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渭水道交通
發(fā)布時間:2020-11-10 19:36
文章所指的渭水道,為隴山以西天水至渭源一帶的渭水道。文章以唐宋時期渭水道交通的走向、驛程為主要研究對象,以《唐代交通圖考》、《元和郡縣圖志》、《太平寰宇記》、《元豐九域志》等為基本文獻資料,結合考察沿線具有代表性的遺址、遺物等文物古跡,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渭水道經(jīng)過的站點,復原了唐宋時期渭水道交通的走向、驛程。同時,結合這一時期渭水道上的交通活動,印證了渭水道交通的在唐宋時期所起的作用。在交通走向的考證方面,進一步細化渭水道經(jīng)過的站點。《唐代交通圖考》是有關渭水道交通的專著,其中渭水道的秦州——狄道段,嚴耕望主要在文獻的基礎上對其中秦州、伏羌、洛門、隴西、襄武、渭源、高城嶺、武街驛、狄道9個站點進行了分析。文章在嚴耕望觀點的基礎上,結合實地考察及文獻資料中有關歷史時期渭水道上所發(fā)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增加了綿諸故城、赤谷亭、永寧鎮(zhèn)、寧遠古城4個站點,進一步細化了渭水道上的交通站點,復原了唐宋時期渭水道交通概貌。同時,通過對渭水道交通線上站區(qū)位置的判定和相關歷史事件的分析,除了秦州——伏羌段渭水道路線偏離渭水河谷,沿著渭水的支流藉河西行,其余路線基本沿渭水道西進。渭水道上的交通活動,嚴耕望認為岑參赴安西,王維赴張掖,高適赴武威,杜甫赴秦州皆沿渭水道而行。除了這些交通活動外,唐粟特人,宋甘州回鶻貢使、于闐貢使他們都是渭水道上的行者。同時,通過北宋東京城宮殿建筑所需木材主要靠渭河連筏運送這一事件,首次對渭水道上的水上運輸作了探討。
【學位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K242;K244
【部分圖文】:
圖2—1?秦州——寧遠的走向??第一節(jié)秦州至伏羌段??
圖2—2獸面故青銅牌飾??圖2—3唐代石刻彩繪???
圖2—4永寧古城殘存的城墻???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78273
【學位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K242;K244
【部分圖文】:
圖2—1?秦州——寧遠的走向??第一節(jié)秦州至伏羌段??
圖2—2獸面故青銅牌飾??圖2—3唐代石刻彩繪???
圖2—4永寧古城殘存的城墻???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軍剛;;秦、西漢時期關中通往隴西郡交通線路考析[J];絲綢之路;2011年16期
2 蘇海洋;雍際春;晏波;尤曉妮;;唐蕃古道大震關至鄯城段走向新考[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3 田亞岐;楊曙明;;絲綢之路南線長安至隴山段考察研究[J];秦漢研究;2009年00期
4 楊蕤;北宋時期陸上絲路貿(mào)易初探[J];西域研究;2003年03期
5 王學禮;隴山秦漢尋蹤(二)──秦御道與漢回中道[J];社科縱橫;1996年03期
6 楊希義,唐莉蕓;唐代絲綢之路東段長安至敦煌間的館驛[J];敦煌研究;1994年04期
7 焦書乾;西北地區(qū)古代城市起源與演變問題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fā);1994年01期
8 雍際春;論北宋對隴中地區(qū)的經(jīng)濟開發(fā)[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1年03期
9 周偉洲;;五代時期的絲綢之路[J];文博;1991年01期
10 齊陳駿;;絲路考察紀略[J];蘭州大學學報;1982年04期
本文編號:28782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2878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