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政治的張力——阿倫特政治哲學述評
本文選題:阿倫特 + 政治哲學; 參考:《山東社會科學》2013年01期
【摘要】:作為當代偉大的政治哲學家之一,阿倫特的政治哲學思想主要集中在對哲學與政治、行動、自由、公共領域、革命、極權主義、平庸之惡、現(xiàn)代性及馬克思思想等問題的獨特闡釋之中。而貫穿其中的,始終是哲學與政治的張力關系。阿倫特的政治哲學為當代政治哲學的研究和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理論資源和有益的啟示。
[Abstract]:As one of the great 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ers, Arendt's political philosophy mainly focuses on philosophy and politics, action, freedom, public sphere, revolution, totalitarianism, mediocre evil. Among the unique explanations of modernity and Marx's thought. The tension between philosophy and politics runs through it all the time. Arendt's political philosophy provides abundant theoretical resources and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農(nóng)學部公共教學中心;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項目編號:09CZX010) 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編號:NCET-10-0432) 吉林大學杰出青年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1JQA01)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09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涂文娟;阿倫特政治哲學研究述評[J];哲學動態(tài);2005年09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王秀哲;隱私權的憲法保護[D];蘇州大學;2005年
2 孫磊;行動、倫理與公共空間[D];復旦大學;2006年
3 王寅麗;在哲學與政治之間:漢娜·阿倫特政治哲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4 余友輝;西塞羅修辭性政治哲學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5 陳高華;思考與判斷:漢娜·阿倫特的哲學—政治之思[D];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張淳;卡夫卡與阿倫特:猶太人·異鄉(xiāng)人·現(xiàn)代性[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2 連尉尉;理解政治[D];吉林大學;2007年
3 呂俊華;回歸“積極生活”的政治[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4 穰寧;人就是人的生活[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5 胡素梅;古典共和主義的回歸與超越[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志軍;;革命的政治意義與馬克思的理論貢獻——兼論漢娜·阿倫特的革命觀[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2 李曉勇;;論阿倫特政治判斷與審美判斷的可通約性[J];社會科學輯刊;2011年04期
3 卓新平;;馬基雅維里:奠立政治哲學[J];競爭力;2009年12期
4 馬吉芬;;阿倫特公共領域世界性的存在論視域及其意義初探[J];求是學刊;2011年04期
5 葛荃;;政治哲學與政治文化[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6 任劍濤;;論私人與私密性[J];貴州社會科學;2011年09期
7 孫曉春;;中國傳統(tǒng)政治哲學的現(xiàn)代反省[J];政治思想史;2010年04期
8 劉彥濤;;奧克肖特政治哲學研究述要——紀念奧克肖特誕辰110周年[J];理論界;2011年08期
9 伍軍;方志勇;;研究:政治哲學視角下的公民社會理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1年20期
10 劉彥朝;;歐克肖特對理性主義政治的批判述論[J];理論導刊;201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唐正繁;;我國政治哲學若干問題研究綜述[A];貴陽市經(jīng)濟社會文化大發(fā)展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理論研究[C];2010年
2 周芬;;國內(nèi)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研究綜述[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7年
3 余治平;;董仲舒政治哲學之新議[A];中國哲學史學會2004年年會暨中國傳統(tǒng)哲學當代價值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敬海新;;以思想解放推進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A];創(chuàng)新思想·科學發(fā)展·構建和諧——黑龍江省首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08年
5 萬俊人;;政治如何進入哲學[A];和諧社會:社會建設與改革創(chuàng)新——2007學術前沿論叢(上卷)[C];2007年
6 劉學斌;;政治學哲學:必要性與學科定位[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7 趙敦華;;奧古斯丁的政治哲學[A];“理性、信仰與宗教”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顧肅;;當代西方道德與政治哲學研究的若干熱點[A];全國外國哲學學術研討會——紀念“蕪湖會議”暨“兩學會”成立30周年論文集[C];2008年
9 徐英瑾;;對于一種維特根斯坦式的政治哲學進路的初步探索[A];第二屆中國南北哲學論壇暨“哲學的當代意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肖巍;;“第三條道路”政治哲學的一個標本——從福利國家到“社會投資國家”[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黃倩;從政治哲學看“情性”、“禮義”[N];社會科學報;2009年
2 陳偉(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阿倫特為什么重要?[N];中國圖書商報;2009年
3 王立;“思想中的現(xiàn)實”:政治哲學的興起[N];學習時報;2009年
4 李海青 趙玉潔 中共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政治哲學”及其在當代中國的建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5 范素;“政治哲學”是如何可能的[N];中國圖書商報;2000年
6 陳周旺邋(《論革命》譯者);阿倫特:喟然長嘆“論革命”[N];中華讀書報;2007年
7 陳偉;政治思想家阿倫特的當下意義[N];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
8 范素;阿倫特深處的矛盾和文本沖突[N];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
9 翻譯家 孫傳釗;列奧·施特勞斯與漢娜·阿倫特[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王洪波;閱讀伯林的十年[N];中華讀書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新安;阿倫特公民政治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2 張琳;阿倫特勞動理論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2年
3 張鳳蓮;馬克思對西方政治思想傳統(tǒng)的挑戰(zhàn)[D];南開大學;2010年
4 李曉勇;政治審美化[D];吉林大學;2011年
5 王寅麗;在哲學與政治之間:漢娜·阿倫特政治哲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6 歐陽向英;論政治哲學中的道德預設[D];北京師范大學;2003年
7 李鋒;朱熹政治哲學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8 孫磊;行動、倫理與公共空間[D];復旦大學;2006年
9 陳高華;思考與判斷:漢娜·阿倫特的哲學—政治之思[D];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
10 文長春;邏輯在先的個人權利[D];吉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鳳喜;積極生活何以可能[D];西北師范大學;2012年
2 任月;阿倫特政治哲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3 曹中海;阿倫特公民思想研究[D];揚州大學;2010年
4 舒楊;漢娜·阿倫特平庸的惡[D];西南大學;2011年
5 吳丹;漢娜·阿倫特公民觀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6 宋姝鵬;行動、思考與判斷[D];蘭州大學;2010年
7 侯振武;政治判斷力批判[D];南開大學;2012年
8 余意;托尼政治哲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9 潘建屯;超越現(xiàn)代性的阿倫特思想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曹婧;漢娜·阿倫特的思考理論及其教育意蘊[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9892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989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