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中國化:歷史、理論與實踐
本文關(guān)鍵詞:基督教的中國化:歷史、理論與實踐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中國基督教 紀念會 理論與實踐 三自愛國運動 日至 全國會議 中國教會 精神特質(zhì) 社會相 歷史成就
【摘要】:正2014年8月5日至6日,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xié)會在上海舉行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成立60周年紀念會暨"基督教中國化"研討會。60年前的1954年8月,伴隨著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時代腳步,同樣站起來了的中國基督教界,告別過去,意氣風發(fā),在北京召開第一屆中國基督教全國會議,宣布正
【關(guān)鍵詞】: 中國基督教;紀念會;理論與實踐;三自愛國運動;日至;全國會議;中國教會;精神特質(zhì);社會相;歷史成就;
【分類號】:B97-2
【正文快照】: 2014年8月5日至6日,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xié)會在上海舉行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成立60周年紀念會暨“基督教中國化”研討會。60年前的1954年8月,伴隨著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時代腳步,同樣站起來了的中國基督教界,告別過去,意氣風發(fā),在北京召開第一屆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房贏;;“方寸世界 和諧之光”——有感于《基督教郵票欣賞》[J];天風;2007年08期
2 ;中國基督教新聞[J];天風;2009年12期
3 ;友好交往[J];天風;2010年11期
4 ;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第五屆 中國基督教協(xié)會第三屆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決議[J];天風;1994年01期
5 沈德溶;中國基督教的新生——憶1951年召開的“北京會議”[J];縱橫;1997年07期
6 ;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章程[J];天風;1997年02期
7 田雨;共同感恩的日子[J];天風;2000年10期
8 何欣;;固本強身——賀中國基督教第七次代表會議召開[J];天風;2002年06期
9 ;中國基督教新聞[J];天風;2003年02期
10 房贏;;訪香港華人基督教聯(lián)會陳世英先生[J];天風;2008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玉桂;;中國基督教正確的歷史選擇——從福建教會看“三自”愛國運動[A];宗教:世紀之交的多視角思維——福建省宗教研究會論文集(三)[C];1999年
2 胡應(yīng)強;;中國基督教發(fā)展自我的努力途徑[A];“傳教運動與中國教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傅先偉;;對“基督教的中國化”歷程中所折射的若干問題的思考[A];“傳教運動與中國教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馬虎成;;基督教在當今中國大陸快速發(fā)展的原因辨析——由“宗教生態(tài)失衡”論引發(fā)的思考[A];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第5集)[C];2009年
5 馬虎成;;基督教在當今中國大陸快速發(fā)展的原因辨析——由“宗教生態(tài)失衡”論引發(fā)的思考[A];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第4集)[C];2009年
6 顧夢飛;;中國教會合一理想的努力[A];“傳教運動與中國教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劉海濤;;鄉(xiāng)村基督教的社會文化功能解析——以對華北平原的村落調(diào)查為例[A];宗教與民族(第四輯)[C];2006年
8 梅康鈞;;論近代殖民侵略歷史中的教會覺醒——基于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歷史起因的分析(1840-1949)[A];“傳教運動與中國教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陳逸魯;;從中國教會大學看中國基督教培養(yǎng)愛國愛教人才的理據(jù)[A];“傳教運動與中國教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趙曉陽;;青年協(xié)會書局與中國基督教文字事業(yè)[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shù)論壇2004年卷[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昭;省基督教第八次代表大會召開[N];福建日報;2007年
2 鐘文;中國基督教紀念神學思想建設(shè)10周年[N];中國民族報;2008年
3 耿聯(lián);中國基督教圣經(jīng)印刷五千萬冊慶典在寧舉行[N];新華日報;2007年
4 ;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xié)會發(fā)表聲明[N];人民日報;2000年
5 李博宇;中國宗教和諧發(fā)展令人振奮[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
6 喬世華;“中國基督教文學”浮出歷史地表[N];中華讀書報;2007年
7 夏昌奇;中國基督教是中國社會和文化歷史的組成部分[N];中國民族報;2008年
8 記者 柳曉森;賈慶林會見世界基督教聯(lián)合會總干事[N];人民日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張廣艷;宗教的全球性與地域性[N];中國民族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張敏;推動新世紀初的中國基督教建設(shè)[N];人民政協(xié)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家峰;中國基督教鄉(xiāng)村建設(shè)運動研究(1907—1950)[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2 張永廣;近代中日基督教教育比較研究(1860-1950)[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3 劉建平;紅旗下的十字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程小娟;圣經(jīng)漢譯中“God”的翻譯討論及接受[D];河南大學;2007年
5 張金紅;胡約翰與福建安立甘會研究:1862-1915[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6 吳文南;英國傳教士賓為霖與《天路歷程》之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7 陳彬;宗教權(quán)威的建構(gòu)與表達[D];上海大學;2007年
8 林苗;中國新教贊美詩集《普天頌贊》之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9年
9 張施娟;裨治文與他的《美理哥合省國志略》[D];浙江大學;2005年
10 馬恩瑜;當代中國城市基督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燕;中國基督教學生運動初探(1922-1937年)[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2 張振華;中國基督教和佛教的傳播方式比較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3 張振華;中國基督教和佛教的傳播方式比較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4 楊晶;上帝與祖宗的對話:中國基督教家庭的婚禮實踐與家文化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5 王再興;社會轉(zhuǎn)型與中國基督教[D];四川大學;2003年
6 彭學娟;試論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基督教的本土化運動[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7 張春英;知味墨與中國基督教的穆斯林宣教事業(yè)[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侯冠輝;大秦景教在中國的傳播與中西方醫(yī)藥交流[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9 肖剛;政府對基督教非建制教會的管理探析[D];汕頭大學;2008年
10 劉海亮;晚清傳教士的教會自立思想[D];山東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1156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115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