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與民主——對科學虛無主義的反駁
[Abstract]:In 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the scientific nihilists attribute the negative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the monism of western philosophy and metaphysics, and believe that modern China was drawn into the orbit of western capital rationality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ationality. So it is also suffering the disaster brought by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y put forward their own prescription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at is, to find a way out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o attribute this way to morality, thus negating democracy and calling for the appearance of "shepherd". However, the scientific nihilists did not see that since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democracy and science have become the two banners of China's progress. Democracy is not a cover for capitalism to plunder China, but is based on an internal demand of a strong balance of powe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lags far behind that of the West, and we have not yet found the root cause of our own technological backwardness. The nihilists in science alert us that the two major tasks facing China since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democracy and science-are far from complete.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哲學系;
【分類號】:B2;D09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朱光亞;;從形而上學到現(xiàn)象學:哲學為科學奠基[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年05期
2 余紀元;中西哲學比較與哲學論證[J];江海學刊;1996年06期
3 方向紅;;流氓與民主:一種必需解構(gòu)的國家倫理——德里達《流氓》解讀[J];南京社會科學;2009年04期
4 朱光亞;李朝東;;德性和知識的分野——論中西哲學與文化精神的差異[J];探索;2013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振香;論《禮運》與《中庸》在治政之道上的分野[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6期
2 孫華瑩;;徽商與明清徽州荒政[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3 王武;郭振香;;和諧文化資源中的中國古代禮樂文化[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4 王菊香;孫靜文;;從宋話本的角度還原快嘴李翠蓮形象[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8年08期
5 劉曉燕;;諸子百家的社會和諧主張[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6 陳四海;趙佳;;曹操對儒家音樂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7 韓敏杰;;《禮記》的成書及注疏流傳[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8 陸躍升;;試論古代禮制與大學生的道德教育[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10年04期
9 鄒德文;姚曉娟;;論先秦對商品的管理及其節(jié)約與誠信意識——以《周禮·地官·司市》為例[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9期
10 劉澤江;先秦時期古典文學風格論形成的基本條件[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濤;基于醫(yī)案統(tǒng)計分析的六味地黃丸(湯)及其類方證治分類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2 盧靜;《禮記》文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3 胡廣洲;明清山東商賈精神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4 尹德和;以“和”為核心的企業(yè)倫理文化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5 徐新;消費倫理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6 黎池;論魏源人才倫理思想[D];中南大學;2007年
7 廖小東;政治儀式與權(quán)力秩序[D];復旦大學;2008年
8 朱偉;中國文化環(huán)境中的知情同意:理論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9 徐宏偉;中國養(yǎng)老保障制度改革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10 劉媛;北京明清祭壇園林保護和利用[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廖凱軍;明代游記、小說與戲曲中的海外國家形象[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蔡婉星;《西游記》諸神形象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3 張濤;中國劍舞及其文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德旭;先秦儒家孝思想探源[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李佩馨;《論語》的“仁學”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6 王子越;“三言”審美價值取向探析[D];云南大學;2011年
7 孔靜;河南?h泥塑藝術(shù)的審美價值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8 趙祖陽;論《左傳》文本中巫文化因子的文學意義[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9 張穎;墨子俠義倫理觀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素素;先秦儒家修身觀對當代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價值探討[D];廣東商學院;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欣榮;;真理的前提性批判——對西方近代哲學認識論的再認識[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2 倪梁康;胡塞爾《邏輯研究》中的純粹邏輯學觀念[J];江海學刊;2003年05期
3 倪梁康;心理主義的問題與理論哲學的觀念——胡塞爾《邏輯研究》第1卷的主題思想[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04期
4 李朝東;董春莉;;西方形而上學及其現(xiàn)代命運[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5 陸杰榮;論形而上學的當代命運及意義[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6 李朝東;汪光文;;李約瑟疑難與墨學的復興[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9年06期
7 沈榮興;邏輯學中的心理主義和反心理主義述評[J];蘇州大學學報;1988年01期
8 李朝東;道理與真理:中西哲學的內(nèi)在差異[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9 崔平;;對心理主義和反心理主義之爭的超越性批判——為反心理主義制做“認識斷裂”論證[J];學術(shù)月刊;2009年09期
10 李朝東;;純粹邏輯學與理論哲學的奠基作用[J];哲學研究;2006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童世駿;科學與民主的和諧相處何以可能?──論杜威和哈貝馬斯的科學觀和民主觀[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2 馬蘭亭;行政指導的特征及其依法實施[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1999年05期
3 肖峰;王誠德;;論科學與民主的差異性[J];求索;2008年10期
4 虞友謙;世紀之交對民主與科學的回顧和展望[J];學海;2000年01期
5 汪輝勇;;也論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兼與陳慶云等人商榷[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6 鄭鎮(zhèn);國民精神重塑的百年追思[J];東南學術(shù);2000年01期
7 曹玉霞;理性精神——民主時代的哲學前提[J];湖北社會科學;2001年11期
8 姜義華;現(xiàn)代性追求:當代中國思想重構(gòu)[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9 曾穎;;民主,從不打娃娃開始[J];觀察與思考;2010年07期
10 張輝;;民主社會主義評析[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高小平;侯麗巖;;危機管理方法論初探[A];“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論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郁建興;周俊;;全球公民社會:一個概念性考察[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下)[C];2005年
3 馮婕;周燕玲;姜繼為;;老方法,新價值——對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論的幾點認識[A];“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論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馬勇;;無政府主義與現(xiàn)代中國人的困惑[A];中國現(xiàn)代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辜仕梅;吳克云;;宋慶齡與人權(quán)保障[A];宋慶齡與二十世紀學術(shù)研討會文集[C];200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guān)系研究院研究員 宿景祥;英式民主的智慧[N];東方早報;2010年
2 賈玉平;深刻理解依法治國的內(nèi)涵[N];河北日報;2001年
3 墨哲蘭;質(zhì)問“七君子宣言”的正當性[N];社會科學報;2003年
4 范文;國際關(guān)系理論中的現(xiàn)實主義[N];學習時報;2001年
5 安然;世界體系理論[N];學習時報;2002年
6 譚·木然;民主為什么是個好東西[N];人民代表報;2011年
7 中國人權(quán)研究會供稿;為什么說“人權(quán)無國界”理論是錯誤的[N];人民日報;2006年
8 本報記者 李純一;全球規(guī)則制定應當傾聽窮人的聲音[N];文匯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孔祥田;經(jīng)驗、民主與生活[D];中國人民大學;2006年
2 孟昭武;行政權(quán)力行為的倫理審視[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吳克峰;世界政黨政治發(fā)展中的反對黨理論與實踐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4 徐露輝;政治整合論[D];浙江大學;2009年
5 姜昱子;中國近代權(quán)利義務(wù)思想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冠;理想和現(xiàn)實中的議會民主制[D];吉林大學;2009年
2 余霞;行政公開論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3 郭細琴;梁漱溟的政權(quán)觀[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4 張玲;電子政務(wù)與政務(wù)信息公開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5 丁守年;自由:人類理想的靈魂[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6 李春波;梁啟超政治哲學思想探究[D];南昌大學;2007年
7 龍希國;民主的工具性論析[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丁勝濤;正義實現(xiàn)論[D];湘潭大學;2006年
9 唐文;徐復觀政治哲學研究[D];湘潭大學;2008年
10 趙思洋;胡適國際政治思想的形成(1910-1917)[D];暨南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2827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2282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