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民族關系思想初探
發(fā)布時間:2017-06-11 12:07
本文關鍵詞:康熙民族關系思想初探,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康熙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期間為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jié)作出了重大貢獻?滴醯拿褡尻P系思想主要由“大一統(tǒng)”、“中外一體”、“亂則聲討,治則撫綏”、“尚德不尚威“、“因俗而治”、“尚寬”、“君臣一體”等理論觀點所組成,其中“大一統(tǒng)”是康熙民族關系思想的核心,“中外一體”是康熙民族關系思想的重要內(nèi)容,“亂則聲討,治則撫綏”是康熙民族關系思想的基本方針,“尚德不尚威“是康熙民族關系思想的重要特點,“因俗而治”、“尚寬”、“君臣一體”是康熙民族關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滴趺褡尻P系思想的形成,既受到了儒家教義和前代政治家的影響,又與其祖母孝莊太后的影響有關。民族關系思想與政治思想的統(tǒng)一、敢于突破傳統(tǒng)民族關系思想的枷鎖、理論體系的系統(tǒng)性與完整性等是康熙民族關系思想的重要特點?滴醯拿褡尻P系思想對當時的民族關系和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具有鮮明的時代價值和借鑒意義,但也有其歷史局限性。比較康熙與漢武帝、明太祖民族關系思想的異同,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中國民族關系思想發(fā)展的脈絡。
【關鍵詞】:康熙 民族關系思想 特點 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煙臺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K249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緒論8-13
- 第一節(jié) 民族、民族關系、民族關系思想相關概念8-9
- 第二節(jié) 研究現(xiàn)狀、目的和意義9-11
- 第三節(jié) 研究思路及方法11-13
- 第一章 康熙民族關系思想的內(nèi)容13-38
- 第一節(jié)“大一統(tǒng)”思想13-16
- 第二節(jié)“中外一體”思想16-19
- 第三節(jié)“亂則聲討,治則撫綏”思想19-23
- 第四節(jié)“尚德不尚威”思想23-25
- 第五節(jié) 尚寬思想25-28
- 第六節(jié)“因俗而治”思想28-31
- 第七節(jié)“君臣一體”思想31-33
- 第八節(jié) 康熙民族關系思想的演變—以清與噶爾丹關系為例33-38
- 第二章 康熙民族關系思想的來源、特點、影響及局限性38-46
- 第一節(jié) 康熙民族關系思想的來源38-40
- 第二節(jié) 康熙民族關系思想的特點40-42
- 第三節(jié) 康熙民族關系思想的影響42-43
- 第四節(jié) 康熙民族關系思想的局限性43-46
- 第三章 康熙帝與漢武帝、明太祖民族關系思想之比較46-51
- 第一節(jié) 康熙與漢武帝民族關系思想的異同46-48
- 第二節(jié) 康熙與明太祖民族關系思想的異同48-51
- 第四章 結(jié)語51-53
- 參考文獻53-55
- 附錄: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55-56
- 致謝56-58
本文關鍵詞:康熙民族關系思想初探,,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415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441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