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兒汗國宗教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27 02:23
本文關鍵詞:伊兒汗國宗教問題研究
【摘要】:伊兒汗國是十三世紀20—50年代蒙古三次西征的產物,至十四世紀中葉結束,持續(xù)逾一個世紀。作為外族統治政權,伊兒汗國的形成、發(fā)展與滅亡對西亞地區(qū)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文試圖就其統治時期的宗教問題作—探討研究。 在蒙古征服及統治期間,西亞地區(qū)的宗教發(fā)展呈現出不同以往的新特點。首先,蒙古人的到來為西亞地區(qū)注入了新的宗教元素,薩滿教、佛教等以蒙古人信仰者為載體出現在該地區(qū)。其次,由于蒙古統治者宗教政策的不斷調整,伊兒汗國的宗教經歷了多教并存、興衰交替、眾亡存一的發(fā)展過程。再次,蒙古統治者的宗教政策激化了西亞地區(qū)原本已有的宗教矛盾,加劇了各教派之間的斗爭。 伊兒汗國宗教政策具有顯明的靈活性和實用性,其制定、執(zhí)行和調整折射出蒙古統治者全面深刻的宗教價值觀。宗教在精神、文化、政治、外交、社會改革等上的作用,被蒙古統治者理解與把握的恰到好處,其所采取的宗教態(tài)度和宗教政策正是出于這些方面的考慮。 蒙古帝國的建立為宗教的活動與發(fā)展提供了廣闊舞臺,各文明區(qū)域間宗教性的交往加快了人類歷史發(fā)展為世界史的腳步。伊兒汗國的建立與統治,使西亞地區(qū)實現了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再一次大融合,蒙古人在軍事上征服伊斯蘭農耕文明后,在精神上又被后者的文明所征服。而在這一過程中,宗教作為一種社會組織和精神文化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蒙古西征 伊兒汗國 宗教
【學位授予單位】:內蒙古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B929;K37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錄5-7
- 前言7-9
- 一、蒙古人的宗教信仰與西征9-15
- (一) 早期蒙古地區(qū)的宗教信仰9-14
- 1、本土薩滿教信仰9-11
- 2、其他宗教信仰的傳入11-14
- (二) 蒙古西征及伊兒汗國的建立14-15
- 二、伊兒汗國的宗教政策與宗教變遷15-46
- (一) 前伊兒汗國時期蒙古統治者在西亞地區(qū)的宗教態(tài)度15-18
- (二) 伊兒汗國前期的宗教政策及宗教流變18-34
- 1、基督教的受寵時代18-25
- 2、伊斯蘭教復興的流產25-31
- 3、基督教的余輝31-34
- (三) 伊兒汗國后期的宗教政策及宗教流變34-46
- 1、合贊汗的宗教改革——伊斯蘭教的完勝34-38
- 2、劫后重生的伊斯蘭教38-42
- 3、傳統薩滿信仰的蛻變和其他宗教的衰亡42-46
- 三、伊兒汗國宗教流變的評價及蒙古統治者的宗教價值觀46-55
- (一) 伊兒汗國宗教流變的評價46-50
- 1、宗教政策引導了教派變遷46-47
- 2、宗教發(fā)展貫穿了教派之爭47-48
- 3、伊斯蘭化注定了眾亡存一48-50
- (二) 宗教政策折射出的蒙古統治者的宗教價值觀50-55
- 1、宗教的自身價值觀50
- 2、宗教的文化引領觀50-51
- 3、宗教的政治身份觀51-52
- 4、宗教的外交旗幟觀52-54
- 5、宗教的改革基石觀54-55
- 結語55-57
- 參考文獻57-61
- 作者簡介61-62
- 致謝62-6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良利;;伊兒汗國的基本特征及歷史影響[J];北方論叢;2009年05期
2 徐良利;伊兒汗國對外關系之考察[J];湖南教育學院學報;1997年01期
3 孟海亮;;宗教價值觀研究綜述[J];黑龍江史志;2009年14期
4 徐良利;伊兒汗國合贊汗改革初論[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4年05期
5 葉健鋒;;蒙古西征下的伊斯蘭世界——試論13世紀伊斯蘭教的發(fā)展[J];懷化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6 徐良利;;論伊兒汗國建立前蒙古人在中亞和西亞的征服和統治[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7 丁明俊;13—14世紀西部蒙古汗國伊斯蘭化的幾個問題[J];寧夏社會科學;1992年04期
8 志茂碩敏;烏力吉圖;;伊兒汗國的蒙古人[J];蒙古學資料與情報;1987年02期
9 李云霞;;蒙古族薩滿教信仰的發(fā)展與變化[J];滿族研究;2008年04期
10 滿都夫;論蒙古薩滿教的性質與世界觀[J];內蒙古社會科學;1986年05期
,本文編號:11015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101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