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路徑與全球正義
本文關鍵詞: 社會契約 能力路徑 政治自由主義 人類繁榮 全球正義 出處:《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15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源于人們對全球不平等的緊迫認知,全球正義問題引起日益廣泛的關注。當代西方最有影響的哲學家和政治哲學理論家之一的瑪莎·努斯鮑姆以其獨特的人類發(fā)展和共同繁榮的視角、超越傳統(tǒng)道德推理模式結果導向的方法論、全球政治自由主義的立場給出一條走向全球正義的能力路徑的可能性論證。努斯鮑姆的能力路徑超越社會契約論"大致平等者"之間"相互有利"的出發(fā)點,將人類繁榮作為正義考慮的主旨,強調在更為寬泛的人類友誼和人類尊重的基礎上提供一種全球正義的充分論述,其最低限度的正義和正派世界的構想給出了如何應對全球不平等危機、走向人類共同繁榮的一種精致而復雜的哲學思考。
[Abstract]:Derived from a pressing perception of global inequality, The issue of global justice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Martha Nussbaum,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philosophers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orists in the contemporary West, has a unique human development and common prosperity perspective. The methodology beyond the traditional moral reasoning model, The position of global political liberalism suggests a possible path to global justice. Nussbaum's path of competence goes beyond the "mutually beneficial" starting point between the "roughly equal" of the social contract theory.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prosperity as the thrust of justice considerations, and emphasizing the provision of a full discourse of global justice on the basis of broader human friendship and human respect, Its lowest conception of justice and decent world gives a delicate and complicated philosophical thinking on how to deal with the crisis of global inequality and move towards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mankind.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暨福建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全球視野下的馬克思正義批判理論及當代價值研究”[項目編號14BKS008]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項目“當代資本主義正義批判理論前沿”[項目編號:2013221019]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09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卜廣慶,鄭可春;全球化與國際民主法則——基于后發(fā)國家立場的思考[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2 趙洲;;履行保護責任:規(guī)范實施與觀念塑造[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3 屠興勇;;分配正義的兩種不同詮釋——羅爾斯與諾齊克之對話[J];長江論壇;2006年02期
4 潘艦萍;史如松;;戰(zhàn)爭倫理與武器倫理:發(fā)展和界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5 李磊;;對康德思想的兩重還原——從對“永久和平”概念的解讀說起[J];研究生法學;2008年04期
6 冉光仙;;康德與羅爾斯和平思想的倫理基礎之比較[J];道德與文明;2008年04期
7 崔宜明;;以“自由”為核心的普世價值觀念與中國倫理學[J];道德與文明;2009年03期
8 靳鳳林;;國際戰(zhàn)爭與和平視閾中的和諧世界倫理[J];道德與文明;2010年01期
9 丁雪楓;;羅爾斯武德思想初探[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10 張維;;權利的救濟和獲得救濟的權利——救濟權的法理闡釋[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肖瀾;李海默;;重繹洛克之路——關于政治自由來源問題的一點思考[A];生命、知識與文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9年
2 李開盛;;規(guī)范理論:批判與評估[A];國際關系理論:前沿與熱點——2006年博士論壇[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陸晶;我國非政府組織管理法治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張國平;當代政治認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清濤;馬克思學說體系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4 鄒海貴;社會救助制度的倫理考量[D];中南大學;2010年
5 王啟祥;藏區(qū)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張,
本文編號:15418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541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