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性中國:從后人看“中國”中認識“中國”
發(fā)布時間:2022-01-06 09:18
如果我們摒棄只有華夏漢族才是"中國"的觀念,從一些后人看"中國"所依據的"繼承性中國"的原則去認識各個歷史時期的"中國",應該能夠得出比較切合歷史實際的結論。中國的原始社會并未出現"中國"一詞,也就是說,那個時候還沒有"中國"觀念的誕生。但后人都認為"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是中國猿人,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等"滿天星斗"的文化都被看成是中國的原始文化。后人依據"繼承性中國"的原則,均以夏、商、西周三代為典型的"中國",以堯、舜、禹、湯、文、武為"中國圣人"。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夏"被視為"中國"。承認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楚、吳、越的歷史是中國歷史的組成部分,也是因為秦、楚、吳、越均為后來的"中國"所繼承,人們依據"繼承性中國"的原則,通過"倒推"的研究方法而得出來的結論。三國時期,人們一直稱魏國為"中國"。東晉十六國時期,當時很難說清楚"何謂中國"的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的歷史,作為中國歷史的組成部分,是隋唐根據自己繼承了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的歷史而確立的,無疑是根據隋唐這一繼承者的身份"倒推"出來的。五代十國時期,只稱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
【文章來源】:社會科學輯刊. 2018,(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14 頁
本文編號:3572188
【文章來源】:社會科學輯刊. 2018,(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14 頁
本文編號:35721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572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