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得山革命活動及學術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24 12:13
本文關鍵詞:熊得山革命活動及學術思想研究
【摘要】: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面臨著內憂外患,國家處于一片動蕩之中,人們急切要求改變積貧積弱的狀況,尋找國家的出路。無數(shù)的仁人志士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中,用自己的青春和鮮血譜寫了一首氣勢恢宏的時代史詩。熊得山就是這樣一位活躍在近代政治舞臺和學術界的風云人物。他的一生都在積極地探尋著國家和民族的出路,他早年參加革命,為了革命事業(yè)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馬功勞,繼而創(chuàng)辦報刊雜志,宣傳馬克思主義,并逐漸放棄政治而走向學術,潛心研究馬克思主義史學,取得了豐富的學術成果,希望以學術的方式繼續(xù)服務革命。 本文旨在通過研究熊得山的革命活動及學術思想,讓我們更深刻全面地了解熊得山在革命實踐上、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上以及馬克思主義史學上所做的貢獻,不能讓對國家和民族有貢獻的有功之臣被埋沒,這對于深化研究熊得山生平和思想、中共黨史和中國革命史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將分為五大部分進行論述。 第一部分:緒論。本部分一是旨在引出對熊得山的研究,提出研究的問題。二是提出該研究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三是對國內外的研究進行梳理,指出當前研究的方向、重點和不足。四是總結論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介紹熊得山早年在國內外的革命活動。此部分闡述了熊得山留學日本,參加同盟會,參與組織辛亥北方革命的光輝事跡,展示了其在革命中的領導才能與組織才能,讓人們對熊得山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第三部分:討論了熊得山創(chuàng)辦報刊雜志,走上馬克思主義道路的經(jīng)過。此部分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來進行闡述,一個方面對熊得山所創(chuàng)辦的報刊雜志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作用進行研究,另一個方面,對熊得山所發(fā)表的文章及在創(chuàng)辦報刊雜志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馬克思主義觀進行分析。 第四部分:對熊得山棄政從學,轉向學術進行了研究。該部分主要分為三個方面來討論,第一方面,對熊得山從政治轉向學術的原因進行了剖析,第二方面,闡述了熊得山為人師表,用馬克思主義觀教育青年的貢獻,第三方面對熊得山的學術思想進行分析。 第五部分:總結了熊得山運用馬克思主義探索革命道路的歷史貢獻和現(xiàn)實啟示。這部分對熊得山傳播馬克思主義的貢獻和對唯物史觀在中國運用的貢獻進行研究,并從中引發(fā)對現(xiàn)實的啟示。
【關鍵詞】:熊得山 革命活動 學術思想 馬克思主義
【學位授予單位】:湖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D092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一、緒論11-16
- (一) 研究的緣起11-12
- 1. 選題的緣由11
- 2. 研究的意義11-12
- (二)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2-14
- 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13
- 2. 國內研究現(xiàn)狀13-14
- (三) 論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14
- (四) 論文的研究思路與方法14-16
- 1. 研究思路14-15
- 2. 研究方法15-16
- 二、組織團體,投身革命16-22
- (一) 組織革命團體16-18
- 1. 組織輔仁社,參加同盟會16-17
- 2. 籌建共和會,發(fā)展革命力量17-18
- (二) 投身辛亥北方革命18-22
- 1. 策劃北方革命,出任秘書長18-20
- 2. 掩護革命友人,身陷囹圄20-22
- 三、創(chuàng)辦報刊,鼓吹革命22-27
- (一) 創(chuàng)辦報刊,繼續(xù)鼓吹革命22-23
- 1. 討伐袁世凱,創(chuàng)辦《大中華日報》22
- 2. 投身五四運動,創(chuàng)辦《新華周刊》22-23
- (二) 走上馬克思主義道路23-27
- 1. 創(chuàng)辦《今日》雜志23
- 2. 宣傳馬克思主義23-27
- 四、棄政從學,服務革命27-45
- (一) 棄政從學原因分析27-32
- 1. 歷史背景分析27-28
- 2. 思想淵源探究28-29
- 3. 實踐基礎剖析29-31
- 4. 現(xiàn)實依據(jù)探索31-32
- (二) 刻苦研究,為人師表32-39
- 1. 刻苦研究,成果豐碩33-35
- 2. 為人師表,指導青年35-37
- 3. 敢為人先,講授馬克思主義史學37-39
- (三) 以馬克思主義研究社會史問題39-45
- 1. 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來研究歷史39-40
- 2. 用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史觀對歷史階段進行劃分40-42
- 3. 用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分析原始共產社會的社會關系及組織42-43
- 4. 用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分析父家長制社會的特征43-45
- 五、運用馬克思主義探索革命道路的歷史貢獻和現(xiàn)實啟示45-51
- (一) 歷史貢獻45-47
- 1. 傳播馬克思主義的貢獻45-46
- 2. 對唯物史觀在中國運用的貢獻46-47
- (二) 現(xiàn)實啟示47-51
- 1. 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47-48
- 2. 始終堅持與時俱進解決時代課題48-49
- 3. 始終堅持兼容并包吸收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明成果49-51
- 結論51-52
- 參考文獻52-54
- 致謝5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李軍林;;大眾傳媒在早期馬克思主義傳播中的作用[J];當代傳播;2007年05期
2 王海風;;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傳播加速先進知識分子革命化的原因[J];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3 汶生瑞;;比較研究留日留法群體對馬克思主義的傳播[J];福建黨史月刊;2012年02期
4 張德旺;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傳播歷史特點平議[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5 武端利;;《民國日報》與早期的馬克思主義傳播[J];蘭臺世界;2010年17期
6 盧粉艷;;建黨前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途徑及其啟示[J];蘭臺世界;2012年16期
7 徐方平;;開啟一份被歷史塵封的雜志——《今日》雜志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再評價[J];中共黨史研究;2011年11期
,本文編號:10887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088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