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溪流域水利社會(1760-1949)
發(fā)布時間:2017-08-14 12:03
本文關鍵詞:黃龍溪流域水利社會(1760-1949)
更多相關文章: 黃龍溪流域 古佛堰水利工程 水利 社會 互動
【摘要】: 對水利與社會問題的關注是近些年來水利史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點問題。在以往的研究中,以魏特夫的治水理論為代表的水利與政治關系的探索,日本一批中國水利史專家在爭論水利共同體問題中提及的水利與國家、村、社基層組織相互關系的研究都使這一問題具有較高的學術起點。國內學界對水利與社會關系的問題的研究從區(qū)域水利入手,由傳統(tǒng)意義上水利史研究,逐步過渡到與水利灌溉相關的水權研究,進而關注到水利灌溉與環(huán)境變遷的關系。對歷史時期國家與地方在水利事業(yè)中的不同角色,,水利灌溉環(huán)境變化下鄉(xiāng)村社會控制變化進行了探索。在此基礎上,本文欲探討社會歷史變遷中治水系統(tǒng)與水利社會是如何互動這一內在規(guī)律。 具體來說,清初,隨著古佛堰水利工程的修建解決了地形奇特的黃龍溪流域的農業(yè)用水緊張的問題的同時,圍繞水使用的矛盾使得地方政府設立了“三縣衙門”這一獨特的機構處理水務。繁榮后的黃龍溪流域社會各階層關系產生了新的社會沖突。地方政府為了緩解社會矛盾,賦予“三縣衙門”更多的職能權利。到了民國時期,為適應地方行政管理的需要,在“三縣衙門”舊制基礎上設立了專司水務的堰工局。三縣衙門職能的變遷,反映了地方社會運行的模式,也折射出了國家政權通過地方行政對社會實行控制的變化發(fā)展過程。本文以古佛堰水利工程為個案,透過黃龍溪水利系統(tǒng)的組織管理與流域社會的互動歷史過程的探討,展示地方社會發(fā)展的模式。即:通過展示黃龍溪的水利維護和管理的歷史性變化,探討其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是如何影響流域地方社會的發(fā)展,又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地方社會結構的影響?國家力量是通過什么方式參與其中,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等等,對于這些問題的回應,得出結論:黃龍溪流域社會的演變始終圍繞水資源的開發(fā)使用,黃龍溪流域社會的演變體現鄉(xiāng)村社會內部發(fā)展規(guī)律,而三縣衙門管理的演變反映了國家和地方社會之間的互動與調適。這些結論不僅對研究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結構而且對探索國家和地方職能的關系演變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黃龍溪流域 古佛堰水利工程 水利 社會 互動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K29
【目錄】:
- 摘要2-4
- Abstract4-8
- 緒論8-15
- 一、問題的提出8-9
- 二、相關研究情況9-12
- 三、論文結構12-13
- 四、研究方法13-15
- 第一章 黃龍溪流域概況15-22
- 一 建制沿革15-20
- 二 清代以前黃龍溪流域20-22
- 第二章 清代黃龍溪流域社會與水利工程22-37
- 一 古佛堰水利工程22-27
- (一) 組織修建22-23
- (二)黃龍溪古佛堰堰流灌溉情況23-24
- (三) 科學原理24-27
- 二 流域社會形成27-30
- 三 流域社會發(fā)展30-37
- (一) "一雞鳴三縣"30-32
- (二) 水利型經濟32-37
- 第三章 地方治水37-56
- 一 古佛堰用水問題37-42
- (一) 筒口放水紛爭38-39
- (二) 水費紛爭39-42
- 二 古佛堰水務42-50
- (一) 總爺衙門43-45
- (二) 三縣衙門45-47
- (三) 堰工局47-50
- 三 流域內社會結構50-56
- (一) 總爺、局董、局長51-52
- (二) 鄉(xiāng)紳52
- (三) 堰長、溝長和水夫52-53
- (四) 堰民53-56
- 結語56-60
- 一 黃龍溪流域的社會演變始終圍繞水資源的開發(fā)使用56-57
- 二 黃龍溪流域的社會演變體現了鄉(xiāng)村社會內部發(fā)展規(guī)律57-58
- 三 三縣衙門管理的演變反映了國家和地方社會之間的互動與協(xié)調58-60
- 參考文獻60-64
- 在讀期間科研成果簡介64-66
- 致謝66
【相似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馬友惠;黃龍溪流域水利社會(1760-1949)[D];四川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6725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672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