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方言與海上絲綢之路——以構(gòu)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qū)為視角
本文關(guān)鍵詞:閩南方言與海上絲綢之路——以構(gòu)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qū)為視角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海上絲綢之路 核心區(qū) 閩南 語言 同源 滲透
【摘要】: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的語言有不少閩南方言元素:日本、韓國和越南的漢字音和閩南方言都來源于古代漢語,又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頻繁往來鞏固了語言和文化聯(lián)系;唐宋以來,不斷有閩南人移民到東南亞的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等國,這些移民帶去的閩南方言滲透到了東南亞國家的語言中。沿線國語言文化的共同元素,可以為當今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服務。
【作者單位】: 華僑大學文學院;
【關(guān)鍵詞】: 海上絲綢之路 核心區(qū) 閩南 語言 同源 滲透
【基金】:福建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2014C016) 福建省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資助項目·華僑大學哲學社會科學青年學者成長工程(12SKGC-QT07)
【分類號】:K203;H177.2
【正文快照】: 摘%要: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的語言有不少閩南方言元素:日本、韓國和越南的漢字音和閩南方言都來源于古代漢語,又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頻繁往來鞏固了語言和文化聯(lián)系;唐宋以來,不斷有閩南人移民到東南亞的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等國,這些移民帶去的閩南方言滲透到了東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林明華;漢越詞初探[J];東南亞研究資料;1986年04期
2 陳恒漢;;語言政策影響下的新加坡英語:諷刺與幽默[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3 孔遠志;;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從閩南方言借詞看閩南華僑與印尼、馬來西亞人民的友好關(guān)系[J];華僑歷史;1986年Z1期
4 陳偉明;;十六至十八世紀閩南華僑在菲律賓的經(jīng)濟開發(fā)與歷史貢獻[J];海交史研究;1997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利霞;侯瑞芬;;山陰地名的文化語言學分析[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2 黃薇;;明清幾本閩語韻書的親疏關(guān)系——以韻類的差異性為例[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9年07期
3 陳嘉莉;;海峽兩岸閩南方言的形成和異同[J];今傳媒;2010年10期
4 陳恒漢;;閩南方言“流浪記”:以詞匯輸出為證[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5 李春曉;福州方言韻書《加訂美全八音》[J];辭書研究;2003年04期
6 黃金洪;;閩語仙游話特色詞初探[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7 陳梓生;;閩南方言的文化特性[J];東南傳播;2007年12期
8 孔遠志;《通語律梁》——中印(尼)文化交流史上的奇葩[J];東南亞研究;1992年05期
9 曾金霖;從閩臺方言看閩臺文化的共同內(nèi)涵[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6期
10 陳恒漢;英語與閩南話詞匯互借的跨文化研究[J];福建外語;2000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榮國;;興化區(qū)域文化形成初探[A];莆仙文化研究——首屆莆仙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林仁川;;漳州月港在傳播閩南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A];閩南文化研究——第二屆閩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3年
3 郭錦飆;;閩南方言與閩南文化議略[A];論閩南文化:第三屆閩南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5年
4 朱Z瀂,
本文編號:6455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645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