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宗教論文 >

湯用彤與胡適佛學思想之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30 07:25

  本文關鍵詞:湯用彤與胡適佛學思想之比較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湯用彤 胡適 佛學思想 文化


【摘要】:佛學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佛教本由印度傳來,但是隨著千百年來的發(fā)展,而且在與中華本土文化不斷的交流與融合中,逐漸中國化,慢慢地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國近代的文化論爭中,關于佛學這個問題,學者們都有著一己之見,而在這其中,湯用彤與胡適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因為這兩人恰好代表了兩種文化立場,,我們可以從這兩人對待佛學的態(tài)度上,窺探出二人對于文化發(fā)展的不同見解,從而我們能夠比較兩種觀點的優(yōu)劣,取長補短,為我國未來的文化建設之路指明方向。 本文以湯用彤以及胡適的佛學研究為對象,對他們的佛學思想進行了研究比較,而且對他們有關文化建設的思想也進行了詳盡說明。通過對比較湯、胡二人不同的佛學思想,我們了解了他們不同的文化觀念對其佛學研究以及整個文化立場所造成的影響,也看出了今后我們在對待外來文化時,所應采取的怎么的文化態(tài)度。本文除去引言和結論外,共分為四章。 引言部分首先對近代的佛學的研究做了簡要的概括,而后敘述了本研究課題的目的和實際意義,接著對本課題范圍內的相關研究做了大體的回顧和介紹,最后說明了本研究所要解決的問題。 第一章分析了湯用彤先生的佛學思想,主要從他的佛學文化觀以及比較宗教學方面論述了他的主要佛學思想,從中可以看出湯用彤的文化觀對其佛學思想的影響,也了解到湯用彤關于文化發(fā)展過程的觀點和不同文化之間相互融合與沖突的實際情況。另外湯用彤以比較的方法,從佛道、佛玄兩方面說明了佛教傳入中國后的發(fā)展歷程。 第二章分析了胡適先生的佛學思想,胡適對佛學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禪宗。胡適對佛教極其反感,認為佛教就是迷信害人的代表,是落后消極文化的代表。但是佛學又是研究古代哲學不可回避的,才引起胡適投入到禪宗史的研究中。本章從胡適的佛教觀和禪宗史研究入手,分析了他的佛學思想,探究胡適對佛教迷信的排斥,同時也感到佛教哲學的合理性,對于胡適研究禪宗的原因以及他的新發(fā)現都做了詳細的介紹。胡適利用新的研究方法基本上弄清楚了禪宗發(fā)展的途徑。 第三章比較了湯用彤與胡適二人佛學思想的相同之處并分析了原因。二人的相同之處在于他們都肯定了佛學在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融合的過程中,對中國文化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產生了推動作用,并且對于禪宗的中國化,也給予了積極的評價。湯、胡二人的治學態(tài)度以及他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使得他們在看待佛學的某些問題上達成了一致。二位學者本著負責任的學術態(tài)度,以科學的研究方法研究佛教,使佛學研究碩果累累。 第四章比較了湯用彤與胡適二人佛學思想的不同之處并分析了原因。不同的根源還在于二人的文化立場不同,一個是傳統(tǒng)文化的支持者,一個是西方文化的追隨者,湯用彤賞識佛法,希望使古圣先賢的人格思想能夠光輝于世,胡適則認為佛法虛偽,致人消極,研究佛教的目的就是消滅一切菩薩、儀式、佛理。這不同的原因在于二人的研究方法和對待佛教的認識不同。湯用彤研究佛教采取“同情默應,心性體會”,胡適則認為在科學實證的基礎上,能夠證明的才是正確的。 結論部分是對整片論文進行了一個總結,在這里,筆者不準備去評價湯用彤一胡適佛學思想的好壞,也無意去妄加評判誰的研究方法是正確的,只是希望通過對兩位學者學術思想及學術方法的概括,對今后對待文化問題上提供可鑒之材。
【關鍵詞】:湯用彤 胡適 佛學思想 文化
【學位授予單位】:延安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B948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3
  • (一) 研究目的和意義10-11
  • (二) 相關研究的回顧與介紹11-13
  • (三) 本研究要解決的問題13
  • 一、 湯用彤的基本佛學思想13-25
  • (一) 湯用彤的佛學文化觀13-20
  • (二) 比較宗教學研究20-25
  • 二、 胡適的基本佛學思想25-35
  • (一) 胡適的佛教觀25-29
  • (二) 禪宗研究29-35
  • 三、 湯用彤與胡適佛學思想相同之處及其原因35-39
  • (一) 湯用彤與胡適佛學思想的相同之處35-37
  • (二) 湯用彤與胡適佛學思想相同的原因37-39
  • 四、 湯用彤與胡適佛學思想不同之處及其原因39-44
  • (一) 湯用彤與胡適佛學思想的不同之處39-43
  • (二) 湯用彤與胡適佛學思想不同的原因43-44
  • 結論44-47
  • 參考文獻47-50
  • 致謝50-51
  • 攻讀學位期間研究成果5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先貴;關于胡適說禪的歷史定位[J];安徽史學;1997年02期

2 陳江明,方樂樂;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梁啟超與胡適[J];安徽史學;2000年04期

3 孫尚揚;湯用彤學術方法論述略[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4 陳予伶;胡適文化觀及其全盤西化論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1988年05期

5 吳家欒;宏通平正,融化新知──湯用彤的學術貢獻[J];歷史教學問題;1999年04期

6 游修慶;胡適宗教思想芻論[J];汕頭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7 樂黛云;“昌明國粹,融化新知”——湯用彤與《學衡》雜志[J];社會科學;1993年05期

8 麻天祥;湯用彤的佛教史和比較宗教學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2期

9 陳兵;中國20世紀佛學研究的成果[J];宗教學研究;1999年03期

10 馮契;;憶在昆明從湯用彤先生受教的日子[J];學術月刊;1993年08期



本文編號:111669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11669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85e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