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利、同意與道德原則——評周保松《羅爾斯的問題意識》
本文選題:差異原則 切入點:理性自利 出處:《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摘要】:在《羅爾斯的問題意識》一文中,周保松梳理了羅爾斯政治哲學的一些理論脈絡(luò),并對后者的契約論提出了批評。在他看來,羅爾斯對正義原則的證成需要訴諸原初狀態(tài)下立約者的理性自利,因而與其理論中的其他部分產(chǎn)生了矛盾,并削弱了這一理論的吸引力。對這一缺陷的解決之道,是將理性自利的考慮排除出去,并單憑隱含在原初狀態(tài)之后的道德預設(shè)來推導出正義原則。然而,這種解決方案是不必要的,因為對自利因素的依賴并不與羅爾斯正義論的其他部分產(chǎn)生沖突,也不會減少其吸引力。這種解決方案也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為差異原則不可能僅僅從特定的道德前提中推論出來。
[Abstract]:In "Rawls' problem consciousness", Zhou Baosong combs some theoretical context of Rawls'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criticizes the latter's contract theory.In his opinion, Rawls' proof of the principle of justice needs to appeal to the rational self-interest of the treaty maker in the original state, so it contradicts the other parts of his theory and weakens the appeal of the theory.The solution to this defect is to exclude the consideration of rational self-interest and to deduce the principle of justice by the moral presupposition implied after the original state.Such a solution, however, is unnecessary because reliance on self-interest does not conflict with the rest of Rawls' theory of justice and does not diminish its appeal.Such solutions are also unlikely to succeed, because the principle of difference cannot be inferred from a particular moral premise.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
【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wù)費“古今政治理論中的自由與正義”(NKZXB1261)
【分類號】:D09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譚杰,邱永瓊;論羅爾斯的契約論選擇[J];道德與文明;2005年05期
2 馬慶;;羅爾斯正義論:契約論與反思平衡[J];湖北社會科學;2007年05期
3 于建星;;羅爾斯契約論方法批判——兼論古典契約論與現(xiàn)代契約論[J];社會科學論壇;2010年10期
4 李躦雯;;追尋正義的起點:《正義論》的“原初狀態(tài)”論析[J];理論觀察;2008年01期
5 彭剛;;盧梭和羅爾斯的契約主體[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6年04期
6 張向東;;羅爾斯正義觀析評[J];湖北社會科學;2007年01期
7 陶琳;李雪陽;;約翰·羅爾斯兩個正義原則與契約論相容性辨析[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8 汪建達 ,吳新民;論桑德爾對羅爾斯新社會契約論的批判——兼與姚大志先生商榷[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9 姚大志;國家是如何誕生的?——美國新自由主義與社會契約論[J];開放時代;1997年02期
10 高兆明;羅爾斯與當代西方政治合法性根據(jù)尋求的轉(zhuǎn)向[J];江蘇社會科學;2004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建森;;價值預設(shè)與敘述技術(shù):羅爾斯“一般正義觀”解讀[A];價值哲學發(fā)展論[C];2008年
2 李華榮;;平等主義的良心——柯亨思想的一種政治哲學考量[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6)[C];2008年
3 李華榮;;平等主義的良心——柯亨思想的一種政治哲學考量[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4 姚大志;;何謂正義:自由主義、社群主義和其他[A];全國外國哲學學術(shù)研討會——紀念“蕪湖會議”暨“兩學會”成立30周年論文集[C];2008年
5 李建森;;價值預設(shè)與敘述技術(shù):羅爾斯“一般正義觀”解讀[A];改革開放三十年與價值哲學發(fā)展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呂曉明;;公平正義價值的確立[A];改革開放三十年與價值哲學發(fā)展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顧肅;;當代西方道德與政治哲學研究的若干熱點[A];全國外國哲學學術(shù)研討會——紀念“蕪湖會議”暨“兩學會”成立30周年論文集[C];2008年
8 汪偉全;;公共理性芻議[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哲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童世駿;;多元主義文化條件下的普遍主義政治何以可能?——尤根·哈貝馬斯政治哲學的核心問題[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shù)年會文集 (上)[C];2004年
10 陳國權(quán);王勤;;論社會公正與政府的公共性[A];服務(wù)型政府與和諧社會[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青年學者 江緒林;捍衛(wèi)自由[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1年
2 吉林大學哲學基礎(chǔ)理論研究中心暨哲學社會學院 姚大志;當代西方正義理論透視[N];社會科學報;2008年
3 水夢云;何為正義,,如何公平?[N];南方周末;2003年
4 秦暉(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羅爾斯、諾齊克、布迪厄三人祭[N];南方周末;2003年
5 林波;羅爾斯:基于正義原則的平等觀[N];學習時報;2006年
6 譚彥德;商議民主與政治中的道德分歧[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7 廖申白;解讀羅爾斯“公平的正義”[N];學習時報;2003年
8 本報記者 王洪波;閱讀伯林的十年[N];中華讀書報;2011年
9 何包鋼;正義:烏有之情與現(xiàn)實之域[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10 張國清;打造中國的羅爾斯產(chǎn)業(yè)[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尹松波;理性與正義——羅爾斯《正義論》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2 徐作輝;羅爾斯正義觀念轉(zhuǎn)向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3 孫平;當代美國新自由主義政治哲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4 王立;平等的范式[D];吉林大學;2006年
5 徐清飛;羅爾斯正義理論的發(fā)展[D];吉林大學;2008年
6 曹海軍;文本與語境:羅爾斯正義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7 劉永紅;政治自由主義發(fā)展的邏輯[D];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8 趙亞瓊;羅爾斯政治哲學中的理性(reasonableness)觀念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9 郭玉芳;新自由主義:自由與平等的關(guān)系[D];吉林大學;2009年
10 李丹;作為政治建構(gòu)的公共理性[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禮銀;論羅爾斯正義理論中的“原初狀態(tài)理念”[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白利軍;自由與平等之爭[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3 衛(wèi)春燕;羅爾斯的自由平等觀[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趙文靜;中國儒家與羅爾斯關(guān)于正義理論之比較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8年
5 張明;分配正義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6 卞松華;羅爾斯與諾齊克正義理論比較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7 郭凌瑜;對羅爾斯正義理論的再認識[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王棟;正義首要性思想:批判與建構(gòu)[D];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08年
9 惠永照;建構(gòu)的正義——對羅爾斯政治建構(gòu)主義的解讀[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10 郭楠;羅爾斯正義理論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7004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700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