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理念的生成:批判理論的視角
[Abstract]:The critical theor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ritical theory of philosophy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refore, it is critical, reflective, dialectical and dialectical to put forward the generation of administrative id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itical theory, which is a dialectical unified hypothesis based on the sublation of positivism and hermeneutics, and verifies this hypothe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ministrative philosophy.
【作者單位】: 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湖南工學院經(jīng)管學院;
【分類號】:D09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雋;霍克海默的社會批判理論及其思想特色[J];理論探索;2005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顯元;;二元 多元 和諧[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2 吳家榮,許心宏;過程即目的:對生存悲劇的思考[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3 楊麗萍;;論教師實踐知識及其彰顯[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4 章文軍;;評尼采的超人學說[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07年19期
5 季愛民;羅龍祥;;本體論與人生價值:當代本體論研究述評[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6 蔡華;;論法律解釋對實現(xiàn)法制統(tǒng)一的困境[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7 婁開生;;試析伽達默爾哲學詮釋學的傳統(tǒng)觀[J];安徽商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8 陳濤;;非理性初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6期
9 張宇;;論梁漱溟的中西文化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1期
10 程平;岑淳;;現(xiàn)代西方人本主義哲學的主體性轉向[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帥;;比較孔子的“憂”與海德格爾的“憂”及在教育上的現(xiàn)實意義[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袁張帆;;海德格爾存在論的語言觀對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啟示[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陳凡;;技術圖景中人主體性的缺失與重構[A];全球化視閾中的科技與社會——全國科技與社會(STS)學術年會(2007)論文集[C];2007年
4 郭武;黨惠娟;;文化、信仰和理性:民族環(huán)境習慣法重生的三個基點[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齊明山;王資峰;胡于凝;;尋找公共行政學的使命[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哲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劉素冬;;公務員在服務型政府中的道德行為分析[A];“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王春福;;服務型政府的基本理念、行為方式和建構機制[A];“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唐曉陽;王巍;;新公共服務理論對我國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啟示[A];“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郭瑋;;審美哲學還是實踐哲學?——Bennett Reimer與David J.Elliott音樂教育哲學思想的比較[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10 楊麗婷;;“虛無主義”及其爭辯:一種思想性的梳理[A];“虛無主義、形而上學與資本的邏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道宇;課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高玉蘭;解構主義視閾下的文化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張紅峰;大學組織變革中的博弈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羅國亮;災害應對與中國政府治理方式變革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高涵;法蘭克福學派的知識社會學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杜運輝;張岱年人生哲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陳愛萍;第二國際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張曉娟;中國弦樂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李貴揚;刑事訴訟中被害人權利探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賀羨;我國兩性收入差距的現(xiàn)狀、原因及對策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孫歡;政治參與的倫理維度[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3 張鋒;閱讀教學中“對話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張欣瑜;政府績效管理與尋租遏制的關系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5 李倩;黨員大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程度與其歸屬感和責任感關系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艷萍;靈魂的喚醒與生存的超越[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楊莉;試論我國地方政府治理模式改革[D];南昌大學;2010年
8 薛美娟;人才市場化背景下吳江市人才政策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9 安典禮;未竟的批判[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10 馬麗;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歷史邏輯分析[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包艷;;正確認識法蘭克福學派大眾文化批判理論[J];貴州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2 石敦國;;馬克思的政治哲學:對現(xiàn)代性的政治批判與政治現(xiàn)代性批判[J];思想戰(zhàn)線;2009年01期
3 胡大平;;在商品生產(chǎn)之外尋找革命的落腳點——20世紀西方馬克思主義之社會批判的邏輯轉向和意義[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9年05期
4 黃振輝;;依附論的理論敘事結構分析及批判[J];學術探索;2006年02期
5 南麗軍,尹樹廣;雅索普的資本主義國家理論[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5年02期
6 劉沖;;論馬克思的人權批判理論[J];社會科學輯刊;2006年01期
7 段吉方;;“后現(xiàn)代政治”與馬克思主義批判理論的當代立場[J];江西社會科學;2009年11期
8 劉明明;謝鴻昆;王進;;伊藤誠的資本主義批判理論及其啟示[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9 張林華;;隱匿的革命對象、極權國家和新革命戰(zhàn)略——論早期法蘭克福學派的政治學說[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10 戴黍;;公共行政領域中批判理論的特質、缺陷及其實踐性嘗試[J];公共行政評論;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王鳳才;;霍耐特對早期批判理論的批判性反思[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5)[C];2007年
2 斯蒂芬諾·佩去契尼;劉芳;;再思批判理論:規(guī)范性、權力與民主[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5)[C];2007年
3 汪行福;;現(xiàn)代性與民主——批判理論的自由主義轉向[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第三輯)[C];2002年
4 何穎;;公共行政研究方法評析(未定稿)[A];全國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論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資料文集[C];2004年
5 吳友軍;;實踐本體論基礎的設定與文化批判轉向——論葛蘭西的實踐哲學[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6 梁艷利;;現(xiàn)代化進程中權力運作者思維方式的對比分析——兼評斯科特的極端現(xiàn)代主義批判理論[A];中國的立場 現(xiàn)代化與社會主義: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9年
7 張峰;;21世紀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趨勢[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第一輯)[C];2000年
8 鄭召利;;哈貝馬斯“重建”歷史唯物主義辨析[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4)[C];2004年
9 張雙利;;從韋伯到馬克思——再論盧卡奇對資本主義社會的雙重批判[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8)[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美] 理查德·伯恩斯坦;經(jīng)驗性、解釋性、批判性的統(tǒng)一[N];中華讀書報;2007年
2 紐約大學博士候選人 蔣暉;以烏托邦的虛化政治性的實[N];社會科學報;2003年
3 陳家剛;當代西方協(xié)商民主理論[N];學習時報;2004年
4 羅騫;“死亡”應成為現(xiàn)代性批判的必要意識[N];社會科學報;2009年
5 郗艷菊 整理;爭論中的國際關系“非主流”學派[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6 范子墨;新制度主義:西方政治學新發(fā)展的基石[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7 ?;考古與開新并重,返本與構境相生——[N];中華讀書報;2010年
8 石劍峰;童世駿談當代西方左翼思潮[N];東方早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鹿云;批判理論的承認正義[D];首都師范大學;2013年
2 鄭春生;馬爾庫塞與六十年代美國學生運動[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包立峰;意識形態(tài)幻象與晚期資本主義現(xiàn)實[D];吉林大學;2009年
4 白利軍;重建理性社會[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5 李和佳;霍耐特承認理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t2t2;正義的對話[D];復旦大學;2010年
2 張笑揚;正義尺度的想象—南茜·弗雷澤的正義觀解析[D];中共廣東省委黨校;2012年
3 董倩;齊澤克的資本主義批判理論研究[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3年
4 姚亦亞;西方協(xié)商民主研究[D];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07年
5 鄭勁超;霍克海默“支配自然”的理論主題及其影響[D];南京大學;2013年
6 吳世永;解構與重建[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7 周睿;批判和重建:論哈貝馬斯的歷史唯物主義重建[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8 劉彬;政治與行政二分法的批判性分析[D];燕山大學;2010年
9 殷昱偉;資本批判視域中的馬克思國家觀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10 趙亮亮;馬爾庫塞的社會主義觀[D];中共中央黨校;2013年
,本文編號:23603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2360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