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兩漢儒家社會理想及其意義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3-03-16 19:03
先秦兩漢時期,中國傳統(tǒng)政治發(fā)生了一場深刻的變革,即從西周宗法分封制政治體制到秦漢郡縣制官僚政治體制的發(fā)展演變,封建宗法制度趨于崩潰,傳統(tǒng)觀念受到?jīng)_擊,社會秩序陷入混亂。面對這種局面,先秦兩漢的儒家代表人物思考如何改造現(xiàn)實的方法、思路和理論,提出了有關(guān)美好社會秩序和社會狀態(tài)的愿望,通過相互作用而不斷篩選的過程,在儒家思想中形成了一種共同的有關(guān)社會秩序和社會狀態(tài)的理想,即先秦兩漢儒家社會理想。 儒家社會理想以追求社會和諧為其總體價值目標,以“大同”理想、“小康”社會、“太平”之世和天下“一統(tǒng)”為具體構(gòu)想。本文認為,先秦兩漢儒家社會理想與墨、法、道諸家社會理想相比,其特色不在于求不求和諧,而在于通過什么樣的致思理路、治道理念、政治途徑來達致和諧。儒家社會理想的特征在于:它追求公平和正義,反對貧富懸殊;儒家強調(diào)道德教化在實現(xiàn)社會理想中的作用;儒家追求的是一種禮治秩序的社會;儒家的社會理想目標具有層次性、階段性。 在本文看來,儒家社會理想的以上特征賦予了其獨特的政治含義,它提出了政治的責任和目標,構(gòu)成了政治的衡量器,是政治批判的標尺。墨家認為社會秩序是政治的造物,而“政長”(天子)是社會秩序的根...
【文章頁數(shù)】:44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引言
一、儒家社會理想的提出及其內(nèi)容
(一)、孔子對社會理想的闡述
(二)、孟子的社會理想觀念
(三)、荀子的社會理想學(xué)說
(四)、儒家社會理想的具體構(gòu)想
1."大同"理想、"小康"社會
2."太平"之世的理想訴求
3.天下"一統(tǒng)"觀念
二、儒家社會理想的特征表現(xiàn)
(一)、儒家社會理想追求公平與正義
(二)、儒家社會理想強調(diào)道德教化的重要性
(三)、儒家社會理想追求一種禮治秩序的社會
(四)、儒家社會理想的層次性、階段性
三、儒家社會理想與諸家社會理想的異同分析
(一)、墨家社會理想的特色及其與儒家社會理想的異同
(二)、法家社會理想的特色及其與儒家社會理想的異同
(三)、道家對理想社會的設(shè)計及其與儒家社會理想的異同
四、儒家社會理想的意義
(一)、歷史意義
(二)、現(xiàn)實意義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763137
【文章頁數(shù)】:44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引言
一、儒家社會理想的提出及其內(nèi)容
(一)、孔子對社會理想的闡述
(二)、孟子的社會理想觀念
(三)、荀子的社會理想學(xué)說
(四)、儒家社會理想的具體構(gòu)想
1."大同"理想、"小康"社會
2."太平"之世的理想訴求
3.天下"一統(tǒng)"觀念
二、儒家社會理想的特征表現(xiàn)
(一)、儒家社會理想追求公平與正義
(二)、儒家社會理想強調(diào)道德教化的重要性
(三)、儒家社會理想追求一種禮治秩序的社會
(四)、儒家社會理想的層次性、階段性
三、儒家社會理想與諸家社會理想的異同分析
(一)、墨家社會理想的特色及其與儒家社會理想的異同
(二)、法家社會理想的特色及其與儒家社會理想的異同
(三)、道家對理想社會的設(shè)計及其與儒家社會理想的異同
四、儒家社會理想的意義
(一)、歷史意義
(二)、現(xiàn)實意義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7631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376313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