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佛教人物畫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24 07:02
本文關鍵詞:南宋佛教人物畫研究
【摘要】:自東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佛教藝術逐漸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系。佛教人物畫就是在佛教的繁榮興盛中逐漸成長并發(fā)展成熟。從魏晉南北朝至唐代,佛教人物畫與本土繪畫相互融合、互相借鑒,逐漸形成了具中國特色的佛教人物畫,產生了以曹、張、吳、周,被稱之為“四家樣”的四種流派風格。到了宋代特別是南宋,佛教人物畫呈現(xiàn)出一番新局面,他們更多的將“意”擺在首位,強調落筆自然不受拘束,開創(chuàng)寫意佛教人物畫先河。它風格的形成有三方面原因:其一是受禪宗影響、其二是世俗化審美的影響、其三是創(chuàng)作理念的革新。體現(xiàn)在作品中,內容更加世俗貼近日常生活,更能彰顯世俗人的愿望。在形式上視野更加開闊、用筆非常灑脫。視畫、禪為一體,將“意”無限化。并形成寫實、寫意兩種風格。宋代的尚意書風使得文人將“尚意”的觀念也自然帶入畫中,強調書畫一體,將曉文通禪的條件提在首位。南宋的佛教人物畫就是在此基礎上產生的。南宋尚意的佛教人物畫及其理念對后世各個領域繪畫都產生深遠的影響。南宋的佛教人物畫,沒有建立一個形式高度,它的意義重在體悟禪的奧妙,學習他們的畫,就是讓人從執(zhí)著中解脫出來。并由此創(chuàng)造出具有自己時代特征的新風格。
【關鍵詞】:南宋 佛教人物畫 禪宗 尚意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B948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第1章 佛教人物畫的肇始與發(fā)展11-16
- 1.1 魏晉時期佛教興盛與佛教壁畫11-12
- 1.2 南北朝時期佛教人物畫的發(fā)展狀態(tài)12-13
- 1.3 隋唐至南宋佛教人物畫民族化世俗化特征13-16
- 第2章 南宋佛教人物畫風格的形成動因16-21
- 2.1 禪宗對佛教人物畫創(chuàng)作理念的影響16-17
- 2.2 世俗化審美對佛教人物畫的影響17-18
- 2.3 佛教人物畫創(chuàng)作理念的形成18-21
- 第3章 南宋佛教人物畫作品的表現(xiàn)特點21-39
- 3.1 作品內容21-26
- 3.1.1 題材21-22
- 3.1.2 主題22-26
- 3.2 作品形式26-34
- 3.2.1 構圖26-31
- 3.2.2 藝術語言31-34
- 3.3 寫實與寫意兩種風格34-39
- 3.3.1 寫實風格34-35
- 3.3.2 寫意風格35-39
- 第4章 南宋佛教人物畫對后世的影響39-45
- 4.1 尚意書風對南宋佛教人物畫的影響39
- 4.2 南宋尚意佛教人物畫風對后世的影響39-42
- 4.3 對南宋尚意佛教人物畫風的啟示42-45
- 結語45-46
- 參考文獻46-48
- 致謝4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飛;;拾遺——淺論《文人畫之價值》對中國繪畫的深刻影響[J];大家;2010年19期
2 李映洲;董珍慧;;論敦煌壁畫藝術的美學風格[J];敦煌研究;2007年02期
3 張志超;;空白的隱退與情境的凸顯[J];美術大觀;1999年10期
4 季宏偉;孫永奇;;中國古代佛教人物畫的民族化、世俗化演變[J];美術大觀;2007年02期
5 朱平;;試論佛教繪畫對中國古代人物畫的影響[J];美術大觀;2007年10期
6 方爭利;;淺析敦煌壁畫色彩的藝術特色[J];絲綢之路;2010年02期
7 李福順;;新發(fā)現(xiàn)的梁楷《補衲圖》面面觀[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0年04期
8 史宏云;;牧溪水墨畫的東傳對日本文化的影響[J];文藝研究;2008年12期
9 金松;“真”與“異”的統(tǒng)一——論梁楷人物畫的兩端深化[J];新美術;2005年01期
10 皮朝綱;王虹;;2007年中國佛教美學研究巡禮[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年11期
,本文編號:10875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087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