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政治學論文 >

晚期馬克思主義視域中的后現(xiàn)代政治

發(fā)布時間:2019-06-04 12:23
【摘要】:同現(xiàn)代政治相比較,后現(xiàn)代政治犬儒主義拒絕現(xiàn)代政治的烏托邦視野,碎片化的沖突形式代替了聯(lián)盟性的政治斗爭,主觀性的微觀政治替代了宏觀政治。從晚期馬克思主義角度來看,后現(xiàn)代政治景觀可謂精彩紛呈:虛無主義的超政治陶醉于類象世界玩弄政治碎片;改良主義的修正性政治看到泛化的權力幻想著公正的游戲;后馬克思主義的激進民主政治借助社會主義的名義夢囈著自由的話語;多元主義的身份政治沉迷于自身文化與主體立場而孤芳自賞。所有這些后現(xiàn)代政治主張看起來很美,卻注定缺少未來!
[Abstract]:Compared with modern politics, post-modern political cynicism refuses the utopian vision of modern politics, the fragmented form of conflict replaces the alliance political struggle, and the subjective micropolitics replaces macro politic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ate Marxism, the post-modern political landscape can be described as colorful: nihilistic hyperpolitics is intoxicated with political fragments in the similar world, reformist revised politics sees the general power fantasies about the game of justice, and the post-modern political landscape can be described as colorful: nihilism hyperpolitics indulges in playing with political fragments in the similar world. The radical democratic politics of post-Marxism dreams of freedom in the name of socialism, and the pluralistic identity politics indulges in its own culture and subject stand. All these postmodern political ideas look beautiful, but doomed to lack of the future!
【作者單位】: 重慶三峽學院政法學院;
【分類號】:D09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一兵;何為晚期馬克思主義?[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2 孔明安;后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哲學批判——拉克勞和墨菲的多元激進民主理論研究[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勁松;;擬真時代:鮑德里亞媒介理論的后現(xiàn)代視角[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2 晏麗;;后現(xiàn)代主義的文化魅力——以卡爾維諾的作品為例[J];安康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3 劉桂榮;審美現(xiàn)代性與人之生存樣態(tài)[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4 黃石;杜慶春;;反對電影,還是被烈火吞噬——思想或抽象寫作在居伊·德波作品中的影像呈現(xiàn)[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5 趙光武;后現(xiàn)代哲學的反基礎主義與復雜性探索[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6 覃志紅;李妍;;生產?消費?抑或符號?——消費社會的主導邏輯探析[J];北方論叢;2009年06期

7 張晶;;當代文學藝術中的審美現(xiàn)代性因素[J];北方論叢;2010年02期

8 杜瑩杰;;后現(xiàn)代語境中視覺文化的審美現(xiàn)代性[J];北方論叢;2010年02期

9 吳寧;;列斐伏爾現(xiàn)代性理論的思想淵源[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10 王旭一;肖建春;;媒體的捧與棒——解析“李一事件”背后的媒體現(xiàn)象[J];今傳媒;2010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曾鷹;;現(xiàn)代性悖論與技術文化的批判策略探略[A];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與和諧社會建設研究——第二屆全國“科技與社會發(fā)展”中青年南方論壇論文集[C];2007年

2 楊珍;;跨文化傳播視野中體育交往的理論邏輯與路徑選擇——兼論后奧運時代中國體育文化傳播的問題視域[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鄒廣文;;文化理想與文化批判——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現(xiàn)代性精神[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上)[C];2005年

4 閆方潔;;商品、異化、拜物教:馬克思現(xiàn)代性批判的理論源起[A];馬克思主義 中國探索與當代價值: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9年

5 葉立國;;生態(tài)學的后現(xiàn)代意蘊[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6 鐘厚濤;;詩何以言志——“詩言志”之意義生成機制的現(xiàn)代觀照[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二輯)[C];2007年

7 王欣然;;都市景觀與消費懷舊——試析上海新天地“懷舊”的歷史想象與文化認同[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11)——交往與溝通:變遷中的城市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廖述務;身體:美學的與實踐的[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任相梅;張煒小說創(chuàng)作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歡;超越資本邏輯與符號邏輯[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徐奉臻;從“隱性自在”到“顯性自為”[D];吉林大學;2011年

7 陳后亮;琳達·哈欽后現(xiàn)代主義詩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宮寶龍;記號的迷思[D];浙江大學;2011年

9 李春建;安東尼奧·內格里非物質勞動理論探析[D];復旦大學;2011年

10 黃學勝;青年馬克思對啟蒙的揚棄[D];復旦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卓;影像的生命——德勒茲電影事件美學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菲菲;技術現(xiàn)代性困境與出路[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3 劉永利;當下男性服飾的審美轉向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吳福妹;后現(xiàn)代主義對現(xiàn)代性的批判及其啟示[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5 葉倩;美學視野下后現(xiàn)代主義西方文學的思考[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6 周福寶;電影中的后現(xiàn)代轉向[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孔真;西方當代空間化敘事理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公瑞;基于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的家用電器的“慢設計”研究[D];江南大學;2011年

9 劉露;馬克思政治哲學視域下的后現(xiàn)代女權主義[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10 于菲;德里克后殖民批評理論評析[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枝盛;評拉克勞和墨菲的社會主義策略[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2 周凡;;民主的回歸及其本體論闡釋——兼議拉米斯的《激進民主》[J];中國出版;2008年12期

3 羅成;;哪種差異?如何認同?——啟蒙的身份政治[J];中國圖書評論;2010年11期

4 胡大平;激進民主、對抗性與霸權——拉克勞和墨菲后馬克思主義政治規(guī)劃的批評性解讀[J];求是學刊;2004年01期

5 周凡;;民主的回歸及其本體論闡釋[J];中國圖書評論;2008年09期

6 M.馬爾科維奇!南斯拉夫,趙培杰;激進的民主:合理的重建[J];世界哲學;1994年02期

7 周凡;后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策略——國外名家論社會主義之五[J];科學社會主義;2005年05期

8 閆海潮;;國內外關于墨菲的激進民主理論研究述評[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9 付文忠;;后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新策略——拉克勞與墨菲的激進民主社會主義策略批判分析[J];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06年02期

10 郭為桂;;大眾民主何以可能:一種現(xiàn)實主義民主觀的審視[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汪行福;;現(xiàn)代性與民主——批判理論的自由主義轉向[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第三輯)[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郝鐵川教授;激進民主與強人政治[N];檢察日報;2002年

2 理查德·J.伯恩斯坦 童世駿;實用主義和左翼政治[N];社會科學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刁小行;多元價值的均衡:沃爾澤政治哲學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2 曹麗新;解構、友愛與未來民主[D];黑龍江大學;2010年

3 褚當陽;話語哲學與霸權政治[D];吉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云;墨菲激進民主理論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年

2 李延軍;拉克勞、墨菲激進民主理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3 徐風;本杰明·巴伯的強勢民主理論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4 張曉密;多元性理論與有限領導權[D];黑龍江大學;2011年

5 顧霄容;在希伯來與德意志之間[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任福軍;俄羅斯權威主義政治評析[D];山東大學;2008年

7 陸燕虹;哈貝馬斯話語民主理論述評[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金更興;論潘恩的權利觀[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9 汪婷;從公共空間視角審視參與民主[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10 車俊杰;拉克勞和墨菲激進多元民主理論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49272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249272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19d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