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善觀念”社會的政治生活安排——羅爾斯“中立性”政治及其局限
本文選題:羅爾斯 切入點:多元“善觀念” 出處:《理論與改革》2013年05期
【摘要】:羅爾斯在《政治自由主義》一書中把作為公平的正義重新界定為一種政治性理論,主張在不同"善觀念"之間保持中立的無道德的政治觀。這種政治觀不僅以懷疑論或價值主觀主義為前提,而且使得政治越來越變得技術化,不僅導致了道德危機感越來越激烈,而且使得國家與公民之間處于緊張的關系之中。彌補羅爾斯底線政治哲學的缺陷是放棄政治中立性主張,恢復政治生活的倫理取向,在政治正義這個主題基礎上確立一個廣泛的社會和諧的主題。
[Abstract]:Rawls redefined justice as fairness as a political theory in his book political liberalism. An unethical political view that advocates neutrality between different "good ideas". This political view not only presupposes scepticism or value subjectivism, but also makes politics more and more technicalized, It not only leads to a more and more intense sense of moral crisis, but also mak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citizens in a tense relationship. The deficiency of Rawls's bottom line political philosophy is to give up the political neutrality and restore the ethical orientation of political life. A broad theme of social harmony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theme of political justice.
【作者單位】: 華南師范大學;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政策議程設置機制創(chuàng)新與政府社會問題治理能力提升研究”(項目編號:12YJC810028)的階段性成果之一,作者是主研人員
【分類號】:D0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劉莘;;評羅爾斯“交疊共識”之理想[J];學術月刊;2008年02期
2 萬俊人;;政治如何進入哲學[J];中國社會科學;2008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向?qū)氃?盧衍鵬;;生存的艱難與平凡的偉大——簡評傅恒的長篇小說《天地平民》[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4期
2 張君平;;羅爾斯正義論體系的三元結構[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3 林頤;;“自我”的兩個維度——讀丹尼爾·貝爾《社群主義及其批評者》[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4 陳義平;論康德的自由主義政治哲學[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5 李洵,陳徽;康德的普世倫理之善惡概念[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6 張能為;伽達默爾“第三次啟蒙”與現(xiàn)代科學化時代[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7 李昭昊;墨翟和平觀的哲學基礎[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8 陳義平;權利與法治:康德法哲學的二維視界[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9 胡萬年;“大自然的智慧”——解讀康德《實用人類學》[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10 李革新;;從自然王國到自由王國——論康德、黑格爾和馬克思的自由觀[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宮睿;;作為理性的批判的“啟蒙”——對康德“啟蒙”思想的一個闡釋[A];科學發(fā)展:社會管理與社會和諧——2011學術前沿論叢(上)[C];2011年
2 王艷秀;;現(xiàn)代化及其背反——論道德困境產(chǎn)生的根源[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10年
3 王燕;;當代詈語的嬗變[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秦越存;;現(xiàn)代性倫理危機與西方共同體主義的困境[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5 葉國平;;羅爾斯程序正義思想研究——以《正義論》為中心[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6 陳文娟;;共和主義自由與帝國的悖論[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7 王曉初;;魯迅與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說不盡的魯迅與五四——魯迅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王曉初;;魯迅與五四文化精神[A];魯迅與“左聯(lián)”——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秦越存;;解決現(xiàn)代西方倫理危機的實踐哲學進路[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10 劉軍;;試論公民權與人權的差別[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國家建構與政治文化”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鄧繼好;程序正義理論在西方的歷史演進[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田鵬;認同視角下的歐盟語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劉衛(wèi)先;后代人權利論批判[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傅美蓉;從反再現(xiàn)到承認的政治[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戴均;當代中國轉(zhuǎn)型社會的政治認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夏桂平;基于現(xiàn)代性理念的嶺南建筑適應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8 劉自學;論政治哲學范式的演進[D];南開大學;2010年
9 秦偉江;城市化進程中的民族區(qū)域自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趙方杜;身體規(guī)訓:中國現(xiàn)代性進程中的國家權力與身體[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姝媛;再犯罪人員特殊公共服務供給主體的責任分析[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劉文佳;中國古代的清官和民眾的“青天”崇拜傾向[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鄭艷艷;社會進步標準的當代闡釋[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趙丹怡;解讀約翰·密爾的自由觀[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6 袁慎浩;新文化傳播視域下的魯迅與《新青年》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媛媛;近現(xiàn)代中國國家問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張菲菲;技術現(xiàn)代性困境與出路[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9 陳罡;電子商務中的誠信問題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10 閆立忠;公民體育權法律保障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萬俊人;;羅爾斯問題[J];求是學刊;2007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應奇;羅爾斯與近代西方政治文化傳統(tǒng)[J];浙江社會科學;1999年06期
2 高園;對羅爾斯“差別原則”的評析[J];湖北社會科學;2004年10期
3 孫小玲;;羅爾斯《正義論》中的主體際性維度[J];哲學研究;2008年05期
4 劉莘;;康德、羅爾斯與全球正義[J];哲學研究;2008年11期
5 王金偉;;羅爾斯“重疊共識”理念的形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8年11期
6 劉翠玉;;羅爾斯正義理論的女性主義審視[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7 馬俊偉;;《正義論》中的法治探析[J];企業(yè)導報;2009年08期
8 姚大志;;羅爾斯正義理論的形而上學基礎[J];哲學動態(tài);2009年10期
9 周音;;羅爾斯的政治哲學思想[J];青島遠洋船員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10 王秀崗;;羅爾斯正義原則的超越與局限[J];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建森;;價值預設與敘述技術:羅爾斯“一般正義觀”解讀[A];價值哲學發(fā)展論[C];2008年
2 李建森;;價值預設與敘述技術:羅爾斯“一般正義觀”解讀[A];改革開放三十年與價值哲學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呂曉明;;公平正義價值的確立[A];改革開放三十年與價值哲學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顧肅;;當代西方道德與政治哲學研究的若干熱點[A];全國外國哲學學術研討會——紀念“蕪湖會議”暨“兩學會”成立30周年論文集[C];2008年
5 汪偉全;;公共理性芻議[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哲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姚大志;;何謂正義:自由主義、社群主義和其他[A];全國外國哲學學術研討會——紀念“蕪湖會議”暨“兩學會”成立30周年論文集[C];2008年
7 李華榮;;平等主義的良心——柯亨思想的一種政治哲學考量[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8 童世駿;;多元主義文化條件下的普遍主義政治何以可能?——尤根·哈貝馬斯政治哲學的核心問題[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上)[C];2004年
9 袁峰;;公平正義的理念與政府公共職能的配置[A];和諧社會 價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6年
10 陳國權;王勤;;論社會公正與政府的公共性[A];服務型政府與和諧社會[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青年學者 江緒林;捍衛(wèi)自由[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1年
2 水夢云;何為正義,,如何公平?[N];南方周末;2003年
3 秦暉(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羅爾斯、諾齊克、布迪厄三人祭[N];南方周末;2003年
4 林波;羅爾斯:基于正義原則的平等觀[N];學習時報;2006年
5 吉林大學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暨哲學社會學院 姚大志;當代西方正義理論透視[N];社會科學報;2008年
6 譚彥德;商議民主與政治中的道德分歧[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7 廖申白;解讀羅爾斯“公平的正義”[N];學習時報;2003年
8 本報記者 王洪波;閱讀伯林的十年[N];中華讀書報;2011年
9 何包鋼;正義:烏有之情與現(xiàn)實之域[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10 張國清;打造中國的羅爾斯產(chǎn)業(yè)[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作輝;羅爾斯正義觀念轉(zhuǎn)向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2 孫平;當代美國新自由主義政治哲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3 尹松波;理性與正義——羅爾斯《正義論》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4 王立;平等的范式[D];吉林大學;2006年
5 徐清飛;羅爾斯正義理論的發(fā)展[D];吉林大學;2008年
6 曹海軍;文本與語境:羅爾斯正義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7 劉永紅;政治自由主義發(fā)展的邏輯[D];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8 郭玉芳;新自由主義:自由與平等的關系[D];吉林大學;2009年
9 趙亞瓊;羅爾斯政治哲學中的理性(reasonableness)觀念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10 李丹;作為政治建構的公共理性[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白利軍;自由與平等之爭[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2 張明;分配正義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3 卞松華;羅爾斯與諾齊克正義理論比較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4 郭凌瑜;對羅爾斯正義理論的再認識[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5 王棟;正義首要性思想:批判與建構[D];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08年
6 楊禮銀;論羅爾斯正義理論中的“原初狀態(tài)理念”[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王雅林;論羅爾斯的正義原則對轉(zhuǎn)型期中國社會公正問題的啟示[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8 王少軍;“現(xiàn)實的烏托邦”[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9 劉舒適;憲政傳統(tǒng)中的羅爾斯正義理論之演變[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10 寧曉璐;論羅爾斯的重疊共識理念[D];湘潭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6871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687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