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的國家角色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1-25 05:16
本文關鍵詞: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的國家角色比較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國家角色 國際金融中心 國家行為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摘要】:隨著金融的成熟和繁榮,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與此同時,國家也在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中擔當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國際金融危機后,“國家主義”再度成為人們研究的熱點。 本文對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的國家角色進行比較研究,通過對不同時間、不同類型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國家角色的比較,關注了四個基本問題:(1)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各國的國家角色;(2)不同歷史時期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的國家角色異同及其原因;(3)不同類型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的國家角色異同及其原因;(4)中國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的國家角色同其他國家的異同及其未來發(fā)展。 本文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證分析、個案研究和比較研究相結合的研究方法,以國家角色為研究目的,以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為研究框架,試圖對上述問題進行比較全面和深入的分析,,主要分為五個章節(jié): 第一章是緒論,主要介紹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義、理論綜述、研究方法、內容框架和主要創(chuàng)新點。 第二章主要是理論研究。從國家自主性的角度對經濟和金融發(fā)展中的國家角色進行分析,為后文的實證研究做好理論基礎。并且還通過比較馬克思理論同西方經濟學理論對市場和政府關系的不同分析來比較社會主義國家同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金融發(fā)展中的國家角色。 第三章是歷史比較研究。本文根據生產力和金融發(fā)展的水平,將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分為三個歷史階段。對各自階段中最典型和最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國家建設的背景、過程、意圖、具體政策和角色的轉換等進行了深入和細致的案例分析,在此基礎上對不同歷史階段的不同國家進行歷史比較,指出了隨著金融的發(fā)展和成熟,國家角色在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愈加重要的事實。尤其通過對其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國家同金融市場的關系的歷史比較,駁斥了絕對的自由市場理論。 第四章是橫向比較研究,本文依據金融中心的計價貨幣將國際金融中心劃分為服務型和經濟型、依據金融和經濟的相對階段關系將國際金融中心劃分為趕超型和成熟型,并對他們進行比較。在此基礎上,本文通過將這兩種類型的兩兩匹配,歸結出四種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模式,并就此對其國家自主性、國家能力、國家干預等進行深入的比較,由此得出某一類型國家角色的特征。如經濟型-趕超型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會出現(xiàn)國家同銀行關系緊密的特征。 第五章在前文的研究基礎上,在比較視野下對中國這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進行了深入比較分析。對中國的國家意圖、金融發(fā)展和開放水平、金融發(fā)展模式和具體戰(zhàn)略等都進行了比較,指出中國獨有的機制安排使得中國的金融企業(yè)具有更多的社會性和國家性,保證了中國的國家自主性。但這面臨著開放帶來的挑戰(zhàn),需要盡快提高金融發(fā)展水平和國家管理水平。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D0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政,鐘永紅;最優(yōu)經濟自由度與經濟發(fā)展[J];重慶商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2 吳景平;對近代上海金融中心地位變遷的思考[J];檔案與史學;2002年06期
3 趙紅;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英國國債制度化論綱[J];東北師大學報;2003年06期
4 李新寬;;重商主義概念辨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5 吳昊;日本金融自由化及啟示[J];東北亞論壇;2002年04期
6 諾埃爾·布爾吉,菲利普·戈呂布,陳露,殷敘彝;全球化奪走國家權力了嗎?——后國家形態(tài)的騙人神話[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0年04期
7 衛(wèi)群;朱曉平;;17至18世紀荷蘭經濟興衰原因分析[J];法制與社會;2008年17期
8 呂娜;;新加坡投資的經濟環(huán)境與法律政策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2年15期
9 張云;孫桂芳;程麗萍;;國際金融中心形成模式和條件及對上海的啟示[J];改革與戰(zhàn)略;2007年09期
10 劉利;美國利率自由化的原因過程和結果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00年02期
本文編號:12249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224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