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第三部門參與社區(qū)治理的理論研究述評
本文關鍵詞:西方國家第三部門參與社區(qū)治理的理論研究述評,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文介紹了20世紀中期以來西方國家第三部門參與社區(qū)治理的相關理論,包括市場/政府/合約失靈理論、現(xiàn)代公民社會理論、新公共管理理論、新公共服務理論及治理理論和政策網(wǎng)絡治理理論等,簡要分析了各種理論興起的原因和發(fā)展的脈絡,并梳理了這些理論之間的關系。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政治學研究院;
【關鍵詞】: 第三部門 社區(qū)治理 公民社會 政府失靈 市場失靈
【分類號】:D035
【正文快照】: 第三部門參與社區(qū)治理的傳統(tǒng)在西方社會由來已久。在美國,早在北美還屬于英國殖民地時期,以清教徒為主的歐洲移民就開始用各種自發(fā)的方式服務社區(qū)。20世紀60年代,回應美國“向貧困開戰(zhàn)”及政府財政緊縮,政府、市場和第三部門共同構成了社區(qū)治理的三大主體。在英國,1978年沃芬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方衛(wèi)華;基于人類行動邏輯的組織分類——社會中介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研究沖突的解決思路[J];中國行政管理;2004年12期
2 David Osborne;Ted Gaebler;朱云夫;;政府的優(yōu)勢和局限性——如何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務[J];杭州通訊;2007年01期
3 洪毅生;第三部門與政府行政關系探析[J];求實;2005年S1期
4 喬耀章;再論作為非國家機構的政府[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5 李瓊;夏曉輝;;共生:第三部門與政府治理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J];探索;2009年02期
6 閆宏偉;;第三部門公共責任與監(jiān)督機制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0年12期
7 張尚仁,王玉明;論社會公共事務管理主體的多元化[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8 顧雅潔;王世彤;;第三部門介入公共危機管理的時序分析[J];社會科學家;2006年02期
9 晉入勤;唐雯;;論第三部門產(chǎn)生與發(fā)展的理論基礎[J];行政與法;2006年06期
10 李強彬;;第三部門公共性的彰顯與政府公共組織角色的轉(zhuǎn)換[J];理論觀察;2006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翔;;第三部門危機管理的SWOT分析與探討[A];第九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林美鋒;;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中的第三部門[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10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曹俊漢;;從治理的觀念談服務型政府與和諧社會建構之關聯(lián)[A];服務型政府與和諧社會[C];2005年
4 焦?jié)?;基于治理理論的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改革探討[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任曉林;;政府的開放性:社會化管理的基礎[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4年年會暨“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論文集[C];2004年
6 陳國營;陳宇峰;;哈耶克的政府失靈與公共治理理念及其啟示[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4年年會暨“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論文集[C];2004年
7 謝菊;;非政府公共組織提供公共服務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分析[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4年年會暨“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論文集[C];2004年
8 張勁松;;論NGO參與公共危機管理的困境及其消解[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韓藝;;公共服務市場化中的政府技能三角[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李宜強;;淺析政府與非政府組織關系模式的選擇[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0年會暨“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實習記者馬莉;NGO,“第三部門”與現(xiàn)代社會[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3年
2 鄭樂平;第三部門的運作與管理[N];中國社會報;2002年
3 許耀桐 鄔滄萍 鄭杭生 吳忠民;多學科聚焦和諧社會建設的前沿問題[N];北京日報;2006年
4 徐中振 王志娟;政治與法治:維系社會秩序[N];社會科學報;2003年
5 本報記者秦平;非政府組織:不容忽視的社會力量[N];法制日報;2003年
6 謝地 郭進偉;有效監(jiān)管與政府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能力建設[N];光明日報;2004年
7 鄧偉志;社會組織與政府改革[N];學習時報;2005年
8 張序;“公共服務”和“公共”性語群[N];貴陽日報;2011年
9 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張康之;關于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思考[N];新華日報;2011年
10 本報記者 孫麾;打開政治學研究的空間[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時立榮;社團交往成本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2 劉光容;政府協(xié)同治理:機制、實施與效率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3 秦長江;協(xié)作性公共管理:理念、結構與過程[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葉慧霞;政府對第三部門的公共政策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7年
2 范曉娜;博弈視角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3 胡潤林;“問責”制度化與行政人倫理自主[D];四川師范大學;2006年
4 朱俏沫;論政府在推進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中的作用[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5 王珂;構建公民參與政策決策的運行機制[D];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6 時影;論走出集體行動困境的多元協(xié)作治理機制[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7 郭風旗;區(qū)域性公用資源治理模式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8 姜正君;市民社會與國家關系的理性之思[D];中共湖南省委黨校;2009年
9 李燕;公共治理模式下政策執(zhí)行力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10 譚姍姍;社會組織內(nèi)部治理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西方國家第三部門參與社區(qū)治理的理論研究述評,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179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417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