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政治學論文 >

西方政治哲學中兒童的發(fā)現(xiàn)——從柏拉圖到盧梭

發(fā)布時間:2018-04-28 16:37

  本文選題:柏拉圖 + 亞里士多德。 參考:《教育學術月刊》2013年08期


【摘要】:兒童是政治哲學中無法回避的群體,然而,兒童的真正價值是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歷程后才被發(fā)現(xiàn)的。政治哲學的發(fā)展流變,使得兒童在其中的"地位"也發(fā)生相應的改變。從柏拉圖到盧梭,體現(xiàn)的是從城邦的兒童、家庭的兒童到獨立的兒童的轉變,這一轉變過程其實也是兒童的被發(fā)現(xiàn)過程。這不僅是"自然正確"內涵轉變的結果,也是"自然狀態(tài)"與"公民社會"分化開來的必然發(fā)現(xiàn)。
[Abstract]:Children are an unavoidable group in political philosophy. However, the true value of children is discovered after a long journey.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have made the "status" of children change correspondingly. From Platon to Rousseau, the children, the children of the family and the independent children are reflected from the city state. In fact,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is also a process of children's discovery, which is not only the result of the change of "natural correct" connotation, but also the inevitable discovery of th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natural state" and "civil society".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分類號】:D0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白雷;周健;;淺談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的邏輯差異[J];法制與社會;2009年11期

2 賀冬;;有限政府理論溯源[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3 許午;;關于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對政治學基本問題看法的比較[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4 萬昌華;西方國家觀念比較考察[J];齊魯學刊;1997年01期

5 胡云喬;洛克和盧梭的契約政府理論比較[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6 陳惠芳;;盧梭同霍布斯、洛克自然狀態(tài)描述之比較[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S1期

7 閆帥;;肯定前的否定——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與西塞羅民主思想辨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8 加藤節(jié),袁光輝 ,梁云祥;歐洲近代的政治思想(續(xù)1994年第4期)[J];國際政治研究;1995年01期

9 王秀華;程瑞山;;在洛克與盧梭之間——羅爾斯關于財產權的思想[J];新視野;2008年01期

10 榮之君;曹琪;;霍布斯、洛克、盧梭社會契約學說的淺析與比較[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英瑾;;對于一種維特根斯坦式的政治哲學進路的初步探索[A];第二屆中國南北哲學論壇暨“哲學的當代意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廖申白;;正義、和平善治與公共理性(提綱)[A];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2屆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4年

3 朱曉鵬;;論黃宗羲政治思想的民主啟蒙性質[A];浙東學術與中國實學——浙東學派與中國實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蕭延中;;史華慈比較文化視野下的盧梭、孟子與毛澤東[A];毛澤東研究總第2輯2007年第1輯[C];2007年

5 王崗峰;;西方和諧社會思想的合理因素[A];“科學發(fā)展觀與歷史唯物主義”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王崗峰;;西方和諧社會思想的合理因素[A];“科學發(fā)展觀與歷史唯物主義”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秦樹理;;樹立科學的自由觀[A];公民意識研究[C];2008年

8 特里·伊格爾頓;袁新;;真理、德性和客觀性[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5)[C];2007年

9 宋海娜;;公民公正意識的基本含義[A];公民意識研究[C];2008年

10 Axel Schneider;;The One and the Many:A Classicist Reading of China's Tradition and Its Role in the Modern World—An Attempt on Modern Chinese Conservatism[A];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視野中亞洲的機遇與發(fā)展——北京論壇(2005)論文選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秦德君;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N];學習時報;2003年

2 韓磊;亞里士多德的優(yōu)良政體思想[N];學習時報;2005年

3 徐志躍;何謂自然,什么才是正當?[N];21世紀經濟報道;2007年

4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研究所 林國華;國民的安全是國家存在的理由[N];社會科學報;2008年

5 譚彥德;回歸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傳統(tǒng)[N];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

6 雷頤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是是非非話盧梭[N];經濟觀察報;2008年

7 河清;“民主”政制的弊端[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8 張恒山;正義追尋之始——個人正義[N];學習時報;2006年

9 林海曦;必須對權力進行規(guī)范[N];吉林日報;2004年

10 張恒山;正義追索的拓展——制度正義[N];學習時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丹;盧梭政府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2 貝爾庫;孔子與亞里士多德的道德和政治關系比較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3 周建明;盧梭與密爾代表理論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4 余金剛;盧梭的中國面孔[D];吉林大學;2013年

5 李敬巍;重塑內在與外在兩個世界[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6 陳華仔;“好人”與“好公民”的沖突與和解[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7 申林;柏拉圖的正義理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8 王濤;朝向善:對亞里士多德政治思想中目的論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9 熊文馳;城邦共和政治與德性行動[D];復旦大學;2006年

10 王寅麗;在哲學與政治之間:漢娜·阿倫特政治哲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玉華;亞里士多德的優(yōu)良政體理論初探[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2 方英群;洛克與盧梭的自由觀之比較[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田文遠;論盧梭的自然狀態(tài)學說[D];復旦大學;2010年

4 陳雙喜;論盧梭的公意學說[D];湘潭大學;2005年

5 孔令新;哲人與城邦的沖突及出路:柏拉圖政治哲學新探[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丁冬菊;盧梭主權在民思想解讀[D];揚州大學;2008年

7 王嘉;對自由、正義與和諧社會的追尋[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8 劉軍;霍布斯與盧梭自然狀態(tài)學說的差異分析[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9 石弘;盧梭社會歷史觀述評[D];江西師范大學;2003年

10 王馨;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說比較[D];湘潭大學;2001年

,

本文編號:181605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81605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1e4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