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族主義對我國文化安全和意識形態(tài)戰(zhàn)略的沖擊
本文關鍵詞:新民族主義對我國文化安全和意識形態(tài)戰(zhàn)略的沖擊
更多相關文章: 文化安全 西方敵對勢力 多民族國家 分裂活動 國家民族政策 國家主流意識 社會改革 指一 思想觀念 墨索里尼
【摘要】:正民族主義是一個內(nèi)涵較為復雜的概念,不同學者有不同界定。但我們一般認為,民族主義是"對一個民族的忠誠和奉獻,特別是指一種特定的民族意識,即認為自己的民族比其他民族優(yōu)越,特別強調(diào)促進和提高本民族文化和本民族利益,以對抗其他民族的文化和利益"[1]。不僅如此,學界普遍把冷戰(zhàn)結(jié)束后再次興起的民族主義,稱為新民族主義。需要指出的是,此次興起的新民族主義社會思潮,是由各種因素決定的,可以被簡單歸納為以下四個判斷式句子:一
【作者單位】: 塔里木大學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
【關鍵詞】: 文化安全;西方敵對勢力;多民族國家;分裂活動;國家民族政策;國家主流意識;社會改革;指一;思想觀念;墨索里尼;
【基金】:新疆兵團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4QN13)
【分類號】:D091;D64
【正文快照】: 民族主義是一個內(nèi)涵較為復雜的概念,不同蘇聯(lián)解體后,原大國地位和影響的喪失極大地傷學者有不同界定。但我們一般認為,民族主義是害了俄羅斯人民的民族感情,激發(fā)了一些人心里“對一個民族的忠誠和奉獻,特別是指一種特定的的民族主義情緒!盵3]而20世紀90年代初,俄羅民族意識,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桂科;論新時期我國文化安全的對策[J];理論前沿;2002年22期
2 郭玉蘭;關于我國文化安全的哲學思考[J];理論探索;2002年06期
3 邢希娜;信息網(wǎng)絡化對中國文化安全的挑戰(zhàn)與對策[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03年05期
4 ;如何確保國家的文化安全?[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4年10期
5 吳滿意;孫程芳;;中國文化安全面臨的挑戰(zhàn)及其戰(zhàn)略選擇[J];理論參考;2005年07期
6 謝士法;邢紅梅;;構(gòu)建文化安全體系 確保我國文化安全[J];理論界;2006年07期
7 王佐書;;文化安全與文化強國戰(zhàn)略[J];今日中國論壇;2007年05期
8 解學芳;;文化安全與文化產(chǎn)業(yè)的關系悖論及價值選擇[J];理論與改革;2007年04期
9 周暉;楊中華;李天明;關玉軍;;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國文化安全研究[J];甘肅警察職業(yè)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10 李生文;;試論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國文化安全維護[J];攀登;2008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董中鋒;;論數(shù)字化時代中國的出版文化安全[A];中國編輯研究(2009)[C];2010年
2 李秀云;;我國文化安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shù)年會文集(2)[C];2008年
3 王岳川;;大國文化安全與新世紀文化再中國化——人類應從物質(zhì)現(xiàn)代化到精神現(xiàn)代化[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4 劉雨辰;;文化全球化視閾下中國文化安全的建構(gòu)路徑[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shù)年會文集(2)[C];2008年
5 郭芳;;文化認同與文化安全[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shù)年會文集(2)[C];2008年
6 何曉燕;;淺議國家電視文化安全的“外在建構(gòu)”[A];新世紀新十年:中國影視文化的形勢、格局與趨勢——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第六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7 王勤明;劉西山;;從戰(zhàn)略高度維護軍隊文化安全[A];價值哲學發(fā)展論[C];2008年
8 謝朝錦;;淺析鄧小平的文化安全戰(zhàn)略思想[A];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文集[C];2004年
9 郭亞臣;焦鳳松;;關于高等學校文化安全若干問題的思考[A];北京市高教學會保衛(wèi)學研究會第十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選集[C];2007年
10 卓成霞;;我國文化安全語境下的文化產(chǎn)業(yè)競爭力[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shù)年會文集(2)[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仕心;維護文化安全 促進社會和諧[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2 慕渝;創(chuàng)新:文化安全的中國語境[N];中國文化報;2006年
3 通訊員 郭瑞宏;《國家文化安全論》喚起公眾關注文化安全[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
4 鄭嵐嵐邋劉義雄;確保奧運期間文化安全[N];湛江日報;2008年
5 本報駐北京記者 王曉風 李雪;為首都文化安全護航[N];中國文化報;2012年
6 艾斐;文化安全:最有力的維護是創(chuàng)新[N];人民日報;2013年
7 杜超;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文化安全[N];中國教育報;2003年
8 張平;“入世”后必須加強我國文化安全[N];中國文化報;2001年
9 木弓;文化安全[N];文藝報;2001年
10 秦寶琦;清王朝如何維護其文化安全[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包仕國;全球化進程中中國文化安全的衍進與重構(gòu)[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曲文波;中國文化安全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3 戴曉東;加拿大: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D];復旦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郝鵬;非傳統(tǒng)安全視野下的中國文化安全情勢及策略[D];山東大學;2008年
2 何寶峰;文化全球化下我國國家文化安全思考[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3 黃耀宇;網(wǎng)絡文化對我國文化安全的影響及對策[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殷文龍;試論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文化安全[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5 張默;文化安全保護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6 邱旭冉;和諧世界構(gòu)建中影響我國文化安全的因素研究[D];大連交通大學;2012年
7 郭興中;當代中國文化安全現(xiàn)狀及對策[D];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8 石琪;論馬克思文化安全思想及其對當代中國的啟示[D];浙江財經(jīng)學院;2013年
9 孫姍姍;文化自覺與中國文化安全[D];齊齊哈爾大學;2014年
10 張富柯;全球化視角下我國文化安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0356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035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