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政治思想的流變及其特點
[Abstract]: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ere the historical period in which the autocracy of Wang Quan reached its peak and fell rapidly. In addition to inheriting the legacy of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the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and foreign relations of Wang Quan also brought about some new changes, which were manifested in the inheritance of political ideology. Fission, introspection and critique coexisted, and generally formed three relatively clear lines of change: the first is the totalitarianism thought represented by Zhu Yuanzhang and other emperors, standing in the position of emperors as the only rule for Wang Quan Zhang Mu; The second is the heresy represented by Li Zhi, Huang Zongxi and others, reflecting on the trend of thought, and deeply introspecting and criticizing the monarch politics on the basis of the monarch's different stand. The third is that the reformist ideology, represented by Gong Zizhen, Lin Zexu and Wei Yuan, stands in the position of patriotism and advocates the practical use of the world, and puts forwar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for the powerful nation to resist aggression and to teach the long technique of barbarians. It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 from classical to modern times. The vicissitude of the times made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this period change sharply and vividly,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were as follows: one dollar alone and multiple symbiosis, the resistance and breakthrough of the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of literati and bureaucrats. Worship the truth to depose the empty and the teacher razed the reason.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與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研究”(13&ZD008) 山東大學自主創(chuàng)新基金青年團隊項目“傳統(tǒng)政治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研究”之分課題“從傳統(tǒng)‘民本’到‘人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民主研究”(IFYT12100)
【分類號】:D092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白亞仁;略論李澄中《艮齋筆記》及其與《聊齋志異》的共同題材[J];蒲松齡研究;2000年01期
2 王光志;翟愛華;;《聊齋志異》中三個“真人”形象的文化解讀[J];蒲松齡研究;2008年01期
3 李少軍;;《書癡》:封建文人之人生寓言[J];蒲松齡研究;2009年03期
4 陳才訓;;論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說創(chuàng)作的炫才意識[J];蒲松齡研究;2009年04期
5 陳才訓;時世平;;《剪燈余話》:“薇垣高議”——論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說創(chuàng)作的風教意識[J];蒲松齡研究;2012年01期
6 劉斌;;明代“土達”及其歸宿[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4期
7 劉銘;;《金瓶梅》成書年代小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2期
8 朱仰東;;“郭孝子尋親”本事再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2期
9 顧元;體制與道德的背反——中國傳統(tǒng)司法的背景及困境[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10 李華興,張元隆;中國近代國家觀念轉(zhuǎn)型的思考[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維佳;;務(wù)實地推進思想解放[J];前進;2009年01期
2 張寶英;;從史論結(jié)合上揭示思想解放的意蘊及其社會現(xiàn)實意義——讀劉相等著《人類思想解放史論》[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3 周玉東;;思想解放與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發(fā)展[J];理論界;2009年03期
4 戴焰軍;;新一輪思想解放的特點和要求[J];中國職工教育;2009年04期
5 劉同舫;;從思想解放走向人的解放[J];理論月刊;2009年04期
6 綦軍;;“五·四”思想解放運動歷史條件探究[J];內(nèi)蒙古民族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1期
7 徐佩;;應(yīng)該從這種“思想解放”中解放出來[J];創(chuàng)造;1993年06期
8 劉國臻;重塑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形象[J];創(chuàng)造;2000年04期
9 喻權(quán)域;贊當代青年的“思想解放”[J];真理的追求;2000年01期
10 李小三;思想解放不可間斷[J];江西社會科學;2001年0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金衛(wèi);;以新的思想解放推動科學發(fā)展[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shù)年會文集(3)[C];2008年
2 呂飛云;;新一輪思想解放的成因和要求[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shù)年會文集(3)[C];2008年
3 羅紅艷;;1978年以來的思想解放及其啟示[A];“改革開放30年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shù)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8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張寶通;;第三輪思想解放與陜西發(fā)展思路[A];陜西省社會發(fā)展與民生工程建設(shè)——陜西省社會科學界第二屆2008學術(shù)年會專題學術(shù)活動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5 高布權(quán);郝琦;;改革開放與思想現(xiàn)代化[A];中國共產(chǎn)黨與現(xiàn)代中國[C];2001年
6 黃家駒;;談?wù)勑乱惠喫枷虢夥诺奶攸c與重點[A];第四屆“老教授科教興國貢獻獎”、“老教授事業(yè)貢獻獎”頒獎暨老教授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大會論文集[C];2008年
7 王政堂;;民主與科學:推動思想解放的兩大武器[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shù)年會文集(3)[C];2008年
8 趙本義;;論思想解放的價值[A];價值哲學發(fā)展論[C];2008年
9 李超;;思想解放、人的解放與改革開放[A];新中國人學理路——第十一屆全國人學研討會文集[C];2009年
10 曲青山;;論新時期的思想解放[A];改革 求實 創(chuàng)新——青海省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20周年優(yōu)秀論文集[C];199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任賢良;在新的思想解放中實現(xiàn)新的思想統(tǒng)一[N];人民日報;2002年
2 本報評論員;以思想大解放助推新發(fā)展[N];保定日報;2007年
3 桃城區(qū)國稅局干部 張二合;思想只有大解放 經(jīng)濟才能大發(fā)展[N];衡水日報;2007年
4 中國聯(lián)通衡水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jīng)理 朱換義;開拓創(chuàng)新 以思想大解放求證大發(fā)展[N];衡水日報;2007年
5 盧偉軍 作者為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思想的解放與思想的跨越[N];連云港日報;2007年
6 本報評論員;強力推進思想解放[N];連云港日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魏偉;思想再解放 觀念再更新[N];陜西日報;2007年
8 劉秀春 作者單位:市委辦公室;對“站在新起點 實現(xiàn)新跨越”思想解放活動的哲學思考[N];鐵嶺日報;2006年
9 記者 孫洪峰;市體育局走出去學習先進 把思想解放活動引向深入[N];鐵嶺日報;2006年
10 董超;市委組織部落實思想解放活動做到“五個到位”[N];鐵嶺日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倪琳;近代中國輿論思想演遷[D];上海大學;2010年
2 曾凱;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進程中的思想解放問題[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3 俞海洛;當代中國大學生思想史研究(1949-1988)[D];浙江大學;2005年
4 蔡霞;現(xiàn)代化進程與中國共產(chǎn)黨人價值觀[D];中共中央黨校;1998年
5 侯東陽;中國輿情調(diào)控機制的漸進與優(yōu)化[D];暨南大學;2010年
6 萬慶;馬克思幸福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3年
7 董一冰;劉少奇社會主義若干重要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李和宸;論當代戰(zhàn)爭觀念的思維方式變革[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9 孫建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形成史研究(1899-1940)[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10 金坤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管理思想與實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書麗;第三次思想解放論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聶瑩;改革開放以來思想解放探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偉;二十世紀中國三次思想解放運動研究[D];延安大學;2012年
4 徐秋云;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產(chǎn)黨婦女思想發(fā)展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5 杜遠洋;楊匏安政治思想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4年
6 馮占元;新文化運動啟蒙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D];齊齊哈爾大學;2012年
7 張芳瑞;論新時期兩次思想解放[D];河南大學;2014年
8 趙佳英;論瞿秋白社會建設(shè)思想[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9 馮浩斌;淺析“思想現(xiàn)象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研究對象”[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10 賈旭東;梁啟超文化思想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3204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2320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