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青海省人口若干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18 14:11
本文關鍵詞:民國時期青海省人口若干問題研究
【摘要】: 1929年青海省從甘肅省析設,直至1949年,無論是國民黨中央政府的統(tǒng)治力,或是各黨派的意識形態(tài),都無法對青海省進行滲透,作為地方權力中心的馬氏軍閥,有效地掌控著軍政、民政大權,從而使青海省出現了穩(wěn)定的政治局面。 同時,青海省獨特的“三張面孔”,不同的地理區(qū)域,存在著不同的經濟形態(tài),以自耕農為主體的農業(yè)經濟,較落后的生產方式,呼喚著高密度人口的出現;而以原始游牧狀態(tài)存在的畜牧業(yè),,為人口提供了最為寬松的增長環(huán)境。 生活在這片廣袤土地的漢、回、藏、蒙、土、撒拉等各民族,都保持著自己的特性,有著一套社會運轉機制。 就是在這樣的一種政治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緩慢、各民族相安的狀態(tài)下,偏居西北、少受戰(zhàn)火波及的情況下,青海省在整個民國時期保持著一種穩(wěn)定、緩慢發(fā)展的社會情態(tài),相對穩(wěn)定的人口結構,而這恰恰是孕育人口的最好條件。于是在1929年至1949年,青海省人口快速增長,在二十年里人口陡增近一倍,出現了大不同于同時期內地各省的人口增長狀況。
【關鍵詞】:民國時期 青海省 人口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K258;K294.4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錄6-8
- 緒論8-13
- 一、選題旨趣8-9
- 二、研究狀況9-10
- 三、研究思路與方法10-12
- 四、研究意義12-13
- 第一章 民國時期青海省人口總數問題研究13-29
- 第一節(jié) 問題提出13-17
- 第二節(jié) 部分年份人口考證17-22
- 一、1934年青海省人口考證18-19
- 二、1935年青海省人口考證19-21
- 三、1945──1949年青海省人口考證21-22
- 第三節(jié) 穩(wěn)定人口模型的建立及人口增長率的推斷22-24
- 第四節(jié) 人口高增長率的原因24-29
- 第二章 獨特的人口行為問題研究29-36
- 第一節(jié) 相對穩(wěn)定的人口性別比29-31
- 第二節(jié) 較高的離婚率31-33
- 第三節(jié) 不斷擴大的家庭規(guī)模33-36
- 第三章 經濟人口問題研究36-50
- 第一節(jié) 自然經濟地理狀況36-40
- 第二節(jié) 農業(yè)經濟40-46
- 一、海東地區(qū)是農業(yè)經濟的主要分布地區(qū)41-42
- 二、以自耕農為主的農業(yè)人口42-46
- 第三節(jié) 畜牧業(yè)經濟46-50
- 第四章 民族人口問題研究50-71
- 第一節(jié) 漢族人口問題51-54
- 一、農業(yè)區(qū)集中聚居的基本狀況51-52
- 二、多元的宗教信仰52-53
- 三、較為微弱的宗族社會基層組織53-54
- 第二節(jié) 回族人口問題54-58
- 第三節(jié) 蒙藏人口問題58-67
- 一、蒙藏兩族基本人口、社會狀況58-62
- 二、民國時期青海省蒙藏族社會特點62-67
- 第四節(jié) 土族人口問題67-71
- 結語71-72
- 參考文獻72-76
- 在學期間研究成果76-77
- 后記7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陳新海;土司制度對青海社會的影響[J];華夏文化;1997年03期
2 李臣玲,賈偉;試論青海近代社會結構特征及其對近代民族教育的影響[J];民族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3 白文固;明清以來青海喇嘛教寺院經濟發(fā)展情況概述[J];青海社會科學;1985年02期
4 賈偉,李臣玲;明清時期青?婆e人物時空分布及其原因[J];青海社會科學;2004年06期
5 邢海寧;;青海藏族人口分布及其特點[J];西藏研究;1993年01期
6 南文淵;青海藏區(qū)不同的生態(tài) 文化區(qū)域特點及其發(fā)展前景[J];西藏研究;1997年02期
本文編號:6949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694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