論淄博地區(qū)的爐神姑信仰
本文關鍵詞:論淄博地區(qū)的爐神姑信仰 出處:《宗教學研究》2014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淄博地區(qū)的爐神姑信仰歷史悠久,依據爐神廟的碑刻資料、文獻資料和口頭傳說進行考察,發(fā)現其在流傳的過程中祭祀對象由金火神從革王轉變到爐神姑,又陸續(xù)增加其他神靈,祭祀功能也從冶煉的行業(yè)神轉變?yōu)槠碛陝t靈的水神。這些變化與爐神姑信仰所處的地理位置、經濟發(fā)展狀況及社會政治背景密切相關。
【作者單位】: 山東理工大學齊文化研究院;
【分類號】:B933
【正文快照】: 山東淄博地區(qū)①,存在著濃厚的爐神姑信仰②傳承。因受資料搜集等方面的限制,學術界對此罕有涉及。爐神姑信仰是比較少見且有特色的民間信仰,歷史綿延悠久,至今香火旺盛,其傳說于2006年被認定為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文現依據相關碑刻資料,及其他文獻記載和口頭傳說,對淄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王晶紅;李漢舉;;黌山搜神記——《聊齋志異》的民俗文化土壤觀瞻[J];蒲松齡研究;2006年01期
2 李鵬;;鑄造犧牲的民俗解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3 張士閃;張佳;;“!迸c“非!:一個魯中村落的信仰秩序[J];民俗研究;2009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鄭清坡;;“民變”話語考論[J];安徽史學;2007年01期
2 張永;石愛國;;巴人鄉(xiāng)土小說論[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3 李飛龍;;建國初期鄉(xiāng)村社會的變遷——以農民教育的效果為中心[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年06期
4 李飛龍;;新中國成立初期鄉(xiāng)村的教育動員與社會變遷[J];古今農業(yè);2009年04期
5 郭俊卿;陳拂曉;劉俊永;殷彪;;廣東模具工業(yè)發(fā)展與高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年11期
6 魏陽竹;;對甘肅省甘谷縣善華寺民間廟會民俗特征的探究[J];傳承;2011年22期
7 黃璜;;晚清自然災害與社會矛盾沖突[J];傳承;2013年09期
8 梁家貴;;辛亥革命前十年間的皖北民間秘密結社[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9 樊翠花;;社會心理學視域下辛亥革命前十年間鄉(xiāng)村群體性事件——以江蘇為例[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10 姚芬;晚清農民對待西方文化的態(tài)度探微[J];黃河水利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桂軍;;淺探大學生村官嵌入農村的困境與解決的途徑[A];經濟策論(上)[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熊鳳水;流變的鄉(xiāng)土性:移植·消解·重構[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劉繼林;民間話語與五四新詩[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史明文;《新疆圖志》版本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姜萌;族群意識與歷史書寫[D];山東大學;2011年
5 尚海濤;民國時期華北地區(qū)農業(yè)雇傭習慣規(guī)范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張立勝;縣令·幕僚·學者·遺老[D];北京師范大學;2010年
7 高月;清末東北新政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8 陳巧玲;農村改革中農民推動作用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年
9 王新民;民間信仰與民眾生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10 張永理;當代中國政治生活中的封建殘余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歐麗婷;《聊齋志異》的傳播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2 甘茂坤;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的政治經濟學分析[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3 張蕓;《聊齋志異》評點中的民俗內涵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董素云;民族福利與民族認同的建構[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5 檀朝亮;建國初期(1949-1956年)農民國家觀念建構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賈志峰;十字架與樟腦[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亮;基督教會與19世紀末中國習俗之改良[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張雷;建國前后中國共產黨取締會道門工作研究[D];中共湖南省委黨校;2011年
9 蒲燕妮;維吾爾族行業(yè)祖師研究[D];新疆大學;2011年
10 鐘鑫;名人故里文化情境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張士閃;山東村落中“神圣空間”的傳統(tǒng)格局與現實效用——以山東淄博市洼子村的“老虎頭”為例[J];民俗研究;2003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梅莉;晏昌貴;;明清時期武當山香會研究[J];歷史研究;2008年03期
2 王翌;;淺談巴蜀歷代文昌碑及其研究價值[J];現代交際;2011年08期
3 江鵬;從碑刻看清代中后期樟林社會的變遷[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4 何根海,朱迪光;論中國古代小說創(chuàng)作的民間視角[J];池州師專學報;2001年01期
5 丁玲玲;泉州民間信仰的多元化和功利性[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04年06期
6 東澤民;;直東交界一帶民間信仰與義和團運動[J];邢臺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7 王志清;;“東北亞民族民間信仰高級研討會”召開[J];民間文化論壇;2005年06期
8 李國梅;卿希泰;;論道教對臺灣民間信仰的影響[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9 張曉松;;試論民間信仰的現實性——以漳州地區(qū)為個案[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10 楊海明;;清至民國澤州縣大陽鎮(zhèn)的民間信仰[J];滄桑;2008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余豐;;連城四堡的宗族社會與民間信仰[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2 連心豪;;閩南民間信仰是維系海外“三胞”的精神紐帶橋梁[A];譜牒研究與五緣文化[C];2008年
3 周建新;周t ;;從客家民間信仰看粵閩贛山區(qū)開發(fā)和客家族群的發(fā)展[A];中國生物學史暨農學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4 石奕龍;;閩臺民間信仰的道德力量[A];海峽兩岸道德發(fā)展論[C];2008年
5 連心豪;;閩臺民間信仰及其旅游[A];三生萬物——老子思想論文集[C];2003年
6 麻健敏;;試論福建畬族民間信仰的特征及其文化內涵[A];畬族文化研究(上冊)[C];2003年
7 范麗珠;;中國民間信仰對全球化時代文明共生的價值[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下)[C];2004年
8 劉瑋琳;;廊橋信仰文化的社會功能——以壽寧廊橋為研究對象[A];福建省社會學2008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何振良;;試析晉江民間信仰的人文特征[A];朱熹理學與晉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陳巍巍;;閩臺民間信仰中神圣性的構建——以保生大帝信仰為例[A];譜牒研究與五緣文化[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振偉;福建民間信仰:以“神緣”促“人緣”[N];中國民族報;2009年
2 麗水職業(yè)技術學院 張祝平;我國民間信仰的當下狀態(tài)與趨向[N];中國民族報;2009年
3 曾傳輝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國的民間信仰是不是宗教?[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4 華東師范大學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李向平;從“民間信仰”到“社會信仰”[N];中國民族報;2011年
5 趙匡為;正確對待現階段的民間信仰[N];中國民族報;2004年
6 金澤;民間信仰的性質及特點[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7 譚亞男 曹賽娟;積極探索民間信仰管理思路[N];湘聲報;2008年
8 朱亞圣;市區(qū)柳府王爺廟被正式列為民間信仰場所[N];閩南日報;2010年
9 麗水職業(yè)技術學院 張祝平;我國民間信仰的生態(tài)內質及現代意蘊[N];中國民族報;2010年
10 忻州市旅游局;民間信仰新天地——五爺廟[N];忻州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新民;民間信仰與民眾生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李秋香;文化認同與文化控制:秦漢民間信仰研究[D];河南大學;2010年
3 劉海宇;山東漢代碑刻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4 安靜;布朗族民間信仰的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5 莊恒愷;多維視野中的福建祠神信仰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6 董a渤,
本文編號:13102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310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