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卡特爾政黨理論研究述評
本文選題:卡特爾政黨 切入點:政黨合謀 出處:《政治學研究》2013年04期
【摘要】:自從理查德·卡茨和彼得·梅爾提出卡特爾政黨以來,西方學者對卡特爾政黨的適應性進行了廣泛討論。有學者試圖用寡頭市場理論解釋卡特爾政黨產生的原因,從而形成了內容豐富的卡特爾政黨理論。與此同時,一些學者從政黨與公民、國家的關系,卡特爾政黨的微觀基礎、政黨對國家依賴、選舉波動情況等方面批評了卡特爾政黨理論。作者認為西方主流政黨向國家靠攏是政黨和國家的本質所決定,它們之間存在合謀是西方主流政黨在長期執(zhí)政過程中所出現的一種趨同現象;卡特爾政黨理論的根本缺陷是缺乏判斷卡特爾政黨的具體測量標準;西方政黨的卡特爾聯盟表明了資產階級民主的局限性。
[Abstract]:Since Richard Katz and Peter Mayer proposed cartel parties, Western scholars have extensively discussed the adaptability of cartel parties.Some scholars try to explain the reason of cartel party with oligopoly market theory, thus forming cartel party theory with abundant contents.At the same time, some scholars criticize the theory of cartel party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party and citiz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the microscopic basis of cartel party, the dependence of political party on the state, and the fluctuation of election.The author thinks that it is the essence of the political party and the state that the western mainstream political party moves closer to the country, and the existence of collusion between them is a kind of convergence phenomenon that the western mainstream political party appears in the long-term ruling process.The fundamental defect of cartel party theory is the lack of concrete measurement standard to judge cartel party, and the cartel alliance of western political party shows the limitation of bourgeois democracy.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
【分類號】:D0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譚大友;政治本體探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2 楊競業(yè);人的本質的多維哲學反思——以“經驗的預設”與“預設的經驗”為路徑[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華;;略論馬克思主義社會發(fā)展動力理論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3期
4 稅尚軍;;正視問題 突出重點 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剛;;保障農民主體地位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飛南;;試論政治倫理化的底線、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會的制度生態(tài)訴求[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3期
7 鄧宏烈;;論康德哲學的批判精神[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8 李銀兵;;淺析馬克思自由觀的科學含義、基本特點和基本內容[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9 白立強;;唯物史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10 胡豐順;;略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四個堅定不移”的辯證關系[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炳林;;思想爭鳴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顏杰峰;;黨內民主建設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3 李懷濤;;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的新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基本問題研究[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5 楊生平;;新中國60年我國意識形態(tài)理論回顧與反思[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6 陳明凡;;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共和國的靈魂[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7 喬旋;;淺析馬克思、恩格斯的國家形象觀[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8 趙春明;;改革: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與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9 吳群芳;;和諧社會視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達中的政府職能[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體系、主體幻覺與意識形態(tài)國家機器的職能——阿爾都塞意識形態(tài)理論探析[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建軍;宋朝地方官員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現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徐佳;生態(tài)語言學視域下的中國瀕危語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胡雪梅;科學人才觀的理論內涵與實踐應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趙一強;知識社會價值的道德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9 丁勝;中國制造業(yè)貨幣政策效應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10 任雪萍;企業(yè)管理價值生態(tài)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三三;基于新農村視角下的農民宗教信仰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丁玲;武漢部屬高校民主黨派成員參政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周榮;社會性別視角下的農村女性政治參與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林冬妹;粵東黃獅村貧困人口生存狀況及改善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賈蓓;新世紀都市類報紙女性報道現狀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6 韓家勤;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的當代價值及其實現路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7 路明;企業(yè)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機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8 黃桂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機制構建[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9 孫春萌;奧運會開幕式多元文化及價值探討[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10 孫德茹;和諧社會視閾下的公民道德建設[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發(fā)貴;對當代政黨概念與政黨性質的思考[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2 余科杰;試論我國民主黨派的政黨屬性[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4年04期
3 朱昔群;;政黨發(fā)展研究——一種比較的視角[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6年03期
4 喬瓦尼·薩托里;吳克峰;朱昔群;;政黨分析的基本框架[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6年06期
5 石國亮;;政黨研究中的若干理論問題[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08年01期
6 ;“科學發(fā)展觀與政黨理論創(chuàng)新”研討會在煙臺召開[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9年05期
7 趙婷;婁士強;;政黨類型學研究綜述[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8 施雪華;;國外政黨理論創(chuàng)新啟示[J];人民論壇;2012年24期
9 艾琳·阿萊恩;蒂姆·貝爾;劉玉;靳呈偉;;政黨與利益集團[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12年12期
10 孫津;;政黨分類的依據及其普適性——兼論領導黨和參政黨[J];中國政協(xié)理論研究;201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鄒小站;;清末民初中國人的政黨觀念[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0年卷[C];2000年
2 余科杰;;試論我國民主黨派的政黨屬性[A];世界政黨發(fā)展與當代中國政黨制度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周伯琦;;努力把北京基地建設成為高水平的政黨理論研究基地[A];當代政黨制度與中國特色政治發(fā)展道路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柴寶勇;;政黨“吞噬”民主還是民主“拋棄”政黨——一項關于西方政黨與民主博弈關系的考察論綱[A];政黨關系與執(zhí)政能力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柴寶勇;;必然還是或然:再論政黨與民主的“糾結”——基于當今世界各國政治生態(tài)的考察[A];世界政黨格局變遷與中國政黨制度發(fā)展——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政黨理論北京研究基地論文集(第六輯)[C];2012年
6 孫津;;政黨分類的依據及其普適性——兼論領導黨和參政黨[A];世界政黨格局變遷與中國政黨制度發(fā)展——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政黨理論北京研究基地論文集(第六輯)[C];2012年
7 高奇琦;;新中國政黨與公民社會關系變遷研究——政黨類型學和功能主義路徑的分析[A];社會主義與中國現代化 政治·法律與社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9年
8 李有學;汪來杰;;國家與政黨:工具性選擇與均衡性調整[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9 尤蘭田;;明確要求 認真落實 扎實有效地開展政黨理論研究[A];世界政黨發(fā)展與當代中國政黨制度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羅群;;論二十世紀初期的云南政黨與政治[A];云南省社科界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勇兵;國外關于政黨變革與轉型的研究[N];學習時報;2004年
2 本報記者 陳曉燕;推動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研究探討中國特色政黨制度的特點和優(yōu)勢[N];團結報;2006年
3 鐘廉巖;多黨制不是解決腐敗問題的靈丹妙藥[N];光明日報;2009年
4 林學啟;深化政黨理論創(chuàng)新的規(guī)律性認識[N];人民日報;2009年
5 李公明;必須承認,“這個預言是……渺茫的”[N];東方早報;2012年
6 特約記者 齊衛(wèi)平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國之命在人心”[N];社會科學報;2011年
7 記者 陳曉燕;民革研討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與多黨合作[N];團結報;2006年
8 呂雅范;孫中山政黨思想的演進[N];光明日報;2003年
9 記者 孟育建;“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與多黨合作”學術研討會舉行[N];人民政協(xié)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趙彤;研究 借鑒 充實 完善[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徐龍義;政黨權利基本問題探討[D];山東大學;2006年
2 鄭繼永;韓國政黨體系變遷動因與模式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3 吳克峰;世界政黨政治發(fā)展中的反對黨理論與實踐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4 聞麗;辛亥革命時期的政黨觀念[D];復旦大學;2006年
5 石偉;一種規(guī)則的法理學[D];西南政法大學;2013年
6 劉永艷;轉型期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7 李亞洲;俄共理論與政策主張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愛花;西歐政黨組織形態(tài)及發(fā)展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2 劉本斌;梁啟超政黨思想與實踐研究(1895-1914)[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郭瓊瓊;18世紀英國政黨思想的發(fā)展[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4 柏鵬;奧斯特羅果爾斯基政黨思想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成林;東亞政治現代化進程中的政黨發(fā)展及其轉型[D];延邊大學;2009年
6 魏朝凡;泰國政黨與政治生態(tài)適應性研究[D];云南大學;2008年
7 肖進;大學生政黨認同的過程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3年
8 劉晨華;當代西歐左翼主流政黨合法性危機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9 胡雨晴;析泰國政治現代化進程中政黨角色和作用的變化[D];外交學院;2013年
10 張晶晶;關于泰國政治轉型后多黨體制發(fā)展的研究[D];山西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7015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701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