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黨管理的范疇、場域和模式分析——以社會公共政治為視域
本文選題:政黨管理 + 管理場域 ; 參考:《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4年06期
【摘要】:政黨管理無論在政治實踐層面,還是在政治理論層面都極為重要。政黨管理分析首先要確定政黨的基本屬性,社會團體說、國家機構說和國家—社會中介說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無法準確地界定政黨屬性,因而在政治實踐中政黨管理往往無所適從。因此,將政黨和政黨管理納入到社會公共政治的范疇,能較為合理地對政黨進行定位并有針對性的進行管理。在社會公共政治領域中,政黨管理的場域可分為"政府中的政黨"、"社會中的政黨"和"選舉中的政黨",從而形成國家對政黨的管理和政黨自主管理的錯綜復雜的關系網(wǎng)絡。而政黨管理的場域只是從理論上構設了政黨管理的空間結構,從時間維度看,政黨管理模式經(jīng)歷了極端化的階段后正朝向"國家與政黨共治"的管理模式發(fā)展。
[Abstract]:Party management is very important in both political practice and political theory.In the analysis of political party management, we must first determine the basic attributes of political parties. Social organizations say that both the state agency theory and the state-social intermediary theory have certain rationality, but neither of them can accurately define the attributes of political parties.Therefore, in political practice, party management is often at a loss.Therefore, it is more reasonable to put the political party and its management into the scope of social public politics.In the field of social public politics, the field of political party manage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political party in government", "political party in society" and "political party in election".The field of political party management only constructs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political party management theoretic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ime dimension, the mode of political party management is developing towards the management mode of "state and political party co-rule" after going through the stage of extreme.
【作者單位】: 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中央編譯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政黨管理體制及其發(fā)展趨勢研究”(項目:12YJC810004)
【分類號】:D0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王浦劬;;論中國社會公共政治的形成與實現(xiàn)[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2 王樂夫;陳干全;;公共性:公共管理研究的基礎與核心[J];社會科學;2003年04期
3 孫柏瑛;公共性:政府財政活動的價值基礎[J];中國行政管理;2001年01期
4 張成福;論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兼對主流公共行政理論及其實踐的反思[J];中國行政管理;1995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祖云;汪洋;;公共政府:綜述、比較與反思[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2 朱壽興;;網(wǎng)絡文學的公共空間建構與文學網(wǎng)站的使命[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3 田旭;;公共政策的倫理基礎及其反思——基于社會資本的視角[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4 王改嬌;;打造公共檔案館——基于維護公民利用檔案的權利[J];北京檔案;2008年05期
5 余雅風;;教育立法必須以教育的公共性為價值基礎[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6 袁祖社;;“公共精神”:培育當代民族精神的核心理論維度[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7 劉蕾;;公共品多元供給主體及相互關系國內(nèi)研究述評[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8 陳妍希;;服務型政府視野下公務員行政人格的塑造[J];才智;2009年01期
9 李建兵;轉型時期公共行政精神的嬗變與重塑[J];長白學刊;2004年04期
10 張芳山;;論行政文明視閾下的公民精神[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春萍;葉幸男;;政府公共管理與公共文明建設[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2 林鐵;;媒介知識分子:公共性與議程設置[A];湖南省美學學會、文藝理論研究會2010年年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陸昱;;分離狀態(tài)下的公共行政與公共倫理之整合[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哲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肖東方;;公共性: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價值導向[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哲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付翠蓮;;論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問題[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哲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張俊選;;公共行政的公共性及其實現(xiàn)途徑[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哲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張立榮;明英文;;“公共性”語境下的政府危機公關創(chuàng)新探討[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哲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公共性與服務型政府的建設[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哲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郭金云;陳光;;我國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反思與展望——基于西部某縣的實證分析[A];“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黃顯中;李艷;;國內(nèi)十余年來政府公共性理論研究概要[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二卷)[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新月;我國大學公民教育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陳福祥;公共性職業(yè)教育培訓的有效供給[D];西南大學;2011年
3 孫建軍;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供給政策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4 周翠萍;我國政府購買教育服務的政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吳濤;公共領導者的戰(zhàn)略領導力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蔡文成;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民主形態(tài)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7 丁德昌;民初湖南省憲自治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8 趙大全;公共財政的公共性與透明度問題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1年
9 單聯(lián)成;城市社會公共性構筑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王曉珊;代表的邏輯[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汪明峰;淺析美國的民主制度[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曉丹;選舉民主與協(xié)商民主的關系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余友前;我國政府決策制定過程中的公眾參與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吳文龍;中國語境下服務型政府建設路徑選擇[D];蘇州大學;2010年
5 呂道云;論新時期我國公共精神的培育[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6 李巍;公共行政實踐的哲學詮釋[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7 肖東方;服務型政府公共性的實現(xiàn)途徑探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蘇禮和;政府公共性面臨的難題及其實現(xiàn)路徑[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鄒媛;轉型期和諧文化與和諧社會構建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10 劉維巍;人本視野下我國服務型政府的構建研究[D];東華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劉熙瑞;理念·職能·方式——我國地方行政機構改革面臨的三個轉變[J];人民論壇;2000年07期
2 汪俊昌;我們今天應當怎樣談論市民社會[J];浙江學刊;1999年03期
3 孫柏瑛;公共性:政府財政活動的價值基礎[J];中國行政管理;2001年01期
4 張成福;論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兼對主流公共行政理論及其實踐的反思[J];中國行政管理;1995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倩;;歐洲公共政治的演進與歐盟[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2 董輝;;公共政治的價值邏輯——訪小約翰·柯布博士[J];哲學動態(tài);2011年07期
3 楊正聯(lián);;論公共政治秩序的邏輯變遷路徑[J];人文雜志;2013年02期
4 王浦劬;;論中國社會公共政治的形成與實現(xiàn)[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5 毛丹;若能誠信,敢不斂衽——漫說誠信的公共政治涵蘊[J];開放時代;2002年06期
6 陳抗行;拓展公共政治"呼吸"空間[J];小康;2004年09期
7 肖倩;國家觀念建設問題初探[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周其仁;;爭議四起的經(jīng)濟原因[A];2012年夏季CMRC中國經(jīng)濟觀察(總第30期)[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留美學者 姜晨;公共政治的民主化改善家庭治理[N];東莞日報;2012年
2 留美學者 姜晨;美國校車文化和公共政治[N];東莞日報;2011年
3 留美學者 姜晨;培養(yǎng)公眾關心身邊事務的能力[N];東莞日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于建坤;北京自學考試免考政策有新規(guī)定[N];中國教育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瑩;美國公共政治演說中的隱喻現(xiàn)象[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趙元;羅馬共和國后期的議事會和議事會演說[D];復旦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7721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772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