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維爾悖論及反悖論
發(fā)布時間:2017-12-22 20:21
本文關鍵詞:托克維爾悖論及反悖論 出處:《首都師范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傳統(tǒng)的革命理論認為,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壓迫越深反抗越強,革命往往是由壓迫引起的。然而托克維爾在其《舊制度與大革命中》卻提出一個相反卻真實的問題:為什么減輕人民負擔的改革反而激怒了人民,為什么法國大革命沒有發(fā)生在專制最嚴厲的路易十四時期,反而發(fā)生在專制相對溫和的路易十六時期。為什么經濟繁榮反而加速了革命的到來。這一切綜合起來就是著名的托克維爾悖論。 經過分析,本文認為,托克維爾悖論不是邏輯學意義上的悖論而是一種歷史中廣泛存在的客觀現(xiàn)象。悖論真正的可怕之處在于,一旦悖論觸發(fā),社會就會陷入一種無論是否改革都不能阻止大規(guī)模暴力流血沖突的兩難窘境。而一旦滿足一定的條件,悖論就有可能觸發(fā),悖論觸發(fā)的必要不充分條件是:改革的極端必要性、新舊勢力勢均力敵、社會凝聚力的喪失。 進一步分析表明,托克維爾悖論是社會矛盾運行至一定特殊階段的產物,對悖論的有效解決亦依賴于對社會矛盾的有效處理。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及生產關系的變革,其客觀上要求社會體制進行相應的變革。雖然任何形式的對社會體制的深入改革都會造成某種程度社會動蕩,但是動蕩的程度卻是可控的。若果在錯誤的時機開始改革,則很有可能誘發(fā)悖論,因此成功的改革依賴于對奇點與時機的區(qū)分和把握,奇點并不等同于時機,時機意味著變革的最佳狀態(tài),而奇點則意味著矛盾爆發(fā)的狀態(tài),在奇點上,矛盾呈現(xiàn)混沌狀態(tài)。 如果奇點降臨,全社會若想避免大規(guī)模流血沖突,那么作為社會的領導集團必須學會堅定地領導整個社會向一個方向前進,不可猶豫不決最終喪失領導權,必要的時候可以轉移社會矛盾,在社會穩(wěn)定以后進而推行改革,對于社會各個階層而言,則必須學會平衡與妥協(xié)的精神。最后,做為一個社會的領導集團,如果在合適的時機主動推行適應歷史趨勢的變革,不僅不會喪失其領導地位,反而有可能在某種程度上鞏固其原有利益。
【學位授予單位】:首都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09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湛;譚清華;;從社會利益機制看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和諧的互動[J];教學與研究;2008年07期
2 閻孟偉;;量子力學統(tǒng)計特征的認識論問題[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7年04期
3 閻孟偉;;對“發(fā)展”概念的科學理解和理論辨析[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4 王首貞;;社會史視野下的法國革命論——讀《舊制度與大革命》[J];理論界;2011年06期
5 譚揚芳,黃欣榮;從混沌理論看波普爾對歷史決定論的批判[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5年02期
6 徐長福;烏托邦反思:在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對兩部研究烏托邦問題的著作的合議[J];求是學刊;1999年02期
7 王雷;;民主將帶來什么——讀《舊制度與大革命》[J];社會科學家;2007年S2期
8 張文木;;保守是激進革命的必要補充——讀托克維爾《舊制度與大革命》札記[J];求是;2013年04期
9 田德文;;托克維爾的啟示——由《舊制度與大革命》談起[J];歐洲;1993年06期
10 張靜;;對社會變革與傳統(tǒng)的反思——讀托克維爾《舊制度與大革命》[J];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本文編號:13208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320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