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傳統(tǒng)地緣政治的思想評析與現(xiàn)代啟示
[Abstract]:In ancient China, the traditional geopolitical thought focused on practice, which mainly included: keeping the north to the south, taking the vassal as the screen, leveling the barbarians, contiguous, reclaiming and garrisoning the border, enriching the country and strengthening the armed forces, and so on. The traditional geopolitical thought of ancient China has a certain historical progress, "the view of service" has established the governance mode of the level of geopolitics in ancient China. It has played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traditional geopolitical thoughts of ancient China also have some historical limitations: the geopolitical view of "China center" has gradually evolved into a narrow world cognitive model, the geographical view of emphasizing land and light sea leads to a weak concept of sea power. Loss of marine rights and interests. Contemporary geopolitical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e reconstructed and sublimated while inheriting the ancient traditional thought.
【作者單位】: 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
【基金】:鄭州航院2012年青年科研基金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中國傳統(tǒng)地緣外交思想研究”(2012162001)
【分類號】:D0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尹朝暉;;孫中山的中國地緣安全思想及其啟示[J];理論探索;2012年03期
2 薛小榮;華夷秩序與中國古代國防[J];人文雜志;2004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國石;高然;;近十年來中國古代王朝民族政策研究綜述[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2 申磊;;試論驪姬的政治思想[J];滄桑;2007年04期
3 楊魯慧;;東北亞地緣政治變遷與中國崛起的安全環(huán)境[J];東北亞論壇;2007年03期
4 劉雪蓮;徐立恒;;全球化時代的新地緣政治安全觀[J];東北亞論壇;2011年02期
5 胡世洪;;根據(jù)軍事戰(zhàn)略進行軍事立法因果預測[J];當代法學;2008年01期
6 侯松嶺,遲殿堂;東南亞與中亞:中國在新世紀的地緣戰(zhàn)略選擇[J];當代亞太;2003年04期
7 劉國新;;20世紀60年代戰(zhàn)備問題研究述評[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7年06期
8 司源;;中國地緣政治的戰(zhàn)略思考[J];法制與經(jīng)濟(下旬刊);2009年03期
9 方瑋;冷戰(zhàn)后印度地緣戰(zhàn)略思維探析[J];國際觀察;2005年02期
10 潘忠岐;;地緣學的發(fā)展與中國的地緣戰(zhàn)略——一種分析框架[J];國際政治研究;200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王志偉;;明清時期朝鮮半島的地緣戰(zhàn)略地位分析[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二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12年
2 劉國新;;20世紀60年代戰(zhàn)備問題研究述評[A];國史研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研究述評:第七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國娟;儒學與秦漢意識形態(tài)的建立[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王瑛;李鴻章與晚清條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3 苗霖霖;北魏后宮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陳應成;建國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邊疆治理理論與實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袁志鵬;論唐代三受降城和鹽州城的修筑[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余錦龍;中印關系中的西藏問題[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王倩;海洋爭端的類型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彭飛;隋唐東北邊塞詩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徐立恒;區(qū)域地緣政治的結構主義解析[D];吉林大學;2012年
10 孫相東;地緣政治學的性質:一種多維視角分析[D];中共中央黨校;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陸海英;論中國海軍護航索馬里——國家利益視角[D];湘潭大學;2010年
2 易方立;跨境民族問題對國際關系的影響[D];湘潭大學;2010年
3 張業(yè)源;地緣政治視角下東北亞合作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馬洪濤;尼赫魯政府的對藏政策[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陳偉;從地緣戰(zhàn)略看冷戰(zhàn)后中國在南亞的國家利益及其維護[D];暨南大學;2011年
6 謝嘉偉;冷戰(zhàn)后俄羅斯對東亞軍售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姜婷;忽必烈時期(蒙)元與高麗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李紅;昭君文學與賈探春結局之影響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9 詹丹鳳;南海爭端的國際法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10 劉少虎;民國時期新疆經(jīng)濟積弱對西北邊疆安全影響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郭秀清;;我國國家安全觀的重要轉變[J];理論探索;2011年05期
2 吳振坤;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fā) 促進區(qū)域經(jīng)濟協(xié)調發(fā)展[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03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緒飛;重振與重塑地緣政治[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1999年02期
2 王孝才;地緣政治與國際格局的演變[J];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2期
3 費爾南多·恩里克·卡多佐 ,顧信文;政黨[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2005年11期
4 粟瑞雪;;薩維茨基歐亞主義思想研究綜述[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5 陳偉;;中國古代的“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J];學術論壇;2010年11期
6 張蔚斌,馬磊;地緣政治與智緣政治[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1998年08期
7 王為民;布熱津斯基的地緣政治觀[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1999年12期
8 陳生璽;中國古代政治史中的幾個問題[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04期
9 張紅英;試析中國古代儒家行政倫理思想[J];中共四川省委省級機關黨校學報;2005年02期
10 藍江;;中國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社會化思想的發(fā)展[J];理論月刊;2005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王建明;王震毅;;中國古代抑奢思想和政策實踐述評[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2 李萬波;;試論中國傳統(tǒng)行政倫理對現(xiàn)代行政倫理建設的重要價值[A];服務型、責任型、法制型政府建設論文集(《吉林政報》2006·理論?C];2006年
3 鄭曉江;;由“認”到“命”——中國人生死態(tài)度之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五屆全國臨終關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趙顯輝;孫敏;;“以民為本”與“以人為本”[A];孔學研究(第十二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5 陳杰思;;儒家德治論的真實含義[A];孔學研究(第十二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6 周桂鈿;;中國哲學與當代民主[A];中國哲學史學會2004年年會暨中國傳統(tǒng)哲學當代價值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張恒;劉娣;;《管子》民本思想的當代價值[A];安徽省管子研究會2011年年會暨全國第六屆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國忠;中國早期政治哲學的三個主題[N];光明日報;2006年
2 林甘泉;論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及其歷史價值[N];光明日報;2003年
3 記者 鄭向鵬;縱論中國古代政治哲學[N];深圳特區(qū)報;2009年
4 劉波;貝淡寧:儒家是一種進步主義思想[N];經(jīng)濟觀察報;2008年
5 羅國杰;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 相互促進[N];人民日報;2001年
6 劉家鴻 李雙伍;古老而又年輕的地緣政治學[N];學習時報;2000年
7 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汪建設;關于政治生態(tài)建設的思考[N];黃山日報;2008年
8 王易萍 廣西玉林師范學院中文系;典范政治:中國早期國家運行機制的特點[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9 何濤;民本思想與以人為本[N];吉林日報;2009年
10 李紅英;法爾克的后現(xiàn)代政治哲學[N];學習時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盧向國;民本的邏輯[D];復旦大學;2007年
2 廖小東;政治儀式與權力秩序[D];復旦大學;2008年
3 王義保;專制主義的政治學分析[D];吉林大學;2008年
4 楊冬艷;西方公共行政正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5 孫相東;地緣政治學的性質:一種多維視角分析[D];中共中央黨校;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樊哲旺;西方地緣政治理論與中華和合文化[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2 王愉飛;全球化背景下對西方傳統(tǒng)地緣政治理論的評析與反思[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香民;中國古代游學的歷史考察與反思[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福民;中國古代重民思想的現(xiàn)代再思考[D];吉林大學;2007年
5 吳艷艷;中國古代旌表制度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9年
6 陳立瀅;中西古代德治思想比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7 史慕華;中國古代的重農抑商思想與政策探究[D];吉林大學;2007年
8 楊樹英;儒家德治為主、法治為輔治國方略及其現(xiàn)代意義[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9 韋曉宇;民本—儒家政治價值觀念及其現(xiàn)代意義[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10 賴德杰;“言意之辯”新解[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2729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2272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