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婚姻、教育看魏晉婦女社會地位
發(fā)布時間:2017-08-03 15:23
本文關(guān)鍵詞:從婚姻、教育看魏晉婦女社會地位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婚姻 教育 家庭 魏晉 社會地位
【摘要】:在我國古代的歷史中,魏晉是戰(zhàn)亂最多,社會最黑暗的朝代。經(jīng)濟的衰敗、政治的無序使百姓生活異常艱難。物質(zhì)的匱乏并沒磨滅魏晉人的精神,反而寬松的社會環(huán)境,讓他們開始思考人生、命運。換言之,人性的復蘇讓魏晉成為古代歷史上精神較自由,思想較活躍的時期。繼而為婦女在某種程度上擺脫封建禮教的束縛,接受外來文化提供了機遇,也使她們的社會地位相應提高了。 本文擬探討以下兩個篇章。首先是魏晉婦女的婚姻及家庭的章節(jié)。著重從婚姻自主、家庭地位及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分別進行闡述。因為自春秋以來,婦女被烙上禮教的印痕,她們在婚姻上無自主權(quán),在家庭中也處于卑微的地位。自魏晉已降,自由的社會風氣為婦女提供了新的舞臺,她們在扮演“為人女”、“為人妻”、“為人母”的角色時,還參與社會活動、軍事活動,這種巾幗不讓須眉的局面亦是女性地位上升的反映。 其次是魏晉婦女教育的章節(jié)。主要從女子受教育的狀況、受教育女子對社會的貢獻及女子文化地位提高的原因三個方面進行闡述。長期的分裂、動蕩使官學教育舉步維艱,在這種特殊時期,家族教育便擔當起傳承文化的重任。世家女子和平民女子都有受教育的機會,這樣女子教育便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 最后總結(jié)魏晉婦女的家庭、教育地位提高的原因時,我們看到中國封建社會是以男性為本位的政治文化,但魏晉婦女敢于沖破道德和禮教的樊籠,更活躍于政治和社會舞臺,是社會發(fā)展的結(jié)果。女性接受教育,為家族和社會培養(yǎng)人才,也為古代教育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關(guān)鍵詞】:婚姻 教育 家庭 魏晉 社會地位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K235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0
- 一、課題的研究意義8
- 二、課題的研究動態(tài)8-9
- 三、學術(shù)貢獻9-10
- 上篇 魏晉婦女婚姻篇10-29
- 一、婚姻自主10-15
- (一) 擇偶的自主性11-12
- (二) 解除婚姻的自主權(quán)12-14
- (三) 改嫁和再嫁的主動權(quán)14-15
- 二、家庭地位15-21
- (一) 為人女的角色16-17
- (二) 為人妻的地位17-19
- (三) 為人母的職責19-21
- 三、婦女婚姻自由、家庭地位提高的原因21-29
- (一) 自我意識的復蘇21-23
- (二) 禮教觀念的松弛23-25
- (三) 婦女經(jīng)濟、政治地位的提高25-29
- 下篇 魏晉婦女教育篇29-40
- 一、女子受教育狀況29-32
- 二、受教育女子對社會的貢獻32-36
- (一) 從事家庭教育、培養(yǎng)家族人才32-33
- (二) 從事公職及社交活動33-34
- (三) 女子對文學的重視,,推動了學術(shù)發(fā)展34-36
- 三、女子文化地位提高的原因36-40
- (一) 統(tǒng)治者的重視推動了女子教育37-38
- (二) 家學教育的興盛起了促進作用38-40
- 結(jié)語40-41
- 參考文獻41-44
- 后記4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劉釗;女性意識與女性文學批評[J];婦女研究論叢;2004年06期
2 楊莉;論《世說新語》中的女性形象——兼論魏晉士人的女性觀[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3 陸靜卿;《世說新語·賢媛篇》中所見的古代“高明婦人”[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4 高小慧;;淺論魏晉南北朝女性意識的覺醒——《世說新語》札記[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本文編號:6150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615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