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遼朝與日本交往甚少之原因
本文選題:遼日交往 + 遼朝航海 ; 參考:《黑龍江民族叢刊》2017年01期
【摘要】:遼朝與日本的交往在史籍中記載極少,由于這方面史料至今為止仍然嚴(yán)重匱乏,所以未能引起學(xué)者們對遼朝與日本關(guān)系的足夠重視。遼朝的地緣因素使得遼人對臨海地區(qū)不感興趣,加上遼朝的造船、航海技術(shù)相對落后的影響,限制了遼朝對日本主動交往的動機。同時日本的閉關(guān)鎖國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遼日雙方的交往。研究和討論遼日關(guān)系,尤其是分析雙方交往次數(shù)甚少的原因,對于研究中世紀(jì)東亞各國關(guān)系具有重要意義。
[Abstract]:The contacts between Liao Dynasty and Japan were seldom recorded in historical records. Because of the serious lack of historical data, scholars failed to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ao Dynasty and Japan. The geographical factors of the Liao Dynasty made the Liao people not interested in the coastal area, plus the influence of the shipbuilding and the relatively backward navigation technology of the Liao Dynasty, which restricted the motive of the Liao Dynasty's active communication with Japan. At the same time, Japan's closed-door policy also restricted the exchanges between Liao and Japan to a certain exten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and discuss the relations between Liao and Japan, especially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few exchang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Middle Ages.
【作者單位】: 內(nèi)蒙古大學(xué)歷史與旅游文化學(xué)院;赤峰學(xué)院;
【分類號】:K246.1;K313.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雷;;試析遼朝衰亡的自身原因[J];當(dāng)代經(jīng)理人;2006年07期
2 魏蔚;;遼朝的佛教政策及其對社會的影響[J];安徽文學(xué)(下半月);2008年12期
3 宋丹;曹喜順;;遼朝漢族官員政治地位變遷分析[J];商業(yè)文化(上半月);2011年04期
4 王欣欣;;略論遼朝的鹽、酒專賣[J];蘭臺世界;2012年28期
5 王欣欣;;遼朝的貧富分化及其對策初探[J];蘭臺世界;2013年27期
6 王偉;陳應(yīng)鸞;;尚質(zhì)、尚實、尚用的遼朝文學(xué)理論[J];武漢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90年03期
7 趙秀芝;遼朝[J];內(nèi)蒙古藝術(shù);2000年02期
8 王德忠;論遼朝部族組織的歷史演變及其社會職能[J];東北師大學(xué)報;2001年06期
9 楊福瑞;遼朝移民問題研究[J];昭烏達蒙族師專學(xué)報(漢文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2年05期
10 韓光輝,張清華;關(guān)于遼朝戶口類型考察[J];北方文物;2003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霍宇紅;;淺談遼朝的歷史作用[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八輯上冊)——中國古都學(xué)會2001年年會暨赤峰遼王朝故都歷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2 田廣林;;遼朝上京的營建及其劃時代意義[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八輯上冊)——中國古都學(xué)會2001年年會暨赤峰遼王朝故都歷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3 王學(xué)勤;;從扎蘭屯出土的遼代窖藏錢幣談遼朝對北疆地區(qū)的開發(fā)[A];《內(nèi)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八輯)[C];2006年
4 李桂芝;;遼朝最高決策機構(gòu)的職能及其演變[A];蒙古史研究(第六輯)[C];2000年
5 王青煜;;契丹傳統(tǒng)袍服及遼朝樂舞人物服飾淺探[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八輯上冊)——中國古都學(xué)會2001年年會暨赤峰遼王朝故都歷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6 顧婭麗;;外國使節(jié)使遼相關(guān)問題淺析[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八輯上冊)——中國古都學(xué)會2001年年會暨赤峰遼王朝故都歷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7 郭康松;吳琦;;中原典籍的入遼及其貢獻[A];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第26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8 韓生存;馬志強;;論西京大同在遼宋貿(mào)易中的地位[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二輯)——中國古都學(xué)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1994年
9 關(guān)樹東;;遼朝州縣制度中的“道”“路”問題探研[A];宋史研究論文集第十輯——中國宋史研究會第十屆年會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10 王學(xué)勤;;從扎蘭屯出土的遼代窖藏錢幣談遼朝對北疆地區(qū)的開發(fā)[A];“中國北方地區(qū)錢幣發(fā)現(xiàn)與研究”學(xué)術(shù)研討會專集(一)[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董宏;遼朝的賦稅[N];江蘇經(jīng)濟報;2002年
2 江竹;遼朝五京[N];吉林日報;2001年
3 田廣林;草原與大海的對話[N];光明日報;2007年
4 吉林社科院 周惠泉;遼朝議政的獨特方式——捺缽制度[N];社會科學(xué)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3條
1 孫偉祥;后族與遼朝政治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15年
2 高福順;遼朝科舉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08年
3 楊浣;遼夏關(guān)系史研究[D];復(fù)旦大學(xué);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晶;遼朝政權(quán)的滅亡[D];內(nèi)蒙古大學(xué);2015年
2 邢忠利;遼朝契丹人文娛活動研究[D];遼寧大學(xué);2015年
3 洪嘉璐;遼朝民族意識探究[D];渤海大學(xué);2016年
4 陳俊達;高麗遣使遼朝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16年
5 葛志嬌;遼朝旌表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16年
6 劉羽佳;遼朝統(tǒng)治區(qū)內(nèi)漢人的來源與重要作用[D];內(nèi)蒙古大學(xué);2016年
7 楊柏怡;遼朝酒文化與民族文化交流[D];吉林大學(xué);2008年
8 孫偉祥;遼朝帝王陵寢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12年
9 宋丹;遼朝漢族官員政治地位變遷分析[D];渤海大學(xué);2012年
10 趙瑞;遼朝戍邊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13年
,本文編號:20924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2092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