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主體合法性道德訴求的歷史流變
本文關(guān)鍵詞: 政治主體 政治主體合法性 道德訴求 出處:《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4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政治主體合法性對其權(quán)力的有效行使及整個政權(quán)體系的合法性起著重要的作用。政治主體合法性需要民眾的認同,在民眾的認同和支持要素方面,諸多學者致思于民眾對權(quán)力行使績效、權(quán)力行使法定程序的評判。然而,政治始終以人為本原,民眾對政治主體道德的認同對其合法性更具根本性意義。在傳統(tǒng)封建專制體制下,政治主體尤其是封建君主已經(jīng)自覺意識到用道德光環(huán)粉飾自己的政治形象;而在民主政治體制下,自主、平等價值觀的彰顯和更加開放的輿論環(huán)境,對政治主體合法性的道德訴求更具有實質(zhì)性的意義。
[Abstract]:The legitimacy of the political subjec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ffective exercise of its power and the legitimacy of the entire political system. Many scholars think of the public's judgment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xercise of power and the legal procedures for the exercise of power. However, politics has always been people-oriented. In the traditional feudal autocratic system, the political subject, especially the feudal monarch, has consciously realized to whitewash his own political image with the halo of morality. In the democratic political system, the manifestation of autonomy, equal values and a more open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have more substan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moral appeal of the legitimacy of political subject.
【作者單位】: 中原工學院;
【分類號】:D09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斌;;論網(wǎng)絡(luò)政治中的政治主體[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2 金蘭;《現(xiàn)代政治學概論》評介[J];政治學研究;1995年01期
3 林存光;;重讀中國古典政治哲學——兼論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諸范式[J];政治思想史;2011年01期
4 劉彥朝;論現(xiàn)代政治主體的建構(gòu)[J];華東經(jīng)濟管理;2004年03期
5 肯尼斯·蘇林;何衛(wèi)華;謝海燕;;“一千種政治主體……”[J];文藝理論研究;2009年02期
6 華農(nóng)心,韓旭;重構(gòu)中國政治學理論體系的一點設(shè)想[J];政治學研究;1999年02期
7 馮向輝;實現(xiàn)政治運行法治化的基本條件[J];北方論叢;2002年02期
8 劉方玲;論儒學政治目的和政治主體的二元分割[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02期
9 馮亮;馮華;;政治倫理主體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08年03期
10 ;政治主體[J];團結(jié);2010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9條
1 徐治立;;關(guān)于科技與政治間干涉和自由的論爭[A];首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shù)研討會2005年論文集(上)[C];2005年
2 范煒烽;劉小年;;關(guān)系分析:當代中國政治學發(fā)展的新方法[A];“建設(shè)服務(wù)型政府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前言[A];變革世界中的政黨政治——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政黨理論北京研究基地論文集(第五輯)[C];2012年
4 宋衍濤;;政治決策的成本和風險分析[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設(shè)與構(gòu)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宋衍濤;陳明磊;;政治決策沖突的相關(guān)因素分析[A];全國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論創(chuàng)新學術(shù)研討會資料文集[C];2004年
6 崔巍;;全球化視域下的政治文化演進分析[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7年
7 劉陽;;選舉政治的政黨競選模式及其超越[A];政黨關(guān)系與執(zhí)政能力建設(shè)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王立;;權(quán)力平等:政治正義的首要問題[A];全國“經(jīng)驗主義與實用主義”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常婧;;科技—政治的自由僭越及其自組織過程[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海蛟;政治文明的層面[N];學習時報;2002年
2 金太軍;政治關(guān)系對政治行為的制約[N];社會科學報;2001年
3 趙虎吉;什么是民主政治[N];學習時報;2003年
4 牛旭光;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實質(zhì)和內(nèi)涵[N];人民政協(xié)報;2002年
5 梁忠民 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政治實踐: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新視閾[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6 蔡拓;政治學的全球化帶給我們什么[N];中國財經(jīng)報;2002年
7 朱滿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fā)展路向[N];光明日報;2003年
8 華東理工大學哲學與政治學院 黃菲;政治文明概念縱橫談[N];山西科技報;2004年
9 吳曉林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加強國家認同在民族政治整合中的作用[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10 何建華;新世紀中國政治倫理的建構(gòu)與發(fā)展[N];光明日報;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艷茹;新民主主義憲政價值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羅柏林;政治主體視角下多民族國家的政治整合[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甄惠;論政治技術(shù)問題[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3 孔德虎;群眾話語變遷與政黨發(fā)展[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4 劉彥朝;從臣民到公民[D];浙江大學;2002年
5 周瀟;有怨恨無抗爭的底層政治何以可能[D];浙江師范大學;2013年
6 廖小芬;論政治寬容[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7 白冬;政治沖突調(diào)控機制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8 崔妮;網(wǎng)絡(luò)政治時代的中國政治文化建設(shè)[D];濟南大學;2012年
9 鄧玉梅;唐甄政治倫理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10 白雷;政治動員的表現(xiàn)邏輯[D];河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5109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510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