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漢人的族群認同
本文關鍵詞:高昌漢人的族群認同
更多相關文章: 高昌 漢人 族群認同 移民社會 文化認同 地域認同 麴氏 闞氏
【摘要】:從兩漢至魏晉時期,由于屯戍和戰(zhàn)亂等原因,以漢人為主的內地移民陸續(xù)遷居吐魯番地區(qū),并于460年在此建立了一個地方性政權———高昌國,直到640年才統(tǒng)一于唐。在西域多民族的社會環(huán)境下,一方面高昌漢人以文化為紐帶維持著漢人的認同;另一方面其統(tǒng)治階層則以血緣、地域等因素分配各種資源,形成多層次的認同,同時為了適應當時復雜的內外環(huán)境,維護自身利益,他們在某些方面還會做出形式上的調整與變通,從而體現(xiàn)出"根基論"與"工具論"在不同場景下的結合與交替。
【作者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關鍵詞】: 高昌 漢人 族群認同 移民社會 文化認同 地域認同 麴氏 闞氏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新疆通史·魏晉南北朝卷》(項目編號:XJTSA003)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28
【正文快照】: 根基論(Primordialism,又稱情感論或原生論)和工具論(Instrumentalism,又稱建構論Constructivist Theories)是當代西方民族學(人類學)領域中有關族群(Ethnic Group)學說的重要理論。前者強調“族群是一個具有自定義的名稱的一群人,他們相信有一個共同的血統(tǒng)、共同的歷史記憶和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丹陽;;伏羲女媧形象流變考[J];故宮博物院院刊;2011年02期
2 王治來;歷史上漢族人向西北邊疆的遷徙[J];西北史地;1997年01期
3 左宏愿;;原生論與建構論:當代西方的兩種族群認同理論[J];國外社會科學;2012年03期
4 鄭炳林;;高昌城諸門考[J];蘭州大學學報;1985年04期
5 陳國燦;從吐魯番出土文獻看高昌王國[J];蘭州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6 榮新江;;闞氏高昌王國與柔然、西域的關系[J];歷史研究;2007年02期
7 杜斗城 ,鄭炳林;高昌王國的民族和人口結構[J];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01期
8 王欣;魏氏高昌王國與北方游牧民族的關系[J];西北民族研究;1991年02期
9 ;1973年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發(fā)掘簡報[J];文物;1975年07期
10 陳國燦;;跋《武周張懷寂墓志》[J];文物;1981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阿祥;;《晉永嘉喪亂后之民族遷徙》申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2 張靖華;翟光逵;;“九龍攢珠”——巢湖北岸移民村落規(guī)劃與形成背景初探[J];安徽建筑;2008年03期
3 雷靜;;歷史時期新疆地區(qū)農業(yè)災害發(fā)展述略[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08期
4 劉頗;黃云鶴;;東北漢族民俗文化構成及其特征[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5 辛蔚;;遼代“臨潢府軍器庫之印”考[J];北方文物;2008年01期
6 公維章;麴氏高昌佛教述論[J];敦煌學輯刊;1998年01期
7 鄭怡楠;;河西高臺縣墓葬壁畫娛樂圖研究——河西高臺縣地埂坡M4墓葬壁畫研究之二[J];敦煌學輯刊;2010年02期
8 李寶通;敦煌索勱樓蘭屯田時限探賾[J];敦煌研究;2002年01期
9 沙梅真;;吐魯番出土文書中的姓氏資料及其文化意蘊[J];敦煌研究;2007年01期
10 邰朋飛;;唐代城主相關問題考——以敦煌吐魯番出土文獻為中心[J];敦煌研究;201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王永生;;“高昌吉利”錢幣考——兼論隋、唐之際高昌地區(qū)的文化融合[A];中國錢幣論文集(第五輯)[C];2010年
2 盧健生;;高昌國與“高昌吉利”古錢疑補[A];《內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一輯)[C];2002年
3 杜斗城;許棟;;善無畏來華途經“龍宮”考[A];龜茲學研究(第四輯)[C];2012年
4 朱玉麒;;吐魯番文獻的新收獲[A];歷史文獻研究(總第28輯)[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丁鵬;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鎮(zhèn)漢族移民文化變遷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2 趙海霞;清代新疆民族關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3 包國滔;宋元明時期歸善縣民族融合與社會變遷[D];暨南大學;2011年
4 吳媛;陜西關中西府方言語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孫越川;四川西南官話語音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6 張帆;中國古代人群的mtDNA多態(tài)性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7 趙爾波;明清時期祁門謝氏宗族及其遺存文書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8 羅yN波;漢唐時期禮儀服飾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9 范淑英;古意:一種藝術風格的美術考古[D];西安美術學院;2011年
10 謝麗;綠洲農業(yè)開發(fā)與塔里木河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歷史嬗變[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化世太;民國后期陜西黃龍山墾區(qū)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2 李寧;3-7世紀高昌服飾文化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3 劉志偉;從鄉(xiāng)規(guī)民約石刻看西南地區(qū)民間環(huán)境意識(1638年-1949年)[D];西南大學;2011年
4 蔣少華;六朝江東佛教地理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5 李筍;吐魯番出土高昌國時期楷書書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海丹;訴冤與健訟[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韓璐;民國新疆漢民族社會生活研究[D];新疆大學;2011年
8 譚興亮;唐代西州法律制度研究[D];新疆大學;2011年
9 黃利娜;唐末五代江西經濟開發(fā)[D];遼寧大學;2011年
10 周璐;魏晉南北朝楚語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y=驤;敦煌懸泉遺址簡牘整理簡介[J];敦煌研究;1999年04期
2 張德芳;從懸泉漢簡看兩漢西域屯田及其意義[J];敦煌研究;2001年03期
3 弗里德里克·巴斯,高崇,周大鳴,李遠龍;族群與邊界[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
4 ;吉林,
本文編號:10643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1064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