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自由觀念發(fā)展的政治思想線索
本文關鍵詞: 自由主義 共和主義 自由 消極自由 積極自由 洛克 盧梭 出處:《文史哲》2015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兩種自由的觀念發(fā)端于西方政治文化的兩個傳統(tǒng):洛克傳統(tǒng)與盧梭傳統(tǒng)。這兩種傳統(tǒng)直接影響到新自由主義與傳統(tǒng)自由主義關于積極自由與消極自由的爭論,最終落定在當代關于自由主義與共和主義之爭中,這構成了兩種自由發(fā)展的思想線索,有助于我們厘清西方政治思想史重在主題的認識。
[Abstract]:The concept of two kinds of freedom originates from two traditions of western political culture: Locke tradition and Rousseau tradition. These two traditions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debate between neoliberalism and traditional liberalism about positive and negative freedom. Finally,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liberalism and republicanism formed the ideological clue of two kinds of free development, which helps us to clarify the important theme of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
【作者單位】: 天津師范大學政治文化與政治文明研究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恩格斯合力論與當代中國民主政治發(fā)展研究”(12AZZ005)的前期成果 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項目(NCET-10-0953)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08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國棟;西方立法思想與立法史略(上)——以自由裁量與嚴格規(guī)則的消長為線索[J];比較法研究;1992年01期
2 史彤彪;;西方對國王的兩次大審判——英國查理一世案與法國路易十六案的比較[J];比較法研究;2011年02期
3 姜久勇,段龍飛;論我國行政公開的現(xiàn)實與困境[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5年02期
4 郭世杰;;恐怖主義犯罪活動危害性探析[J];創(chuàng)新;2011年03期
5 代瑾;;淺議法律對自由的限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7期
6 萬高隆;;論尊重弱勢群體主體地位的和諧價值與法律路徑[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8期
7 龔向和;論受教育權的本質[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8 郭紹敏;;論政治權力的合法性基礎[J];研究生法學;2002年03期
9 廖龍芝;;侵權行為法的法律規(guī)制基礎——沖破“權利”的囹圄[J];研究生法學;2010年01期
10 樊學勇,陶楊;刑事訴權理論視野下的刑事審判制度改革[J];當代法學;200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高松元;;轉型時期我國特殊群體受教育權保護的初步研究[A];首屆農林院校教育管理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9年
2 熊文釗;鄭愛林;;行政裁量權的程序控制:以公眾參與機制為中心[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3 張冬云;;論納稅人的知情權[A];財稅法論叢(第7卷)[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冠群;論國際私法系統(tǒng)視野下的最密切聯(lián)系原則[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2 趙雙閣;政治文明視閾下輿論監(jiān)督法治建設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3 李晨;新聞自由與司法獨立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鄭華卿;中國突發(fā)事件行政問責功能異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彭支援;集體維權的法理學分析[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6 趙新龍;農民最低生活保障權制度化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7 張雅萍;期待權導論[D];黑龍江大學;2011年
8 肖丹;盧梭政府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9 楊維林;經濟犯罪的法律規(guī)制[D];吉林大學;2012年
10 卓澤淵;法的價值總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賈(?);論當代中國社會團體參與問責[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智;解決“小產權房”問題的法律對策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3 羅超群;政府公共財政信息公開法律問題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吳高龍;新聞自由與保守國家秘密關系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5 黃蕾;戶外廣告管理的立法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6 張玲;新時期中國政府信息公開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冕冕;刑事證據(jù)認證制度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8 劉雪妮;法院調解制度的定位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9 李思明;論刑事訴訟中的陪審團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10 蔡榮任;論轉型背景下的中國警務公開[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岳成浩;薛冰;;共和主義情境中的公民參與[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2 劉訓練;;共和主義的復興——當代西方新共和主義的局限與困境[J];國外社會科學;2007年06期
3 舒紹福;鄔曉燕;;施勒格爾的共和主義思想[J];浙江學刊;2008年04期
4 劉訓練;;共和主義:對一種政治思想傳統(tǒng)的界定[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8年07期
5 孔繁斌;;社會治理的多中心場域構建——基于共和主義的一項理論解釋[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6 涂文娟;;共和主義憲政的理念、實踐及評價[J];哲學動態(tài);2009年04期
7 萬健琳;;公民與制度:共和主義兩條進路的分立與復合[J];哲學動態(tài);2010年03期
8 殷宏;;托馬斯·史密斯爵士與都鐸英國的共和主義思想[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9 牛子宏;;無支配政府及其治理——論佩迪特的共和主義政府理論[J];理論導刊;2010年08期
10 楊志堅;;共和主義史學派對美國革命和立國的解讀——兼論共和主義范式的得與失[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陳文娟;;共和主義自由與帝國的悖論[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2 姚大志;;哈貝馬斯的程序主義[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下)[C];2005年
3 王曉升;;在共和主義與自由主義之間——評哈貝馬斯的商議民主概念[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包利民(浙江大學外哲所教授);公民共和主義如何可能[N];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
2 鄭戈;以共和主義的視角[N];南方周末;2007年
3 復旦大學歷史系 張智;法國人為何會選擇共和國[N];解放日報;2012年
4 霍偉岸(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美德抑或權利?[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5 上海戲劇學院教授 陸軍 復旦大學 陳能心 南京大學 呂效平 上海戲劇學院 李偉;上海劇壇的八“有”八“缺”[N];社會科學報;2004年
6 侯才;“商討理論”視野中的民主[N];學習時報;2002年
7 劉國棟 華東師范大學政治學系;盧梭是一個平等主義者嗎?[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8 應奇(浙江大學哲學系);正本清源 於斯為盛[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9 甘陽 劉小楓;政治哲學的興起[N];南方周末;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梁運娟;古典共和主義的繼承與背離[D];吉林大學;2010年
2 劉訓練;公民與共和[D];天津師范大學;2006年
3 曾紀茂;共和主義的民主[D];復旦大學;2005年
4 徐百軍;共和主義政治義務:一種嘗試性理論建構與邏輯審視[D];吉林大學;2013年
5 劉誠;現(xiàn)代社會中的國家與公民[D];武漢大學;2005年
6 劉晨光;建構政制:思想與統(tǒng)治[D];復旦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夏遠永;佩迪特的共和主義民主理論[D];廈門大學;2009年
2 劉維靜;從空想到現(xiàn)實:16世紀英國共和主義思想的演變[D];湘潭大學;2013年
3 陳曉蕓;免于支配的爭議性民主[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4 秦鳳;法國大革命初期的共和主義思想及其政治實踐(1789—1794年)[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邢文鳳;共和主義的核心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6 吳恒威;國家與公民:共和主義的視野及其得失[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7 李毅昕;人的王國還是法律的王國[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8 梁運娟;古典共和主義視域中的馬基雅維里共和思想[D];吉林大學;2007年
9 張俊;共和主義視角下的公民身份[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年
10 劉琳;免于支配的自由:思考自由的第三種維度[D];浙江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5308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530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