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維爾悖論”評析
[Abstract]:Two famous viewpoints in the Old system and the Revolution, "Revolution takes place in places where tyranny is lighter" and "prosperity accelerates revolution" are often interpreted as the "Tocqueville paradox" or "Tocqueville's law" in the sense of "loose collapse". This "Tocqueville Paradox" highlights the practical role of the psychological effect in the process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and has certain significance for deepening the historiography of the Great Revolution, but it does not explain the root cause of the Great Revolu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ve that Tocqueville's writing the Old system and the Revolution does not mean to construct the "Tocqueville Paradox". Many of his narratives in the book also show that he does not really believe that the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the so-called "loose collapse" can self-sufficient explain the outbreak of the Great Revolution. In fact, his two famous ideas were only to induce readers to explore with him the real causes of the Revolution. In his view, the old government abolished the policy of administrative centralization of political freedom. But for some particular reason, his words are often vague and contradictory, and easily misread.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xué)歷史系;
【分類號】:D08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崇明;;托克維爾的焦慮[J];讀書;2009年09期
2 巴爾巴拉·弗賴塔格;艾彥;;是重新塑造的托克維爾還是“巴西的民主”[J];第歐根尼;2009年02期
3 周建明;;民主發(fā)展的文化邏輯——論托克維爾的民情觀[J];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xué)報(bào);2011年01期
4 吳玲玲;;民主發(fā)展的文化邏輯——論托克維爾民主視域下的民情觀[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xué)報(bào);2011年01期
5 陳曉鳴;;解讀《論美國的民主》[J];湘潮(下半月);2011年11期
6 介子平;;托克維爾觀點(diǎn)的一些啟示[J];名作欣賞;2013年07期
7 劉怡;;為什么讀托克維爾[J];南風(fēng)窗;2013年01期
8 劉陽;;托克維爾和中國的相遇與錯(cuò)位[J];南風(fēng)窗;2013年01期
9 栗維;;托克維爾與“后悔史學(xué)”[J];社會觀察;2013年02期
10 魏迪英;;托克維爾的糾結(jié)[J];社會觀察;2013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秋風(fēng);;應(yīng)該明確民間維權(quán)的合法性[A];2007年中國宏觀經(jīng)濟(jì)與改革走勢座談會內(nèi)容匯編[C];2007年
2 彭云業(yè);霍小霞;;非政府組織研究20年[A];中國行政法之回顧與展望——“中國行政法二十年”博鰲論壇暨中國法學(xué)會行政法學(xué)研究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張海洋;;中華民族的和解團(tuán)結(jié)與民族區(qū)域自治[A];共識(2012秋刊08)——創(chuàng)新邊疆民族宗教治理 完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C];201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bào)紙文章 前10條
1 張宇燕;“托克維爾效應(yīng)”之效應(yīng)[N];上海證券報(bào);2007年
2 編譯 黎文;托克維爾的北美來信[N];文匯報(bào);2012年
3 本報(bào)評論員 王義偉;讀托克維爾著作的價(jià)值和意義[N];中華工商時(shí)報(bào);2012年
4 朱學(xué)勤;重讀托克維爾[N];南方周末;2012年
5 上海社科院國際關(guān)系研究所副研究員 張茗;托克維爾:揭示民主兩面性的思想家[N];解放日報(bào);2013年
6 深圳特區(qū)報(bào)記者 鐘潤生;托克維爾的歷史深思[N];深圳特區(qū)報(bào);2013年
7 陳曉律;托克維爾與美國的民主[N];中華讀書報(bào);2013年
8 梁永春;假若托克維爾遇到潘恩[N];深圳特區(qū)報(bào);2013年
9 芝加哥“制度經(jīng)濟(jì)研究中心”創(chuàng)辦人 方紹偉;“托克維爾定律”真能成立嗎?[N];社會科學(xué)報(bào);2013年
10 復(fù)旦大學(xué)歷史系教授 李宏圖;從1789到1848:托克維爾對革命的思考[N];東方早報(bào);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5條
1 李燦;民主的命運(yùn):專制抑或自由[D];西南政法大學(xué);2009年
2 張茗;從美國“民主”到法國“革命”[D];復(fù)旦大學(xué);2005年
3 胡勇;論托克維爾的中道自由主義政治思想[D];武漢大學(xué);2005年
4 楊澤章;現(xiàn)代公共生活的建構(gòu):托克維爾政治哲學(xu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12年
5 隋洪波;馬克思和托克維爾政治哲學(xué)中的“革命”問題[D];吉林大學(xué);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黃遠(yuǎn)志;論托克維爾對民主危機(jī)的認(rèn)識與挽救[D];西南政法大學(xué);2008年
2 周建明;托克維爾民情思想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xué);2008年
3 譚巍煒;托克維爾的孤獨(dú)——托克維爾論大眾時(shí)代的個(gè)體性危機(jī)[D];西南政法大學(xué);2010年
4 蔣舟俊;托克維爾的民主理論及其當(dāng)代價(jià)值[D];東南大學(xué);2005年
5 曹晗蓉;論托克維爾的基本問題及其當(dāng)代意義[D];云南大學(xué);2012年
6 申芳;試論托克維爾的民主思想與歷史寫作[D];復(fù)旦大學(xué);2012年
7 李陽;托克維爾民主危機(jī)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14年
8 李慧敏;走出民主的誤區(qū)[D];西南政法大學(xué);2009年
9 丁世林;論托克維爾的公共精神觀[D];西北大學(xué);2010年
10 張睿;托克維爾的“社會結(jié)社”理論及其民主法治價(jià)值[D];黑龍江大學(xué);2010年
,本文編號:21446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2144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