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南北朝時期“河隴”政治地理之演變——以“隴右”觀念為中心
本文選題:隴右 切入點:秦州 出處:《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05期
【摘要】:漢唐立基于"關中","隴右"為其重要門戶,亦是溝通"關中"與"西域"乃至域外地區(qū)的重要交通樞紐。故對這一區(qū)域概念的梳理可使我們更好地認識中古時期西北地區(qū)的戰(zhàn)略、交通格局。"隴右"一名初見于兩漢之際,作為一種寬泛的地理觀念,常與"河西"對舉,大體指隴山以西,黃河以東地區(qū)。十六國時期,"都督隴右諸軍事"一職的頻繁出現(xiàn),使得"隴右"一詞開始向大區(qū)專名演變。且其所指地域亦不斷擴大,跨越黃河,將"河西"囊括在內。與十六國不同,西魏、北周之時"隴右"督區(qū)或總管區(qū)皆有明確的屬州,其轄區(qū)最大時囊括河、隴兩地,這使得"隴右"一名在從寬泛的地理觀念走向大區(qū)專名的同時,其所指代的地域范圍亦日益明晰。
[Abstract]:Han and Tang Dynasty based on Guanzhong, Longyou as its important portal, also i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Guanzhong and Western regions, and even an important transportation hub.Therefore, combing the concept of this region can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strategy and traffic pattern of Northwest China in the Middle Ancient period. "As a broad geographical concept, "Longyou" is often opposed to "Hexi", generally referring to the area to the west of Longshan and east of the Yellow River.During the sixteen Kingdoms period, the frequent appearance of the position of "du du du long you" made the word "Longyou" begin to evolve to the regional proper name.And its area is also expanding, across the Yellow River, to include the "Hexi".Different from the sixteen states, in the Western Wei Dynasty and the Northern Zhou Dynasty, the "Longyou" region or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area had a definite state, and the largest area of its jurisdiction included the river and the long places. This made the name of "Longyou" at the same time go from a broad geographical concept to a special name for a large area.The scope of the region it refers to is also becoming increasingly clear.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歷史系;
【分類號】:K235;K901.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榮新江;文欣;;“西域”概念的變化與唐朝“邊境”的西移——兼談安西都護府在唐政治體系中的地位[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2 楊發(fā)鵬;;漢唐時期“河隴”地理概念的形成與深化[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0年02期
3 楊森;跋甘肅武山拉梢寺北周造大佛像發(fā)愿文石刻碑[J];敦煌學輯刊;2005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翔;;漢魏南北朝時期“河隴”政治地理之演變——以“隴右”觀念為中心[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05期
2 王連旗;屈玉麗;;高校公選課《中國政治制度史》教學改革探微——以塔里木大學為例[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7年09期
3 蔣超年;;河隴文明 西夏之花——《神秘的河隴西夏文化》評介[J];西夏研究;2016年03期
4 陳志剛;;秦漢至明清時期北部中國華夷觀念演變的幾個特點——兼論華夷觀在華夷族群封貢體系中的地位[J];學習與探索;2016年07期
5 彭兆榮;;再議“中國”隅隈邊界[J];思想戰(zhàn)線;2016年01期
6 白靜靜;張純;強愛國;;淺析西域歷史地名的發(fā)展與傳承[J];中國地名;2015年12期
7 辛瑞;楊紅麗;;絲綢之路的“絹帛”輸出對唐代貨幣流通的影響[J];新疆財經大學學報;2015年03期
8 唐星;高人雄;;試論北周時期的西域音樂及其東傳[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4期
9 劉進寶;;東方學視野下的“絲綢之路”[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04期
10 金勇強;;“河湟”與“隴右”“河隴”“西羌”關系之考辯[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彭豐文;漢魏十六國時期河隴大族勢力的崛起及其在西北邊疆開發(fā)中的作用[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3年04期
2 楊蕤,馮璐璐;宋夏時期河隴地區(qū)民族關系格局簡論[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3 金家詩;河隴士人與鮮卑族文化轉型[J];北方論叢;2002年01期
4 郭弘;試評唐蕃戰(zhàn)爭中的河隴形勢[J];甘肅社會科學;2000年05期
5 黃新亞;論唐初河隴地區(qū)經濟的繁榮[J];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01期
6 梁勤;論唐代河隴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J];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達浚;千古滄桑話隴右[J];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年04期
2 黎虎;隴右自古多山崩——從灑勒山滑坡談起[J];蘭州學刊;1983年03期
3 王德全;杜甫隴右行蹤考略[J];天水師專學報;1986年03期
4 蘇海洋;雍際春;晏波;尤曉妮;;絲綢之路隴右南道甘肅東段的形成與變遷[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5 雍際春;蘇海洋;;絲綢之路隴右南道隴山段的交通路線[J];絲綢之路;2009年06期
6 江有汜;;黃土書香里的通渭人家[J];現(xiàn)代婦女;2012年02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王若冰; 地域文化的自在言說[N];天水日報;2010年
,本文編號:17252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1725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