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dāng)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民族史志論文 >

《永樂大典》本江蘇佚志研究

發(fā)布時(shí)間:2017-08-17 17:24

  本文關(guān)鍵詞:《永樂大典》本江蘇佚志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永樂大典》 《大典》本 江蘇 佚志 佚文 編纂 校勘 輯佚


【摘要】: 本文主要對(duì)明代官修大型類書《永樂大典》殘卷中的江蘇佚志及其佚文進(jìn)行研究。 明成祖朱棣命解縉、姚廣孝、王景、鄒輯等人纂修的大型類書《永樂大典》,依洪武正韻“用韻以統(tǒng)字,用字以系事”,輯錄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種古籍資料。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藉以保存流傳,即便是現(xiàn)在存世不多的殘卷也具有很高的文獻(xiàn)價(jià)值。中華書局曾先后影印出版了《永樂大典》殘卷近八百卷,馬蓉,陳抗等學(xué)者據(jù)影印本及其他海外典藏輯出了九百種方志,包括總志七種,方志八百九十三種,于2004年由中華書局出版了《永樂大典方志輯佚》一書,其中收錄江蘇省方志六十八種,去除同書異名者,共四十八種。 本文以《永樂大典方志輯佚》為底本,結(jié)合2006年出版的古方志學(xué)家張國淦先生所著之《永樂大典方志輯本》,按照江蘇省現(xiàn)行政區(qū)分章對(duì)其中的佚志進(jìn)行逐部研究。少數(shù)對(duì)重要典籍文獻(xiàn)有?焙洼嬝齼r(jià)值的現(xiàn)存方志,如《大典》本《金陵新志》,也加以研究!洞蟮洹繁窘K方志所涉及的地區(qū)包括南京、上元、江寧、溧水、溧陽、江浦、邳州、山陽、淮安、淮陰、清河、盱眙、鹽城、揚(yáng)州、儀征、泰州、高郵、興化、海門、鎮(zhèn)江、句曲、句容、常州、江陰、無錫、蘇州、吳縣、宜興、長(zhǎng)洲,近三十個(gè)市縣,四十八種方志中,佚志有四十三種。其中多宋元古志,佚文價(jià)值較高,有的在明清時(shí)就已佚失,如《寶yP惟揚(yáng)志》、《金陵志》等!洞蟮洹繁窘K佚志的內(nèi)容涉及[山川]、[湖泊]、[人物]、[詩文]、[藝文]、[官署]、[倉廩]、[物產(chǎn)]、[寺廟]、[宮室]、[古跡]、[村寨]、[宦跡]、[祥異]、[遺事]諸多方面,保留了許多珍貴的史地、經(jīng)濟(jì)和文化方面的資料。 本文對(duì)《大典》本江蘇佚志的研究,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三個(gè)方面:一是對(duì)志書編纂的研究,即梳理各地區(qū)的方志編修源流,借助前人成果,盡可能考證出佚志的編纂時(shí)代,纂修人生平、學(xué)術(shù)背景以及考證《大典》本佚志的同書異名現(xiàn)象。二是對(duì)佚文進(jìn)行逐條考釋和研究,這包括運(yùn)用史源學(xué)等方法結(jié)合正史、前人文集、著述以及現(xiàn)存方志等典籍,解釋佚文內(nèi)涵并發(fā)掘其史料價(jià)值;三是做一些對(duì)佚文和現(xiàn)存典籍文獻(xiàn)比對(duì)、?焙洼嬝墓ぷ鳌1疚募壤谩洞蟮洹坟挠喺藗魇牢墨I(xiàn)的一些訛誤,也利用傳世文獻(xiàn)訂正了《大典》佚文存在的訛誤。同時(shí),又發(fā)現(xiàn)了不少可用于輯補(bǔ)相關(guān)總集或別集的詩文。 總的來看,本文通過對(duì)《大典》本江蘇古代方志及其佚文的系統(tǒng)研究考釋,逐步掌握了一些研究歷史文獻(xiàn)的門徑和方法,可為以后的學(xué)術(shù)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永樂大典》 《大典》本 江蘇 佚志 佚文 編纂 ? 輯佚
【學(xué)位授予單位】:安徽大學(xué)
【學(xué)位級(jí)別】:博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hào)】:K29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前言10-23
  • 第一章 南京地區(qū)《大典》本佚志及其佚文研究(上)23-72
  • 第一節(jié) 宋元明南京地區(qū)府、路建置沿革及其方志編修源流23-27
  • 第二節(jié) 《大典》本《建康路志》及其佚文研究27-29
  • 第三節(jié) 《大典》本《金陵志》及其佚文研究29-45
  • 一、《大典》本《金陵志》的編纂情況29-31
  • 二、《大典》本《金陵志》佚文研究31-45
  • 第四節(jié) 《大典》本《金陵新志》及其佚文研究45-51
  • 一、《大典》本《金陵新志》的編纂情況45-46
  • 二、《大典》本《金陵新志》佚文研究46-51
  • 第五節(jié) 《大典》本《應(yīng)天府志》及其佚文研究51-72
  • 一、明代《應(yīng)天府志》的編纂情況51-53
  • 二、《大典》本《應(yīng)大府志》佚文的價(jià)值53-72
  • 第二章 南京地區(qū)《大典》本佚志及其佚文研究(下)72-96
  • 第一節(jié) 《大典》本《上元志》、《上元縣志》及其佚文研究72-81
  • 一、上元縣建置沿革及方志編修情況72-75
  • 二、《大典》本《上元縣志》佚文研究75-81
  • 第二節(jié) 《大典》本《江寧志》、《江寧縣志》及其佚文研究81-88
  • 一、江寧縣建置沿革及志書的編修情況81-83
  • 二、《大典》本《江寧縣志》佚文研究83-88
  • 第三節(jié) 《大典》本咸淳《溧水志》及其佚文研究88-92
  • 一、溧水縣建置沿革及其方志編纂源流88-90
  • 二、《大典》本咸淳《溧水志》的編纂情況90-91
  • 三、《大典》本《咸淳溧水志》佚文研究91-92
  • 第四節(jié) 《大典》本《溧水縣志》、《溧水志》及其佚文研究92-94
  • 一、《大典》本《溧水縣志》、《溧水志》的編纂情況92
  • 二、《大典》本《溧水縣志》、《溧水志》佚文研究92-94
  • 第五節(jié) 《大典》本《江浦縣志》及其佚文研究94-96
  • 第三章 淮安地區(qū)《大典》本佚志及佚文研究(附《大典》本《邳州志》、《鹽城志》研究)96-118
  • 第一節(jié) 《大典》本淮安府佚志及其佚文研究96-103
  • 一、淮安府建置沿革及方志編纂情況96-98
  • 二、《大典》本《淮安志》、《淮安府志》佚文研究98-103
  • 第二節(jié) 《大典》本山陽縣佚志及其佚文研究103-110
  • 一、山陽縣建置沿革與方志編修情況103-105
  • 二、《大典》本《山陽縣志》佚文研究105-110
  • 第三節(jié) 《大典》本《淮陰縣志》、《清河縣志》、《淮安府清河縣志》及其佚文研究110-113
  • 一、《大典》本《淮陰縣志》及其佚文研究110-111
  • 二、《大典》本《淮安府清河縣志》、《清河志》及其佚文研究111-113
  • 第四節(jié) 《大典》本《鳳陽盱眙縣志》及其佚文研究113-115
  • 第五節(jié) 《大典》本《邳州志》、《鹽城縣志》及其佚文研究115-118
  • 一、《大典》本《邳州志》及其佚文研究115-116
  • 二、《大典》本《鹽城志》及其佚文研究116-118
  • 第四章 揚(yáng)州地區(qū)《大典》本佚志及其佚文研究(上)118-187
  • 第一節(jié) 揚(yáng)州建置沿革與方志編修源流118-120
  • 第二節(jié) 《大典》本《廣陵續(xù)志》及其佚文研究120-127
  • 一、《大典》本《廣陵續(xù)志》的編纂情況120
  • 二、《大典》本《廣陵續(xù)志》佚文研究120-127
  • 第三節(jié) 《大典》本寶yP《惟揚(yáng)志》及其佚文研究127-180
  • 一、《大典》本寶yP《惟揚(yáng)志》的編纂情況127-128
  • 二、《大典》本寶yP《惟揚(yáng)志》佚文研究128-180
  • 第四節(jié) 《大典》本《揚(yáng)州志》與《揚(yáng)州府志》及其佚文研究180-187
  • 一、《大典》本《揚(yáng)州志》與《揚(yáng)州府志》的編纂情況180-181
  • 二、《大典》本洪武《揚(yáng)州府志》佚文研究181-187
  • 第五章 揚(yáng)州地區(qū)《大典》本佚志及其佚文研究(下)187-213
  • 第一節(jié) 《大典》本紹熙《儀真志》及其佚文研究187-190
  • 一、儀征建置沿革及紹熙《儀真志》纂修情況187-188
  • 二、《大典》本紹熙《儀真志》佚文研究188-190
  • 第二節(jié) 《大典》本《儀真志》與《揚(yáng)州府儀征志》及其佚文研究190-200
  • 一、《大典》本《儀真志》、《揚(yáng)州府儀真志》的編纂情況190-192
  • 二、《大典》本《儀真志》、《揚(yáng)州府儀真志》佚文研究192-200
  • 第三節(jié) 《大典》本《泰州志》、《寶應(yīng)志》及其佚文研究200-204
  • 一、《大典》本《泰州志》及其佚文研究200-201
  • 二、《大典》本《寶應(yīng)志》及其佚文研究201-204
  • 第四節(jié) 《大典》本《江都縣志》、《江都志》及其佚文研究204-206
  • 第五節(jié) 《大典》本《高郵志》及其佚文研究206-210
  • 一、《大典》本《高郵志》的編纂情況206-208
  • 二、《大典》本《高郵志》佚文研究208-210
  • 第六節(jié) 《大典》本《高郵州志》及其佚文研究210
  • 第七節(jié) 《大典》本《海門縣志》、《興化縣志》及其佚文研究210-213
  • 一、《大典》本《海門縣志》及其佚文研究210-212
  • 二、《大典》本《興化縣志》及其佚文研究212-213
  • 第六章 鎮(zhèn)江地區(qū)《大典》本佚志及其佚文研究213-272
  • 第一節(jié) 鎮(zhèn)江建置沿革及其方志編修源流213-214
  • 第二節(jié) 《大典》本《鎮(zhèn)江志》、《鎮(zhèn)江府志》及其佚文研究214-242
  • 一、《大典》本《鎮(zhèn)江志》、《鎮(zhèn)江府志》的編纂情況214-216
  • 二、《大典》本永樂《鎮(zhèn)江府志》及其佚文研究216-242
  • 第三節(jié) 《大典》本《京口續(xù)志》、《丹徒志》及其佚文研究242-246
  • 一、《大典》本《京口續(xù)志》及其佚文研究242-244
  • 二、《大典》本《丹徒縣志》及其佚文研究244-246
  • 第四節(jié) 《大典》本《句曲志》及其佚文研究246-249
  • 一、句容縣建置沿革及志書編修源流246-248
  • 二、《大典》本《句曲志》及其佚文研究248-249
  • 第五節(jié) 《大典》本四種句容志及其佚文研究249-266
  • 一、《大典》本四種句容志的編纂情況249-251
  • 二、《大典》本《句容縣志》佚文研究251-266
  • 第六節(jié) 《大典》本《茅山續(xù)志》及其佚文研究266-272
  • 一、茅山沿革及《大典》本《茅山續(xù)志》編纂情況266-267
  • 二、《大典》本《茅山續(xù)志》佚文研究267-272
  • 第七章 常州地區(qū)《大典》本佚志及其佚文研究272-299
  • 第一節(jié) 常州建置沿革及其方志編修源流272-274
  • 第二節(jié) 《大典》本《大德毗陵志》及其佚文研究274-276
  • 第三節(jié) 《大典》本泰定《毗陵志》、《常州府志》、《常州志》及其佚文研究276-278
  • 第四節(jié) 、《大典》本《毗陵志》、《毗陵續(xù)志》、洪武《毗陵志》及其佚文研究278-291
  • 一、《大典》本《毗陵志》、《毗陵續(xù)志》、洪武《毗陵志》的編纂情況278-281
  • 二、《大典》本《毗陵續(xù)志》佚文研究281-291
  • 第五節(jié) 《大典》本《溧陽志》及其佚文研究291-299
  • 一、溧陽縣建置沿革及其方志編修源流291-293
  • 二、《大典》本《溧陽志》佚文研究293-299
  • 第八章 無錫地區(qū)《大典》本佚志及其佚文研究299-321
  • 第一節(jié) 無錫建置沿革及方志編修源流(兼辨《大典》本《無錫志》與《無錫縣志》非佚志)299-301
  • 第二節(jié) 《大典》本《<江陰>舊經(jīng)》及其佚文研究301-304
  • 一、江陰建置沿革及方志編修源流301-303
  • 二、《大典》本《(江陰)舊經(jīng)》及其佚文研究303-304
  • 第三節(jié) 《大典》本《江陰志》、《江陰毗陵志》及其佚文研究304-313
  • 一、《大典》本《江陰志》、《江陰毗陵志》的編纂情況304-306
  • 二、《大典》本《江陰志》、《江陰毗陵志》佚文研究306-313
  • 第四節(jié) 《大典》本《宜興風(fēng)土舊志》、《宜興舊志》及其佚文研究313-321
  • 一、宜興建置沿革與方志編修源流313-315
  • 二、《大典》本《宜興風(fēng)土舊志》、《宜興舊志》及其佚文研究315-321
  • 第九章 蘇州地區(qū)《大典》本佚志及其佚文研究321-340
  • 第一節(jié) 蘇州府建置沿革和方志編纂源流(兼辨《大典》本《蘇州志》非佚志)321-326
  • 一、蘇州建置沿革和方志編纂源流321-322
  • 二、《大典》本《蘇州志》非佚志辨322-326
  • 第二節(jié) 《大典》本《平江府志》及其佚文研究326-330
  • 一、《大典》本《平江府志》的編纂情況326-327
  • 二、《大典》本《平江府志》佚文研究327-330
  • 第三節(jié) 《大典》本《吳縣志》、《長(zhǎng)洲縣志》及其佚文研究330-340
  • 一、《大典》本《吳縣志》及其佚文研究330-333
  • 二、《大典》本《長(zhǎng)洲縣志》及其佚文研究333-340
  • 主要參考文獻(xiàn)340-349
  • 后記349-350
  • 攻讀學(xué)位期間發(fā)表的學(xué)術(shù)論文350-351

【參考文獻(xiàn)】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黃燕生;《永樂大典》征引方志考述[J];中國歷史文物;2002年03期

中國博士學(xué)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史廣超;《永樂大典》輯佚研究[D];復(fù)旦大學(xué);2006年

,

本文編號(hào):69022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69022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635d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jiǎng)h除請(qǐng)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