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與毛澤東文化觀中的三個問題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1-24 03:36
【摘要】:孫中山與毛澤東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兩位最重要的革命領袖在中國革命發(fā)展道路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腳印,一個帶領人民推翻中國幾千年來根深蒂固的封建王朝,建立了象征著民主平等的中華民國,一個帶領人民取得了真正意義上的民族獨立,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新中國。作為革命家和政治家,他們的革命和政治思想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同時作為思想家,他們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了他們各自獨特的的文化觀,標志著當時最先進的文化思想,他們的文化思想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據著重要位置。 本文通過文獻研究、綜合分析以及比較的研究方法,闡述了孫中山與毛澤東對文化的認識與定位以及兩者文化觀的豐富內涵,并詳細分析了孫中山與毛澤東文化觀范圍內的三個重要問題:(一)兩者對待古今、中西文化的態(tài)度問題;(二)兩者的文化創(chuàng)新的問題;(三)兩者文化觀中實踐特性的問題。 通過對這三個重要問題的對比和解析,可以總結出在孫中山與毛澤東文化觀中,針對如何對待古今、中西文化這個問題他們都選擇了揚棄的態(tài)度,從中國的國情出發(fā),對古今、中西文化有選擇的加以利用。在文化創(chuàng)新方面,孫中山選擇將西方先進文化與創(chuàng)新民族文化相結合,他的三民主義便凝聚了中外文化的精粹。而毛澤東一方面抨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腐敗,一方面反對全盤西化,主張將西方先進文化與中國國情相結合,探索屬于中國的新文化道路,這種辯證、批判、創(chuàng)新的文化創(chuàng)新方法貫穿于毛澤東一生的哲學思想中,也對中國文化道路的選擇產生了重要影響。孫中山和毛澤東不僅是偉大的理論家,同時是偉大的革命實踐家,他們的文化觀不單純是一種理論形態(tài),而是一種從中國革命實際需要出發(fā)而產生的一種對中國文化建設具有實際指導意義的系統(tǒng)思想。他們對教育建設的想法,對人才培養(yǎng)的和對群眾宣傳工作的開展,都是值得我們今日加以借鑒的實踐財富。 在本文的對比中可以看出孫中山和毛澤東的文化觀不乏契合的地方,這種契合,決非偶然,正反映了毛澤東對孫中山文化觀的繼承,而其不同,又表明了毛澤東對孫中山文化觀的超越。文章歸納了毛澤東對孫中山文化觀的繼承與發(fā)展,理清了中國幾代領導人文化思想的內在聯(lián)系和發(fā)展脈絡,從中可以看出構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樹立面向大眾的發(fā)展目標;必須注重文化與經濟、政治的辯證關系: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實踐精神。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D092
本文編號:2572523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D0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黃志強;;孫中山中華文明觀思想述評[J];湖北社會科學;2012年11期
2 張華;孫進;;論建國前毛澤東社會文化平等思想[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1年06期
3 肖飛;;孫中山民本思想探析[J];山東社會科學;2012年07期
4 陳桂芝;;毛澤東文化批評及當代思考[J];學術交流;2007年12期
,本文編號:25725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2572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