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中國通史論文 >

貞觀治國之道的文化意蘊

發(fā)布時間:2017-09-14 06:07

  本文關鍵詞:貞觀治國之道的文化意蘊


  更多相關文章: 貞觀 治國之道 傳統(tǒng)政治文化


【摘要】: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歷史中,傳統(tǒng)文化極大地影響了中國政治。傳統(tǒng)文化重做人、講倫理、輕規(guī)則的特點也深深的滲透進了中國的治國理念和治國方法,其實踐含蘊理性的特色使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具有了濃厚的封建色彩和民族特色,比如重仁愛德治輕法律制度、倡導民本忽視民主、權力私有且不受約束等,這些都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政治文化的民族性。這與西方重科學、講法理、尚規(guī)約的傳統(tǒng)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唐朝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盛世,在屈指可數(shù)的幾個封建社會“治世”中,貞觀之治最具有代表性。以唐太宗為首的貞觀統(tǒng)治集團開創(chuàng)了該時期君臣、君民和華夷之間和諧相處的政治局面,確立了新的文化基調。當然,和諧盛世的出現(xiàn)與貞觀君臣超越時代局限的治國理念是分不開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tǒng)的涵蘊文化結構,滲透了西方理性的文化傳統(tǒng)和治國模式,比如法治意識、分權模式、初級民主思想萌芽以及在處理民族關系時華夷不分的理念、博愛的胸懷和氣度、初級的民族平等意識、創(chuàng)新的民族政策和制度等等,這些都促成了貞觀時期政治的穩(wěn)定、社會的繁榮和民族關系的融洽。貞觀統(tǒng)治集團對賢人德治的充分發(fā)揮、對民本思想的徹底運用以及對依法治國和權力制約的初步探索、對初級民主的萌芽性嘗試、對人、生命和少數(shù)民族的尊重,都為傳統(tǒng)政治文化增加了進步因素,也為我們在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提供了借鑒和啟迪,同時也符合和驗證了我們所給出的文化定義,即:文化是實踐中形成的綜合有效、有序性的歷史性、民族性、時代性結晶,是實踐精華或者實踐信息的集萃。
【關鍵詞】:貞觀 治國之道 傳統(tǒng)政治文化
【學位授予單位】:華北電力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K242.1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緒論10-13
  • 1.1 貞觀治國之道的文化意蘊之研究背景10-11
  • 1.2 相關領域的研究現(xiàn)狀11
  • 1.2.1 國內研究現(xiàn)狀11
  • 1.2.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11
  • 1.3 論文主要研究內容11-12
  • 1.4 論文主要研究方法12-13
  • 第2章 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13-23
  • 2.1 文化的概念13-14
  • 2.2 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14-21
  • 2.2.1 儒家的仁愛思想與西方的博愛理論15-16
  • 2.2.2 中國的賢人德治與西方的法治理念16-19
  • 2.2.3 中國的民本思想與西方的民主傳統(tǒng)19-20
  • 2.2.4 中國皇權私有與西方的權力公共化20-21
  • 2.3 中西傳統(tǒng)政治文化差異的原因分析21-22
  • 2.4 本章小結22-23
  • 第3章 貞觀政治人治與法理相混合的意蘊23-32
  • 3.1 貞觀時期對舊律的改定23-25
  • 3.1.1 改定律令,力求寬簡23
  • 3.1.2 賞罰分明,一一于法23-24
  • 3.1.3 減少死刑適用,嚴格死刑復核24
  • 3.1.4 整頓吏治,嚴辦貪污24-25
  • 3.2 貞觀治國在理念上的突破25-27
  • 3.2.1 初步具有了依法辦事的理念25-26
  • 3.2.2 初步認識到權服于法,打破權大于法的傳統(tǒng)26-27
  • 3.2.3 援法定罪,絕不法外執(zhí)行27
  • 3.3 貞觀治國在制度上的突破27-29
  • 3.3.1 初級的分權政治模式27-28
  • 3.3.2 嚴格的死刑復核程序28-29
  • 3.4 貞觀初級法理理念的文化分析29-31
  • 3.5 本章小結31-32
  • 第4章 貞觀政治民本與初級民主相混合的意蘊32-40
  • 4.1 民本思想在貞觀時期的應用32-36
  • 4.1.1 民擇君,無民則無君32-33
  • 4.1.2 重民,,民是君生存和發(fā)展之基33-35
  • 4.1.3 愛民是立國安邦的手段35-36
  • 4.2 透析貞觀民本思想并發(fā)掘初級民主思想之萌芽36-39
  • 4.2.1 初步具有了向初級民主轉化的思想基礎36-37
  • 4.2.2 初步具有了君臣平等的意識37-38
  • 4.2.3 初步具有了責任政府的意識38-39
  • 4.3 本章小結39-40
  • 第5章 貞觀時期的民族政策及其文化意蘊40-47
  • 5.1 貞觀時期的民族政策40-43
  • 5.1.1 不輕動干戈40-41
  • 5.1.2 妥善安置民族戰(zhàn)俘41
  • 5.1.3 聯(lián)姻、賜姓41-42
  • 5.1.4 保護弱小民族42-43
  • 5.2 唐太宗在民族觀上對傳統(tǒng)的突破43-45
  • 5.2.1 初步具有了民族平等意識43
  • 5.2.2 初步具有了民族自治的思想43-44
  • 5.2.3 夷狄非動亂之源44
  • 5.2.4 華夷一視同仁44-45
  • 5.3 原因分析45-46
  • 5.3.1 歷史原因45-46
  • 5.3.2 文化原因46
  • 5.4 本章小結46-47
  • 第6章 結論與展望47-49
  • 參考文獻49-51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及其它成果51-52
  • 致謝52-53
  • 詳細摘要53-64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蕓;;淺談唐太宗賦觀[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S1期

2 李朝東;余同濤;;農民關系網絡對創(chuàng)業(yè)過程的影響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年08期

3 瞿林東;;中國古代史學中的比較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4 蕭成勇;;傳統(tǒng)倫理變革與社會公德培育[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5 袁傳璋;;曹操《短歌行》剩義拾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6 汪乾;;民族主義在中國的源起與成型[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7 吳波;;基于合理行為理論的奢侈品購買動機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8 鞠梅;;愛情:女性解放的最終歸宿?——張欣的《為愛結婚》的女性視角解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0期

9 葉艷明;;外儒內道——從社會意識的建立看漢賦的隱性特征[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1期

10 張穎慧;;口頭傳承與文學加工——以曹娥碑為中心看曹娥故事相關文本的流布[J];安康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亞凝;;“嵌入性”不足與本土化司法模式之建構[A];2011年(第九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高春花;;論恥感的道德價值——以中國傳統(tǒng)道德文化為例[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3 戴茂堂;李家蓮;;當今國內倫理學史研究的情感缺失[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4 陳戈;儲小平;;差序制度結構與中國管理革命——以李寧公司的發(fā)展變革為例[A];中國制度變遷的案例研究(廣東卷)(第六集)[C];2008年

5 曾惟民;;《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中的中國形象[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秦德君;張玲彤;;中國國民文化特性的分析模式[A];社會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化 政治·法律與社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9年

7 董明;;民間力量成長與地方社會權力結構的再造——對一個案例的經驗闡釋[A];2011年浙江省社會學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朱萌博;馬睿;;老子思想在當代國際政治領域中的影響力[A];文化現(xiàn)代化的戰(zhàn)略思考——第七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9年

9 季春;;中國文化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A];云南省高等教育學會高職高專教育分會2008年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10 巴曉芳;;旅游開發(fā)中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傳播——以鄂西土家族的“文化旅游開發(fā)”為例[A];中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信息傳播與社會發(fā)展論叢(2010年刊)[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建軍;宋朝地方官員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康德強;傳統(tǒng)體育養(yǎng)生的文化哲學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劉衛(wèi)先;后代人權利論批判[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胡雪梅;科學人才觀的理論內涵與實踐應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史兵;唐代長安城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卞國鳳;近代以來中國鄉(xiāng)村社會民間互助變遷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趙愛華;亂世與古小說[D];南開大學;2010年

8 劉偉;文化翻譯視野下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D];南開大學;2010年

9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張志奇;北京人民大會堂室內環(huán)境藝術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艷艷;河南省新農村和諧文化建設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蔡琳彬;老舍小說對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人格的探索[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許慶玲;試論孝觀念向封建孝道的轉化[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孫紅連;荀子禮法思想淵源考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齊朗;從文化建構視角論商務文本的翻譯策略[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7 費春宏;網絡交換論與中國人情分析[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8 李媛媛;近現(xiàn)代中國國家問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林源;我國刑罰結構的缺陷與完善[D];湘潭大學;2010年

10 劉燁華;社會資本視域下政府公共危機治理提升途徑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84830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84830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af9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