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商品經濟發(fā)展與中國傳統(tǒng)城市體系的演變
[Abstract]:Self-sufficient natural economy determines the political, loose and relatively close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ities. However, the commodity economy sinc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has changed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ncient Chinese cities, thus changing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ose and closed urban systems in China. And for the formation of modern Chinese urban system laid a preliminary foundation. Of course, the changes of the urban system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did not excee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imes, so the role played by the whole urban system in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agricultural age to the industrial age for several centuries was still relatively limited.
【作者單位】: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
【分類號】:F299.29;F729;K24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孟凌;新四川省城市體系探討[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年03期
2 何一民;付志剛;;清代西藏城市體系變遷及其空間特征研究[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3 趙建新;新疆城市體系地理分析[J];干旱區(qū)地理;1987年02期
4 王力;;論城市體系研究——回顧與展望[J];人文地理;1991年01期
5 慈勤英,,范云霞;湖北省城市體系建設的反思[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6期
6 徐正元;中國城市體系演變的歷史剖析[J];中國經濟史研究;2004年03期
7 錢宏勝;梁留科;王發(fā)曾;;中部六省城市體系規(guī)模序列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fā);2007年02期
8 趙小兵;;國外城市體系研究思想史發(fā)展綜述[J];國外人文地理;1986年02期
9 陳濤,劉繼生;城市體系分形特征的初步研究[J];人文地理;1994年01期
10 陳國生,易澤豐;重慶城市體系的結構研究[J];人文地理;199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家成;;湖北省城市化與城市體系發(fā)展機制研究[A];認識地理過程 關注人類家園——中國地理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3年
2 顧朝林;;2020年國家城市體系展望[A];2009年中國未來研究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Sako Musterd;;歐洲城市體系的不平等性的表現(xiàn)、影響和反應(英文)[A];北京論壇(2010)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責任與行動:“構建和諧的世界城市”政府管理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10年
4 周璇;;多中心均衡發(fā)展的城市網絡——德國城市體系探析[A];多元與包容——2012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01.城市化與區(qū)域規(guī)劃研究)[C];2012年
5 賴淑瑾;姚頌恩;;福建省城市體系空間結構的分形研究[A];中國地理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暨海峽兩岸地理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6 林元興;;建構健全的城市體系以抑制城市蔓延[A];節(jié)約集約用地及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2009年海峽兩岸土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劉學華;;中國城市體系規(guī)模結構演變:1985~2007——一個“大中小城市協(xié)調發(fā)展”的分析框架[A];上海市經濟學會學術年刊(2009)[C];2009年
8 Tae Myung KIM;;世界城市體系中的地方性城市發(fā)展問題和困境:以韓國大田市為例(英文)[A];北京論壇(2010)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責任與行動:“構建和諧的世界城市”政府管理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10年
9 張寶通;;大手筆構建大西安與大關中城市體系[A];2005年經濟體制課題研究和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10 陳陽;;京津冀地區(qū)城市體系演化研究——基于關聯(lián)網絡和價值區(qū)段的分析方法[A];多元與包容——2012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01.城市化與區(qū)域規(guī)劃研究)[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黃水林;連城完善城市體系建設[N];閩西日報;2007年
2 華東師范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博士 熊文;全面展示和準確把握廣西城市體系的發(fā)展[N];南寧日報;2010年
3 廣東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 張浩然;優(yōu)化重組中國城市體系空間結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4 記者 沈謙 實習記者 趙雪;我省發(fā)布《陜西省智慧城市體系架構和總體要求》[N];陜西日報;2014年
5 省社科院區(qū)域經濟研究所 徐劍鋒;優(yōu)化浙江城市體系[N];浙江日報;2013年
6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 楊舸;構建合理城市體系緩解大城市人口壓力[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7 顧寶昌;人口城市化與城市體系[N];光明日報;2006年
8 王開明;構建海西城市體系[N];福建日報;2006年
9 上海社會科學院 郁鴻勝;重視城市體系對城市群政策制定的影響[N];國際金融報;2005年
10 何書彬;中國城市發(fā)展挑戰(zhàn)世界城市體系[N];廈門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蕾;中國東部三大都市圈城市體系及演化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2 皮亞彬;集聚、擴散與城市體系[D];南開大學;2014年
3 石林;吉林省城市化效率及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邢道勝;重慶城市體系發(fā)展問題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6年
2 蓋賽哲;京津冀城市體系規(guī)模結構的合理性研究[D];河北大學;2016年
3 羅湖平;湖南省城市體系的結構演變及結構特征研究[D];湖南大學;2006年
4 伍業(yè)春;武廣高速鐵路對沿線城市體系發(fā)展的影響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5 王建軍;山東省城市體系空間結構及其優(yōu)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6 陳暉;基于分形理論的陜西省城市體系規(guī)模的優(yōu)化與仿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7 許娜;江蘇省城市化與城市體系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8年
8 趙阿鋒;陜西省城市層級體系評價及發(fā)展對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9 袁源;基于分形理論的江蘇省城市體系時空演化測度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10 蘇偉豪;成渝經濟區(qū)城市體系等級規(guī)模結構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3522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2352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