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社會性格理論及其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啟示意義
本文關鍵詞:弗洛姆社會性格理論及其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啟示意義
更多相關文章: 社會性格理論 大眾社會性格 大眾心態(tài)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摘要】: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三化”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堅持和發(fā)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應有之義。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大眾社會性格是密切相關的。弗洛姆是西方馬克思主義中一位弗洛伊德主義的馬克思在主義者,他的研究雖然不可能涉及到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這個命題,但他的社會性格理論卻可以為我們研究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這個課題提供一個新穎的分析視角。弗洛姆社會性格理論有其自身的作用機制即社會結構、大眾社會性格和意識形態(tài)之間的相互作用。一定的社會性格產(chǎn)生于一定的社會經(jīng)濟結構之中。社會性格的改變產(chǎn)生新的心理需求,這種心理需求是意識形態(tài)有效性的基礎,反之,如果某一意識形態(tài)迎合了這種社會性格,就會固化這種大眾社會性格,并成為大眾改造社會的力量。簡而言之,社會結構、大眾社會性格和意識形態(tài)之間有相互作用的關系。本文更側重于關注意識形態(tài)的產(chǎn)生和傳播過程與大眾社會性格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過程。 運用社會性格的社會結構—大眾社會性格—意識形態(tài)分析框架就可以發(fā)現(xiàn),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都面臨著現(xiàn)實的挑戰(zhàn)。首先,社會結構的轉型對新時期政治結構和文化結構產(chǎn)生了復雜而巨大的影響,傳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運作方式、傳播方式效果有限。其次,多變性、多元化和多樣化的大眾社會性格分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吸引力,更無法為大眾化提供社會心理、社會心態(tài)的支撐。再次,多變性、多樣化和多元化的大眾社會性格導致大眾意識形式的庸俗化,作為社會意識代表之一的大眾文化功能紊亂,官方文化、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很難對接。 在此基礎上本文揭示了社會性格理論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幾點啟示意義:第一,健全和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培養(yǎng)健康的大眾社會性格,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社會心理、社會心態(tài)的支撐。第二,創(chuàng)新公民教育方法以適應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規(guī)律,,突出意識形態(tài)“傳播—接受”過程中“人”的地位,從“發(fā)動和改造人民群眾”走向“為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服務”。第三,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制以適應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特點。第四,推進官方文化、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的良性互動以促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社會性格理論 大眾社會性格 大眾心態(tài)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學位授予單位】:中共中央黨校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D61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25
- (一) 選題意義9-12
- (二) 國內外相關研究現(xiàn)狀12-22
- (三) 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研究方法及不足之處22-25
- 一、 弗洛姆社會性格理論概述25-38
- (一) 社會性格理論的形成過程和思想地位25-31
- (二) 社會性格理論基本內容31-35
- (三) 弗洛姆社會性格理論的啟示35-38
- 二、 社會性格理論視角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現(xiàn)實困境38-49
- (一) 馬克主義大眾化面臨的社會結構轉型問題38-41
- (二) 社會性格轉型綜合癥:多變性、多元化和多樣化41-45
- (三) 大眾文化的功能紊亂與大眾意識形式的庸俗化45-49
- 三、 社會性格理論視角下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思路探索49-62
- (一) 健全和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培養(yǎng)健康的大眾社會性格49-51
- (二) 創(chuàng)新公民教育方法以適應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規(guī)律4651-54
- (三) 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制以適應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特點54-56
- (四) 推進官方文化、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的良性互動以促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全面發(fā)展56-62
- 結語62-64
- 參考文獻64-69
- 后記69-7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治銀;;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述評[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2 田新元;;弗洛姆逃避自由的心理機制剖析[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7年04期
3 仰海峰;;權威主義社會性格與法西斯主義思想的心理基礎——讀《法西斯主義群眾心理學》[J];東岳論叢;2009年01期
4 張汝倫;論大眾文化[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3期
5 王繼榮;從“五項因素公式”看社會心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J];甘肅理論學刊;2001年03期
6 彭未名;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向社會心理的轉化[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5期
7 朱哲;曾慶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馬克思主義化大眾[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8 錢濤;魯迅筆下國民性思想初探[J];黃河水利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9 彭冰冰;;社會性格與意識形態(tài)——弗洛姆的意識形態(tài)批判[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10 張建人;論轉型期中國人人格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對策[J];機械工業(yè)高教研究;1998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趙曉燕;論弗洛姆社會性格與社會無意識理論[D];湘潭大學;2008年
2 崔越;文化多元化視域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及其路徑選擇[D];河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0574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057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