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桑狄三重契約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08 18:40
本文關鍵詞:伽桑狄三重契約論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政治哲學 新伊壁鳩魯主義 契約倫理 三重契約論 伽桑狄
【摘要】:學界公認霍布斯是近代社會契約論的開創(chuàng)者,并認為他是第一位將自然法理論同社會契約理論結合起來的思想家。但作者發(fā)現(xiàn)在這此理論路數(shù)上的一個“冷門”人物的思想可能比霍布斯的理論更為完整與提前,于是,本文對這種共識提出了質疑。比起在社會契約論框架下進行論述的核心思想家(霍布斯、洛克與盧梭以及晚近的羅爾斯),學界對皮埃爾·伽桑狄(Pierre Gassendi,1592-1655)的理論鮮有觸及。就其哲學思想來說,伽桑狄的觀念在諸多版本哲學史的宏大篇章中往往僅置只言片語(通常以笛卡爾批評者的身份)甚至完全忽略,而其政治哲學思想——作為核心的“三重契約理論”則更是聞所未聞。作為同霍布斯一樣形成了完整體系的思想家,伽桑狄卻并沒有獲得更多的關注。在諸多版本的哲學史里,他大多數(shù)時候只能以笛卡爾注腳的身份出現(xiàn);在政治哲學的領域里,他甚至都不能成為霍布斯與洛克的注腳(實際上霍布斯與洛克從不同的起點出發(fā)反駁伽桑狄的契約論,他們在不同程度上均受到伽桑狄理論的影響)。因此,伽桑狄身居經(jīng)典契約論傳統(tǒng)的思想家群體中卻又倍受冷遇,實在匪夷所思。 所以,本文意對伽桑狄的這一系統(tǒng)理論,特別是對伽桑狄中后期,作為一名新伊壁鳩魯主義者的契約倫理理論進行闡釋。如同洛克從上帝創(chuàng)造之平等個人出發(fā),霍布斯從作為平等之天然稟賦的個人出發(fā)那樣,我們將會看到經(jīng)由人性之趨樂避苦的本性出發(fā),伽桑狄同樣完成了一整套自然法理論及以此為基礎的政治共同體之規(guī)范性證明,這一證明同樣訴諸了社會契約論傳統(tǒng)。同時,作者就伽桑狄之“三重契約論”與當時兩位該領域佼佼者——霍布斯與洛克的社會契約論進行了對比,進一步的證實了伽桑狄的理論在該領域的巨大影響,并分析了這種影響被學界逐漸淡忘的原因。最終,作者希望能夠通過這種對伽桑狄在政治哲學領域的理論,及其所造成的影響的闡述,還以伽桑狄在該領域應有之地位。
【關鍵詞】:政治哲學 新伊壁鳩魯主義 契約倫理 三重契約論 伽桑狄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091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引言8-12
- 第一節(jié) 選題緣由和意義8-10
- 第二節(jié) 國內外文獻10-12
- 一、西方文獻10-11
- 二、國內文獻11-12
- 第二章 伽桑狄的新伊壁鳩魯主義12-28
- 第一節(jié) 古典伊壁鳩魯主義的誕生與衰落12-17
- 一、古典伊壁鳩魯主義的誕生12
- 二、伊壁鳩魯?shù)目鞓分髁x12-14
- 三、伊壁鳩魯?shù)脑诱?/span>14-16
- 四、古典伊壁鳩魯主義的衰落16-17
- 第二節(jié) 伽桑狄對古典伊壁鳩魯主義的繼承與修正17-28
- 一、新伊壁鳩魯主義興起的背景17-18
- 二、伽桑狄與原子宇宙18-19
- 三、伽桑狄與趨樂避苦原則19-23
- 四、伽桑狄與自由意志23-26
- 五、關于快樂與自由的倫理學26-28
- 第三章 三重的社會契約論28-44
- 第一節(jié) 伽桑狄與自然權利觀28-31
- 一、自然權利觀念的興起28-29
- 二、伽桑狄的自然權利觀29-31
- 第二節(jié) 伽桑狄對社會契約論的重構31-37
- 一、放棄無限權利之契約31-33
- 二、構造法律之契約33-36
- 三、政治權力之委任性契約36-37
- 第三節(jié) 趨樂避苦原則與政治國家37-44
- 一、國家權力之合法性源泉與國家政制37-39
- 二、快樂原則與不服從39-44
- 第四章 伽桑狄契約論的影響44-56
- 第一節(jié) 伽桑狄與霍布斯44-47
- 一、伽桑狄與霍布斯所描述自然狀態(tài)的比較44-45
- 二、二重契約論與三重契約論45-46
- 三、基于二重契約與三重契約政治權力的穩(wěn)定性46-47
- 第二節(jié) 伽桑狄與洛克47-49
- 第三節(jié) 伽桑狄與啟蒙運動49-56
- 第五章 結語56-58
- 參考文獻58-62
- 致謝62-64
- 讀研期間發(fā)表論文6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曉捷;;霍布斯契約理論的核心倫理價值及其現(xiàn)代意義[J];道德與文明;2012年01期
2 包利民;伊壁鳩魯哲學意義的現(xiàn)代讀解[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3 包聰會;生永保;;洛克關于道德原則真實性問題的辨析[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4 張曉敏;;淺談伊壁鳩魯?shù)目鞓分髁x[J];學理論;2009年27期
5 張江婷;;論笛卡爾之上帝觀[J];學理論;2013年03期
6 陳文慶;命運與自由意志——斯多葛哲學的一個重要問題[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5年05期
7 時亮;;論“自然狀態(tài)”:洛克對霍布斯的繼受和修正[J];中山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8 肖紅春;;洛克自然權利理論的歷史性意蘊[J];哲學動態(tài);2011年02期
9 李科林;;真理的自由和自由的真理——德勒茲對康德思想的超越[J];世界哲學;2009年05期
10 李石;;意志自由和行動自由——基于人類欲求之等級結構的分析[J];世界哲學;2010年01期
,本文編號:8156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815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