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寧瑪派大圓滿法的理論與修持
發(fā)布時間:2017-10-18 12:16
本文關(guān)鍵詞:藏傳佛教寧瑪派大圓滿法的理論與修持
【摘要】:近幾年我國對藏傳佛教的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非常多的研究成果,但這些研究主要側(cè)重于對藏傳佛教的歷史和傳承方面,,而相對來說,對某一法,諸如大圓滿、大手印、時輪金剛、大威德這樣的密宗最高法少有系統(tǒng)地進行梳理(除具有明顯護教宣教色彩的著述)。 在一個教派中能夠使這個宗派一直傳承下去的最主要原因在于這個教派的教義,或是某種修持法門,因為這樣的修持法門是整個教派存在的最根本的條件,是整個宗教活動、宗教行為、宗教儀軌的內(nèi)在根據(jù)。在藏傳佛教派中大圓滿法便是整個教派宗教修持的內(nèi)在根據(jù),它對寧瑪派的整個體系的構(gòu)成起著非常重要而基礎(chǔ)的作用。寧瑪派的大圓滿法教是最高最殊勝法,在藏傳佛教的各個傳承中,大圓滿法教,被稱為“諸乘之冠”。本文試圖以寧瑪派大圓滿法為研究對象,著重對藏傳佛教寧瑪派的歷史文化及其修持方式進行一番探梳理、探討。 文章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緒論,主要介紹了該文的選題緣由;研究內(nèi)容、研究方法和創(chuàng)新之處,并對現(xiàn)有的關(guān)于藏傳佛教寧瑪派大圓滿法的傳承與修持的研究成果作了整理和概述。 第二部分是論文主體部分,共三章。第一章主要從藏傳佛教寧瑪派的起源,及其教派教義的形成和傳承,突出寧瑪派有別于其它教派的特點,此不共的特點是大圓滿法孕育的寶貴土壤。第二章則介紹了大圓滿法的理論要旨即“如來藏”,也稱心性論。這部分內(nèi)容從心性論的最基本范疇、內(nèi)在結(jié)構(gòu)解析和心的類別來探討大圓滿法的理論。第三章則針對修持大圓滿法的根器來討論“三根九乘”的教義思想,此部分內(nèi)容由修持大圓滿法的三種根器即下根器、中根乘、銳根器來具體闡述修持大圓滿法修持的特殊性。 第三部分(第四章)介紹了大圓滿法的修持方式,主要包括四點,即依止善知識是修持覺悟的前提和條件;基本的修持方式之一:禪定;兩種獨特的禪定方式:“徹卻”、“妥噶”;大圓滿法傳承的重要性。此四點都是藏傳佛教寧瑪派大圓滿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突出了實踐的重要性,同時此四點也體現(xiàn)了大圓滿法不同與其他任何一法的特殊性。
【關(guān)鍵詞】:寧瑪派 大圓滿法 修持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B946.6
【目錄】: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緒論10-14
- 一、選題緣由及其研究意義10-11
- 二、國內(nèi)外相關(guān)文獻綜述11-14
- (一)大圓滿理論從哲學角度研究綜述11-12
- (二)大圓滿相關(guān)經(jīng)論12-14
- 第一章 寧瑪派的歷史傳承14-26
- 一、寧瑪派的起源14-19
- (一)寧瑪派的概念及其特色14-16
- (二)寧瑪派起源的解釋16-17
- (三)“三素”及五世達賴對寧瑪派的貢獻17-19
- 二、寧瑪派教義的形成和傳承19-26
- (一)遠傳經(jīng)典傳承19-24
- (二)近傳伏藏傳承24-25
- (三)甚深凈境傳承25-26
- 第二章 大圓滿法的理論要旨:如來藏即心性論26-33
- 一、大圓滿心性論26-28
- (一)大圓滿法“真心”一元論26
- (二)大圓滿法對“心”、“性”及其關(guān)系的理解26-28
- 二、對大圓滿內(nèi)在結(jié)構(gòu)的解析28-31
- (一)大圓滿法之心的體、相、用29-31
- (二)顯密差異下對心性內(nèi)在結(jié)構(gòu)的表述差異31
- 三、心的類別:真心與妄心31-32
- (一)“真”與“妄”二心的不同觀點31-32
- (二)善惡對應(yīng)真妄的道德判斷32
- 四、大圓滿心性論的最終指向:佛性32-33
- 第三章 大圓滿法的“三根九乘”思想33-41
- 一、下根器33-35
- (一)聲聞乘33-34
- (二)緣覺乘34
- (三)菩薩乘34-35
- 二、中根乘35-37
- (一)事部35-36
- (二)行部36
- (三)瑜伽部36-37
- 三、銳根器37-41
- (一)摩訶瑜伽37
- (二)阿努瑜伽37-38
- (三)阿底瑜伽38-41
- 第四章 大圓滿法的修行覺悟方式41-48
- 一、修行覺悟的前提和條件是依止善知識41-42
- (一)修習大圓滿法時依止上師之必要性和規(guī)則41-42
- (二)上師、善知識在修習大圓滿法過程中的重要性42
- 二、禪定為基本的修持方式之一42-46
- (一)有所緣的止禪43-44
- (二)無所緣的止禪44-45
- (三)法爾自性的止禪45-46
- 三、大圓滿法傳承的重要性46-48
- 結(jié)語48-50
- 參考文獻50-53
- 致謝53-54
- 附錄:攻讀學位期間所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目錄5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立千;;藏傳佛教的寧瑪派[J];中國藏學;1993年01期
2 劉立千;讀《實相寶藏論釋》筆記——關(guān)于大圓滿的思想[J];中國藏學;1996年03期
3 喬根鎖;論西藏宗教哲學的發(fā)展[J];中國藏學;1996年03期
4 蒲文成;寧瑪派大圓滿法概說[J];中國藏學;1998年02期
5 許得存;隆慶饒絳巴及其對大圓滿法的評判[J];中國藏學;1998年03期
6 班班多杰;周拉;;簡論上師善知識與藏傳佛教的關(guān)系[J];法音;2007年02期
7 佟德富;試論禪宗在吐蕃社會的傳播及其影響[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1999年03期
8 翟存明;明空雙運 頓悟一心——寧瑪派佛教思想初探[J];青海社會科學;2002年06期
9 喬根鎖;關(guān)于藏傳佛教寧瑪派哲學的幾個問題[J];西藏研究;1996年03期
10 許德存;寧瑪派三根九乘的判教理論[J];西藏研究;1996年04期
本文編號:10548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054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