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西方學者社會主義批判史演進軌跡初探
本文關鍵詞:20世紀西方學者社會主義批判史演進軌跡初探
更多相關文章: 社會主義 計劃經(jīng)濟 極權主義 歷史終結論
【摘要】:20世紀西方學者社會主義批判的突出特點是不再僅僅局限于抽象理論紛爭,而是把矛頭指向現(xiàn)實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這種批判主要肇始于以戰(zhàn)時共產(chǎn)主義政策為靶子的批判,并形成三條主導性演進軌跡:一是對社會主義計劃經(jīng)濟可行性的批判;二是對斯大林極權主義的批判,以及對蘇聯(lián)東歐國家后極權主義的批判;三是蘇東劇變前后對蘇聯(lián)模式社會主義的全面否定。這些批判既有誤讀,有曲解,也不乏切中問題要害的真知灼見,是值得系統(tǒng)全面發(fā)掘整理和深入細致批判反思的重要學術資源。
【作者單位】: 遼寧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關鍵詞】: 社會主義 計劃經(jīng)濟 極權主義 歷史終結論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20世紀西方學者社會主義批判史演進軌跡探索”(項目號:09YJA710031)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091.6
【正文快照】: 自20世紀90年代初蘇東劇變以來,國內(nèi)學術界開始關注西方學者對現(xiàn)實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批判研究。本文嘗試放寬學理考查視野,著力從宏觀上清理20世紀西方學者社會主義批判思潮演進的歷史軌跡,系統(tǒng)研究20世紀西方學者社會主義批判思潮的主要觀點及其發(fā)展歷史。一、20世紀西方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N·G·皮爾遜文;楊日鵬;;社會主義共同體的價值問題[J];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09年01期
2 楊日鵬;;皮爾遜與考茨基在社會主義問題上的分歧[J];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10年01期
3 路·馮·米塞斯 ,陳國雄;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經(jīng)濟計算[J];經(jīng)濟社會體制比較;1986年06期
4 劉晨曄;王鶴達;;布熱津斯基社會主義批判五大觀點的批判研究述評[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5 徐俊峰;;國際視野下的社會主義改革脈絡辨微[J];河南社會科學;2012年07期
6 蕭元勝;;福山談“中國模式”[J];天涯;2010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翟繼光;;論經(jīng)濟法的運行機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2 許思義;;對哈耶克新自由主義的再認識[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3 范翠紅;國家與社會關系視角下的政治文化變遷[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4 包先康;李衛(wèi)華;;國家政權建構與鄉(xiāng)村治理理念的變遷[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5 閻敏;韓靜;;論李碧華《霸王別姬》隱含的三層意蘊[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5期
6 董娟,童志鋒;權威主義:通向民主的橋梁——俄羅斯大國復興的思考[J];安康師專學報;2005年05期
7 劉伯蘭;談建俊;;行政權力與社會經(jīng)濟運作之間的關系——王船山經(jīng)濟法律思想研究之一[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8 彭小龍;;陪審團審理微觀制衡機制考察——一個以美國為對象的分析實證視角[J];北大法律評論;2007年01期
9 楊彥華,盧冬霜;論市場社會主義思潮中的所有制問題[J];保定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1期
10 朱富強;;三位一體的人類合作之擴展秩序——哈耶克的自生自發(fā)秩序原理之述評[J];北方法學;2008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軍;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強制關系:理論模型及實驗檢驗[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吳有能;;當代臺灣人間佛教全球化論述的一個側面[A];全球化下的佛教與民族——第三屆兩岸四地佛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早期冷戰(zhàn)中美國的國家建設[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危機與轉機——對現(xiàn)實問題的歷史反思”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9年
4 劉文霞;;論新自由主義對我國經(jīng)濟改革由增量改革到整體推進的影響[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5 胡耘通;;礦產(chǎn)資源規(guī)劃的法治維度[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趙敦華;;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間原理——批判性自由理論[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下)[C];2005年
7 陳宇;;論多元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在社區(qū)的建構——以杭州的實踐為例[A];“秩序與進步:浙江社會發(fā)展60年研究”理論研討會暨2009浙江省社會學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杜濤;;文明的沖突與法律的沖突——21世紀沖突法的范式轉換[A];“2020年的國際法”暨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論壇會議論文集[C];2011年
9 滕世華;;誰更偏好大政府——基于一種學理性分析[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0年會暨“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10 劉連支;;經(jīng)濟增長中的物質(zhì)平衡問題探討[A];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13次學術研討會代表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姜海光;國有控股企業(yè)所有權邊界與財務戰(zhàn)略取向[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陳春常;轉型中的中國國家治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顧遠飛;市場化環(huán)境下的大學運行邏輯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4 張偉;經(jīng)濟福利測度:理論分析與中國經(jīng)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劉宇;從臣民到公民[D];南開大學;2010年
7 趙方杜;身體規(guī)訓:中國現(xiàn)代性進程中的國家權力與身體[D];南開大學;2010年
8 郭薇;政府監(jiān)管與行業(yè)自律[D];南開大學;2010年
9 郭強;論馬克思“社會—國家”理論及其當代價值[D];南開大學;2010年
10 李振;延安《解放日報》中的性別與文學[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畢薇;傳統(tǒng)德育的歷史局限及轉型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畢圣潔;中國政治發(fā)展過程中的合法性構成與獲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熊穎哲;政治思想的演變:歐文·克星斯托的右翼化和美國新保守主義的興起[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郭亞超;建國后毛澤東知識分子思想的內(nèi)在矛盾性研究[D];浙江農(nóng)林大學;2010年
5 鄭寶明;韓國民主轉型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伍本霞;論張君勱“修正的民主政治”[D];湘潭大學;2010年
7 張小妹;“自然狀態(tài)”范式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8 胡國金;論和諧社會視閾下黨的形象建設[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王先林;自由與秩序[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曾慶果;突發(fā)公共事件中公民基本權利法律保障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奚廣慶,徐曉明;評布熱津斯基的“大簡化理論”——兼談公有制的主體地位[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文科版);1996年04期
2 林菊芬;中國共產(chǎn)黨永遠是無產(chǎn)階級的政黨——駁布熱津斯基《大失敗》的謬論[J];湖州師專學報;1991年02期
3 徐曉明;;評《大失敗》一書的所謂“移植論”[J];晉陽學刊;1992年02期
4 陳登才;推行美國“和平演變”戰(zhàn)略的鐵證(上)——簡評布熱津斯基的《大失敗》[J];黨?蒲行畔;1990年08期
5 陳鈞生;;馬克思主義與當今時代——駁“馬克思主義過時論”[J];外交學院學報;1990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仁營;裘白蓮;;評福山的“歷史終結論”[J];紅旗文稿;2009年18期
2 張過;;淺析福山“歷史終結論”的變與不變[J];南方論刊;2012年11期
3 王建斌;歷史終結了嗎——評福山的歷史終結論[J];許昌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4 鄭偉;;福山“歷史終結論”批判三題[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6年03期
5 王宏偉;;關于普遍史的論證與人類歷史的發(fā)展——兼評福山的歷史終結論[J];科學社會主義;2008年02期
6 徐崇溫;;國際金融危機證偽了“歷史終結論”[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2年09期
7 張純厚;;“歷史終結論”的終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8 李相中;;福山歷史終結論的溯源與展望[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4年03期
9 劉擎;;面對“歷史終結論”的中國模式[J];留學生;2010年05期
10 王建斌;評福山的“歷史終結論”[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延安大學政法學院教授 張純厚;“歷史終結論”的自我終結[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2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外社會主義研究中心 徐覺哉;中國模式質(zhì)問“歷史終結論”[N];社會科學報;2009年
3 劉杉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從“歷史終結論”到對中國模式的歷史考察[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4 本報駐羅馬記者 穆方順;從“歷史終結論”到“生物技術威脅論”[N];光明日報;2002年
5 張純厚 延安大學政治研究所;終結、沖突抑或崩潰[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6 南京大學 顧肅;終結者續(xù)集:福山的中國之行[N];社會科學報;2003年
7 佘碧平;他們何以看走了眼[N];東方早報;2013年
8 李慎明(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我不贊成這兩種對待不同文明的理論[N];北京日報;2006年
9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陶文昭;福山的中國心結[N];北京日報;2013年
10 楊曉華;中國神舟:圓民族夢想 樹大國新風[N];中國文化報;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王鵬飛;歷史終結論批判[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2 李相中;沒有終結的“歷史終結論”[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李勐;金融危機背景下福山歷史終結論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3年
4 孫紫宸;福山“歷史終結論”批判[D];遼寧師范大學;2013年
5 趙嚴嚴;福山歷史終結論探析[D];黑龍江大學;2014年
6 李曉波;論德里達對“歷史終結論”的解構[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7741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774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