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劉坤一在甲午戰(zhàn)爭時期的軍事思想及軍事活動
本文關鍵詞:論劉坤一在甲午戰(zhàn)爭時期的軍事思想及軍事活動
更多相關文章: 劉坤一 甲午戰(zhàn)爭 軍事思想 軍事活動
【摘要】:劉坤一(1830年——1902年),湖南新寧人,咸豐六年以秀才投入湘軍鎮(zhèn)壓太平天國農民革命,經過十年征戰(zhàn)成為湘軍悍將,從異途進身,并終身居于督撫之位。作為崛起于晚清政壇的重臣,以及甲午戰(zhàn)爭時期的欽差大臣,學術界對劉坤一的研究成果雖然不少,但是他在甲午戰(zhàn)爭中的軍事思想研究尚不足,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劉坤一在甲午戰(zhàn)爭中的軍事思想主要有:一是軍隊管理中嚴肅軍法,關懷士兵,提高官兵待遇;二是戰(zhàn)術運用中重視厚結兵力,統(tǒng)一指揮;三是以海防為重的國防思想;四是與日本持久作戰(zhàn)的方針。劉坤一在甲午戰(zhàn)爭期間帶兵作戰(zhàn)的實踐中形成了既嚴明軍紀,賞罰分明;又關心士兵,知人善任的治軍原則,作出了解決軍餉,重新編整部隊,加強海防部署等具體備戰(zhàn)計劃,體現(xiàn)了重視指揮權的統(tǒng)一性,強調廣集兵力,力求做到以眾敵寡的戰(zhàn)略特點。在江海防務的實踐中,甲午戰(zhàn)爭的爆發(fā)加速了劉坤一從偏重塞防到重視海防的防務觀轉變。他裁減長江水師,添購西式船、炮,積極籌辦南洋防務,其國防思想也日趨成熟,順應了近代強國重視海權的大勢。在受任欽差,參加前敵的指揮過程中,他從總體的防御,進攻的順序,戰(zhàn)場紀律,后勤,人才等方面進行了規(guī)劃,為戰(zhàn)爭從前敵到后勤的組織進行了力所能及的努力。即便在《馬關條約》簽訂后,他仍堅持積極主戰(zhàn)的態(tài)度,堅決反對日本霸占臺灣。在甲午中國海陸軍戰(zhàn)敗后,劉坤一接辦了自強軍這支新式軍隊,對其作符合實際的調整,同時提出了西法練兵、軍火生產和整頓陸軍等方面的新思想;趧⒗ひ粺o法真正實施欽差大臣的實權,未把握戰(zhàn)機,再加上兵勇作戰(zhàn)不力等復雜因素的制約,其軍事思想的進步性在甲午戰(zhàn)場上沒有得到有效的實施,由此導致戰(zhàn)事日益險惡,最終未能完成清廷交付的重任。
【關鍵詞】:劉坤一 甲午戰(zhàn)爭 軍事思想 軍事活動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K256.3;E092
【目錄】: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0
- 緒論10-16
- 一、研究緣由及意義10-11
- 二、史學界研究現(xiàn)狀11-14
- (一) 總體研究動態(tài)分析11-14
- (二) 劉坤一軍事活動及思想的研究動態(tài)分析14
-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14
- 四、本文研究的切入點與創(chuàng)新點14-16
- 第一章 甲午前后劉坤一的軍事思想論評16-27
- 一、治軍思想的提升16-20
- (一) 嚴明軍紀,賞罰分明16-18
- (二) 關心士兵,知人善任18-20
- 二、戰(zhàn)略戰(zhàn)術思想的運用20-23
- (一) 廣集兵力,以眾敵寡20-21
- (二) 從全局出發(fā),重視指揮統(tǒng)一21-23
- 三、國防思想的成熟23-27
- (一) 塞防理念的重視23-24
- (二) 海防觀念的轉變24-27
- 第二章 甲午戰(zhàn)爭期間劉坤一的軍事活動27-43
- 一、劉坤一的備戰(zhàn)計劃27-30
- (一) 備戰(zhàn)意識27-28
- (二) 加強海防部署28-29
- (三) 解決軍餉問題29-30
- 二、受任欽差后,劉坤一的戰(zhàn)略實踐30-34
- (一) 臨危受命30-32
- (二) 統(tǒng)籌軍務32-34
- 三、指揮遼河戰(zhàn)場34-43
- (一) 遼河戰(zhàn)役的背景34-36
- (二) 遼河下游激戰(zhàn)36-39
- (三) 堅持主戰(zhàn),反對妥協(xié)39-41
- (四) 提出“持久”作戰(zhàn)方針41-43
- 第三章 戰(zhàn)后新軍事思想的運用43-49
- 一、接辦自強軍43-47
- 二、新的軍事思想47-49
- 第四章 有用的軍事思想未能得到有效運用49-55
- 一、劉坤一軍事思想的重要地位49-50
- 二、劉坤一指揮東北戰(zhàn)場軍事上的失誤50-52
- 三、劉坤一軍事思想難得有效充分發(fā)揮52-55
- 結語55-56
- 參考文獻56-5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施渡橋;;試論林則徐、魏源的軍事思想[J];軍事歷史;1987年06期
2 黃樸民;早期儒家軍事思想基本特征試探[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1期
3 黃樸民;戰(zhàn)國孟、荀儒家軍事思想論析[J];軍事歷史研究;1989年02期
4 姜國柱;;晏嬰的軍事思想[J];管子學刊;1989年04期
5 吳學海;林則徐的軍事思想試探[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4期
6 傅玉璋;傅正;;李自成軍事思想簡論[J];安徽大學學報;1993年04期
7 季云飛;林則徐軍事思想研究二題[J];軍事歷史;1994年02期
8 黃樸民;先秦軍事思想發(fā)展的概況及其特色[J];濟南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9 劉庭華;《老子》軍事思想要義簡述[J];軍事歷史;2001年05期
10 姜國柱;王安石的軍事思想[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克彬;;淺議管子軍事思想的歷史價值及意義[A];管子思想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會第四屆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09年
2 謝健;毛振發(fā);;孫中山軍事思想的幾個問題初探[A];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C];1981年
3 馬麗絲;;朱德軍事思想與人民軍隊的現(xiàn)代化建設[A];全國朱德生平和思想研討會論文集——紀念朱德同志誕辰120周年[C];2006年
4 戚務政;;粟裕軍事思想的又一飛躍[A];宏愿付青山——粟裕大將百年誕辰紀念文集[C];2006年
5 曾一石;;周恩來軍事思想與實踐研究述評[A];周恩來研究述評[C];1996年
6 朱加榮;;論鄧小平新時期軍事思想的本質特征[A];紀念鄧小平誕辰一百周年論文集[C];2004年
7 王俊鋒;;葉挺軍事思想初探[A];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司云勝;;周恩來軍事思想與實踐的人文意蘊及時代價值[A];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徐占權;;任弼時的軍事活動與軍事思想研究述評[A];任弼時研究述評[C];2002年
10 潘澤慶;;論抗日戰(zhàn)爭時期朱德的軍事思想[A];全國朱德生平和思想研討會論文集——紀念朱德同志誕辰120周年[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軍事科學院政治部副主任 宋文彬;大力推動軍事思想文化創(chuàng)新[N];解放軍報;2013年
2 張愛東 周燕虎;加快軍事思想的推陳出新[N];解放軍報;2013年
3 彭亮 審計署駐哈爾濱特派辦;從解放軍軍事思想看審計工作[N];中國審計報;2013年
4 舒平;對中國軍事思想的系統(tǒng)研究[N];光明日報;2001年
5 本報記者 李衛(wèi)星;先秦軍事思想對當代軍人的啟示[N];解放軍報;2011年
6 樊高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冷戰(zhàn)后美國新軍事思想管窺[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7 四川省成都警備區(qū) 竹中強;勇于砸碎“看不見的鎖鏈”[N];解放軍報;2014年
8 本報記者 陳勁松 特約記者 包國俊 通訊員 郭瑞宏;讓我國傳統(tǒng)軍事思想生輝[N];光明日報;2007年
9 顏平;軍事思想固步自封:“歐洲最大陸軍強國”迅速亡國[N];中國國防報;2003年
10 吳清麗 陳小東;“太空論”呼之欲出[N];解放軍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同利軍;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軍事思想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王安平;朱德軍事思想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3 楊波;左宗棠軍事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曉剛;鄧小平軍事思想探賾[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2 畢勁松;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劉少奇軍事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袁勝昔;試論王,
本文編號:8487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848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