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政治學論文 >

從“天下為公”到“民胞物與”——傳統(tǒng)公平與博愛觀的旨趣和走向

發(fā)布時間:2017-08-08 05:19

  本文關鍵詞:從“天下為公”到“民胞物與”——傳統(tǒng)公平與博愛觀的旨趣和走向


  更多相關文章: 天下為公 公平 博愛 愛人 民胞物與


【摘要】:"天下為公"作為一種思想資源和政治范型,在講求公平和博愛的意義上一直存在于中國社會。博愛由于其內含的人己關系的公平,為公天下注入了最為深厚的情感資源。從人的自然生成及氣與性結合的層面出發(fā),人們可以超越現實具體的差別,尋求觀念和抽象的平等。張載提出的"民胞物與",使公平和博愛跨越血親"小家"走向同氣同性的"大家"。人與己如能放在同一的公平尺度上予以考量,德性的關愛普遍播撒,定會得到天下民心的呼應和順從。公平主要不是從動機,而是從效果——疏通執(zhí)滯、寬慰心靈而最終"太和"的角度去理解。有常心愛人愛物,己亦會被人物常愛,愛的公共性和互惠性品格得以充分彰顯。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
【關鍵詞】天下為公 公平 博愛 愛人 民胞物與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儒家博愛論研究”(13ZX011)
【分類號】:D0
【正文快照】: 《禮記·禮運》托孔子之口提出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理想,雖然被接續(xù)其后的“大道既隱,天下為家”的私有現實所取代,但作為一種思想資源和政治范型,始終存在于中國社會,并實際發(fā)揮著對不同王朝的道德引領和政治制約作用。因為貫穿于其中的主線,就是講求公平的政治原則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寶大,張懷滿;寬厚的人文品格 質樸的藝術個性——田秭援散文的審美走向[J];北方論叢;2001年05期

2 關曉麗;劉威;;從“崇公抑私”到“尚公重私”——中國公私觀轉型視界中的公民精神培育[J];道德與文明;2009年02期

3 安晉軍;;比較視野中儒家忠恕思想的特點探究[J];道德與文明;2011年02期

4 田興國;;“識”字劇壇標赤幟 公義私情求兼美——張鳳翼劇作思想論[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5 魏治勛;;法的“規(guī)范性稀薄化”及其歷史譜系[J];法學評論;2012年02期

6 張劍偉;;公私域界分對公民民主意識生成的意義[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7 柏路;;新時期美國高校道德教育的校園文化途徑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8 郭奕鵬;王學東;;全球氣候問題領域的普遍倫理與道德金律[J];道德與文明;2014年01期

9 曾楠;;圖式轉換:當代中國政治認同形塑的邏輯運思[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10 蔣歡宜;;湘西多元宗教與社會和諧關系研究[J];滄桑;201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楊宜音;;社區(qū)公共參與:是否參與 誰來參與 如何參與[A];和諧社會:公共性與公共治理——2004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C];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呂利;律簡身份法考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趙曉峰;公私定律:村莊視域中的國家政權建設[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王文江;公共利益的哲學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4 劉白明;老莊正義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5 曲麗濤;當代中國公民意識發(fā)育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唐峰;糾紛和解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7 田光;教學私有信息化解機制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8 單聯(lián)成;城市社會公共性構筑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沈華;近代觀念之先聲[D];蘇州大學;2011年

10 李佳;論明代的君臣沖突[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豐瑞;論先秦儒墨兩家的政治人才觀[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2 鐘麗琴;政府職能社會化的行政法分析[D];汕頭大學;2011年

3 李成龍;中國社會背景下協(xié)商民主穩(wěn)定功能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4 韋朝毅;地方政府奢侈行政現象及其治理[D];湘潭大學;2011年

5 陳敏;新世紀中國文學公共領域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6 黃永錄;志愿者行為:一種公共道德行為模式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1年

7 王君磊;傳統(tǒng)與嬗變:鄉(xiāng)村日常生活實踐中的權威與秩序[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8 王生加;中國公私觀念發(fā)展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1年

9 劉曉剛;當代中國公共領域構建問題的探討[D];中共北京市委黨校;2010年

10 王宏強;君·道關系視角下的《韓非子》“智”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克奇;;“民胞物與”思想的性質及其文化溯源——兼論“仁愛”發(fā)展的歷史進程[J];東岳論叢;2006年06期

2 樂愛國;;朱熹對張載“民胞物與”的詮釋——一種以人與自然和諧為中心的生態(tài)觀[J];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12年03期

3 劉佳;;試論張載的“民胞物與”思想及其現代意義[J];學理論;2010年20期

4 張踐;;“太和即道”——張載和諧社會思想研究[J];理論學刊;2009年03期

5 趙玉萍;;論張載哲學思想對當代生態(tài)問題的解釋力[J];理論界;2008年02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趙馥潔;;張載“民胞物與”理想的思維特征和普適意義(提要)[A];中國寶雞張載關學與東亞文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任大援;;張載“民胞物與”說對儒家世界觀的貢獻(提要)[A];中國寶雞張載關學與東亞文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張踐;;“太和即道”——張載和諧社會思想研究[A];中國寶雞張載關學與東亞文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李林寶;“民胞物與”思想的時代意義[N];人民日報;2013年

2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張載學術文獻集成與理學研究”首席專家 陜西師范大學教授 林樂昌;從經典名篇中汲取精神養(yǎng)分[N];光明日報;2014年

3 賴龍威;給進城農民更多尊重[N];人民日報;2005年

4 本報記者 尹奇軍 喻樂;“民胞物與”,書寫大文人情懷[N];湘潭日報;2011年

5 王多;尋找自然與環(huán)境的倫理支點[N];解放日報;2003年

6 臺灣民間學者 皮介行;儒學復興的試驗地在農村[N];社會科學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范釗;儒家“民胞物與”思想在當代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價值[D];鄭州大學;2010年

2 吳平;張載生態(tài)思想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3 楊佳;張載仁愛觀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

本文編號:63840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63840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e83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