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視角下民主社會中的平庸與偉大——評托克維爾的“德性自由主義”
本文選題:民主 切入點(diǎn):平庸 出處:《理論探索》2016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托克維爾不同于傳統(tǒng)自由主義的利益取向,而另辟蹊徑從人的德性與靈魂的偉大,而非物質(zhì)好處,來考察民主的利弊、自由的意義及民主社會的前途。德性偉大是托克維爾政治思想的最高價(jià)值追求,而精神平庸則是其社會關(guān)切中最終極的敵人。民主是天意,其意義在于推動人性價(jià)值的普及,而其危害則在消滅人性高尚、導(dǎo)致精神平庸。自由在其根本意義上是德性高尚本身,在衍生意義上又是一切偉大德性的基礎(chǔ)。自由與德性的建立依賴政治參與和宗教信仰。其中政治參與主要體現(xiàn)為地方自治、公民結(jié)社、革命、戰(zhàn)爭及"帝國主義"事業(yè)。對于民主,托克維爾給出了自己和上帝兩種對立的視角,前者關(guān)注偉大,后者追求公平,面對民主的前景后者樂觀,而前者則從德性高低的角度表示深深的憂慮。
[Abstract]:Tocqueville is different from the interest orien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liberalism. Instead of looking at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democracy, Tocqueville explor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emocrac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human virtue and the greatness of the soul, rather than the material benefits. The significance of freedom and the future of a democratic society. Greatness of virtue is the highest value pursuit of Tocqueville's political thought, while mediocrity of spirit is the ultimate enemy of his social concern. Democracy is the will of heaven, and its significance is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values of human nature. And its harm is to destroy the noble nature of human nature, leading to the mediocrity of the spirit. Freedom in its fundamental sense is virtue itself, The establishment of freedom and virtue depends o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religious belie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s mainly embodied in local autonomy, civil association and revolution. War and "imperialist" cause. Regarding democracy, Tocqueville gives himself and God two opposing perspectives, the former focusing on greatness, the latter pursuing fairness, and the latter optimistic in the face of the prospect of democracy. The former, on the other hand, expresses deep concern from the angle of virtue.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xué);
【分類號】:D082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澤剛;;認(rèn)真對待“托克維爾問題”[J];社會科學(xué)家;2007年01期
2 倪玉珍;;托克維爾理解民主的獨(dú)特視角:作為一種“社會狀況”的民主[J];社會學(xué)研究;2008年03期
3 崇明;;托克維爾的焦慮[J];讀書;2009年09期
4 喬貴平;;民主時(shí)代的自由之鑰——托克維爾對民主與自由關(guān)系的調(diào)和[J];云南行政學(xué)院學(xué)報(bào);2009年05期
5 王衛(wèi);;民主與暴政之間——論托克維爾防止多數(shù)的暴政的思想[J];湖北經(jīng)濟(jì)學(xué)院學(xué)報(bào)(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09年09期
6 巴爾巴拉·弗賴塔格;艾彥;;是重新塑造的托克維爾還是“巴西的民主”[J];第歐根尼;2009年02期
7 王衛(wèi);;托克維爾防止“新專制主義”的思想淺析[J];赤峰學(xué)院學(xué)報(bào)(漢文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9年11期
8 黃軍柱;;托克維爾民主的式微[J];學(xué)習(xí)月刊;2010年08期
9 周建明;;民主發(fā)展的文化邏輯——論托克維爾的民情觀[J];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xué)報(bào);2011年01期
10 吳玲玲;;民主發(fā)展的文化邏輯——論托克維爾民主視域下的民情觀[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xué)報(bào);2011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秋風(fēng);;應(yīng)該明確民間維權(quán)的合法性[A];2007年中國宏觀經(jīng)濟(jì)與改革走勢座談會內(nèi)容匯編[C];2007年
2 彭云業(yè);霍小霞;;非政府組織研究20年[A];中國行政法之回顧與展望——“中國行政法二十年”博鰲論壇暨中國法學(xué)會行政法學(xué)研究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bào)紙文章 前10條
1 張宇燕;“托克維爾效應(yīng)”之效應(yīng)[N];上海證券報(bào);2007年
2 編譯 黎文;托克維爾的北美來信[N];文匯報(bào);2012年
3 本報(bào)評論員 王義偉;讀托克維爾著作的價(jià)值和意義[N];中華工商時(shí)報(bào);2012年
4 朱學(xué)勤;重讀托克維爾[N];南方周末;2012年
5 上海社科院國際關(guān)系研究所副研究員 張茗;托克維爾:揭示民主兩面性的思想家[N];解放日報(bào);2013年
6 深圳特區(qū)報(bào)記者 鐘潤生;托克維爾的歷史深思[N];深圳特區(qū)報(bào);2013年
7 陳曉律;托克維爾與美國的民主[N];中華讀書報(bào);2013年
8 梁永春;假若托克維爾遇到潘恩[N];深圳特區(qū)報(bào);2013年
9 芝加哥“制度經(jīng)濟(jì)研究中心”創(chuàng)辦人 方紹偉;“托克維爾定律”真能成立嗎?[N];社會科學(xué)報(bào);2013年
10 復(fù)旦大學(xué)歷史系教授 李宏圖;從1789到1848:托克維爾對革命的思考[N];東方早報(bào);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6條
1 李燦;民主的命運(yùn):專制抑或自由[D];西南政法大學(xué);2009年
2 張茗;從美國“民主”到法國“革命”[D];復(fù)旦大學(xué);2005年
3 胡勇;論托克維爾的中道自由主義政治思想[D];武漢大學(xué);2005年
4 楊澤章;現(xiàn)代公共生活的建構(gòu):托克維爾政治哲學(xu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12年
5 隋洪波;馬克思和托克維爾政治哲學(xué)中的“革命”問題[D];吉林大學(xué);2013年
6 劉依平;平等之后[D];復(fù)旦大學(xué);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黃遠(yuǎn)志;論托克維爾對民主危機(jī)的認(rèn)識與挽救[D];西南政法大學(xué);2008年
2 周建明;托克維爾民情思想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xué);2008年
3 譚巍煒;托克維爾的孤獨(dú)——托克維爾論大眾時(shí)代的個(gè)體性危機(jī)[D];西南政法大學(xué);2010年
4 蔣舟俊;托克維爾的民主理論及其當(dāng)代價(jià)值[D];東南大學(xué);2005年
5 曹晗蓉;論托克維爾的基本問題及其當(dāng)代意義[D];云南大學(xué);2012年
6 申芳;試論托克維爾的民主思想與歷史寫作[D];復(fù)旦大學(xué);2012年
7 李陽;托克維爾民主危機(jī)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14年
8 劉佳;民主的曲折—馬克思和托克維爾眼中的1848年法國革命之比較[D];云南師范大學(xué);2015年
9 牟曉飛;托克維爾“美國例外論”思想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xué);2015年
10 盛仁杰;托克維爾與英國:托克維爾學(xué)術(shù)研究中的英國視野[D];南京大學(xué);2014年
,本文編號:16129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612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