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政治剿共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04 17:31
本文關鍵詞: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政治剿共研究
【摘要】:成立于1933年5月的南昌行營(全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以下簡稱“南昌行營”),是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蔣介石為了剿滅共產黨江西福建等地紅軍(以下稱中央紅軍)而設立的。在南昌行營存在的一年多時間里,它指揮了對共產黨中央紅軍的第五次圍剿,通過一系列軍事和政治方面的手段,終于在國民黨對共產黨中央紅軍四次圍剿失利之后,成功迫使共產黨中央紅軍主力突圍西去。本文的基本內容,即是通過全面論述南昌行營的組織結構、人員經(jīng)費以及與剿共有關的政治方面的活動并加以分析,以全面呈現(xiàn)出南昌行營之所以能夠在第五次對中央紅軍的圍剿中不再失利的根本原因。 本文分三個部分進行闡述,首先,一個組織的結構、人員、經(jīng)費是其存在和發(fā)揮效用的基礎,在本文的第一部分,將用一章的篇幅對南昌行營成立的原因及過程、組織結構、人員、經(jīng)費等基本情況做一個全面而詳盡的介紹,以呈現(xiàn)出南昌行營不同于之前其他剿共機構的地方以及在第五次圍剿中央紅軍的過程中不再失利的組織上的原因。本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核心部分,將用三章的篇幅全面論述南昌行營采取的與剿共有關的政治活動,這些政治活動涵蓋十分廣泛,執(zhí)行力度也較強,這也反映出南昌行營在剿共方面準備之充分、行動之堅決。最后,本文會用一章的篇幅對第二部分所論述活動的效用進行闡述,以呈現(xiàn)出南昌行營的這些與剿共有關的政治活動在剿共戰(zhàn)爭中起到多大的作用。 南昌行營的成立有兩個主要背景,一是國民黨軍隊四次圍剿中央紅軍失利,紅軍實力迅速壯大,二是蔣汪合作,蔣介石有了充分的時間和精力來專心對付紅軍。這兩個背景決定著,南昌行營在剿共上的準備和投入必然十分充分,以追求在剿共上形成壓倒性的優(yōu)勢,達到一招制勝。從行營的職權、機構、人員、經(jīng)費來看,南昌行營確實踐行了這一原則。職權上,南昌行營擁有剿共五省的軍、政大權,機構上,行營有多達幾十個機關,人員上,楊永泰、賀國光等主要負責人都是能力突出、精力旺盛的人,經(jīng)費上,南昌行營得到財政部的特別照顧,每月得到的行政撥款在500萬以上,可見,南昌行營職權之廣泛,陣容之強大,財政投入力度之強,是以往的幾個剿共機構無法比肩的。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南昌行營運行的高效,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剿共戰(zhàn)爭的勝利。 在此之前的國民黨四次對中央紅軍的圍剿之所以失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執(zhí)行了純軍事化的路線。有鑒于此,南昌行營延續(xù)了鄂豫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蔣介石)在對紅四方面軍圍剿中使用的“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方針。在實踐中,南昌行營與剿共有關的政治措施的范圍與執(zhí)行力度都遠超鄂豫皖時期。這些活動涵蓋了對紅軍根據(jù)地的封鎖、編練保甲、武裝民眾等方方面面,為了避免剿匪區(qū)域民眾站在紅軍一方,還采取了一些措施緩和行營與民眾之間的關系,比如撤除部分苛捐雜稅,對農民進行低息貸款等。這些政治措施反應出,國民黨在這次圍剿中充分認識到民心、士氣等因素對軍事活動的重要影響。 南昌行營在機構上、經(jīng)費上、人員上的強大,以及剿共的迫切性,更兼蔣介石親自坐鎮(zhèn),使得這些剿共方面的政治措施大多得到了貫徹,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或間接的促成了國民黨軍隊對中央紅軍圍剿戰(zhàn)爭的成功。比如行營對中央革命根據(jù)地的封鎖,就造成了根據(jù)地軍民生活的極大困難,不可避免的會影響紅軍的戰(zhàn)斗力。從實踐效果來看,國民黨采取的這些政治措施基本上達到了設想的目的,密切配合了軍事上的進攻,迫使共產黨中央紅軍突圍西去。但同時,國民黨也付出了巨大的財力、人力上的代價。 1935年1月南昌行營結束,其人員一部分隨賀國光到了四川,組成參謀團,就近監(jiān)督西南各軍剿共,也是蔣介石控制西南的一枚重要棋子;一部分到了武昌,加入到新成立的武昌行營,還有一部分隨蔣介石到了南京。南昌行營作為蔣介石的“私人機構”,可以說基本完成了蔣介石預定的目標,即大大削弱了中央紅軍,為蔣介石在國民黨內的爭權斗爭中贏得了一大籌碼,又使蔣介石能夠借助南昌行營的平臺,通過一系列動作,將軍事、政治等實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為他的獨裁鋪平了道路。
【關鍵詞】:南昌行營 剿共 政治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K262.9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緒論11-14
- 一、選題緣起11
- 二、學術史回顧11-12
- 三、思路、方法和資料12-14
- 第一章 南昌行營的成立14-28
- 第一節(jié) 南昌行營成立的原因14-15
- 一、紅軍的壯大14-15
- 二、控制全國政權的需要15
- 第二節(jié) 南昌行營成立的過程15-16
- 第三節(jié) 南昌行營的組織結構16-23
- 一、成立初的組織結構16
- 二、南昌行營的改組16-18
- 三、改組后的組織結構一覽18-23
- 第四節(jié) 人事23-26
- 第五節(jié) 行營經(jīng)費26-28
- 第二章 南昌行營剿共中的政治政策28-42
- 第一節(jié) 強制武裝民眾協(xié)助剿共29-30
- 第二節(jié) 編練保甲30-31
- 一、行營成立前江西保甲編練情況30-31
- 二、行營成立后的保甲編練情況31
- 第三節(jié) 對紅軍根據(jù)地進行物資封鎖31-37
- 一、《封鎖匪區(qū)辦法》的頒布32-34
- 二、對糧食的封鎖34-35
- 三、封鎖中存在的問題35-36
- 四、福建事變對封鎖的影響36-37
- 第四節(jié) 碉堡政策37-39
- 一、碉堡政策的確立37
- 二、碉堡的建設37-39
- 第五節(jié) 大力修建軍事用公路39-40
- 第六節(jié) 加強剿共宣傳40-42
- 第三章 南昌行營的農村政策42-48
- 第一節(jié) 撤銷部分苛捐雜稅42
- 第二節(jié) 賑濟災民42-43
- 第三節(jié) 推行各種合作社43-45
- 第四節(jié) 備倉積谷調節(jié)糧食45-46
- 第五節(jié) 調和與民眾關系46-48
- 第四章 辦理新收復地區(qū)善后的政策48-54
- 第一節(jié) 土地處理49-50
- 第二節(jié) 推行利用合作預備社救濟農村金融50-51
- 第三節(jié) 補助農村農具、耕牛等51
- 第四節(jié) 實施特種教育51-52
- 第五節(jié) 將部分根據(jù)地居民移出52-53
- 第六節(jié) 對清鄉(xiāng)善后事務的監(jiān)督53-54
- 第五章 南昌行營的軍政政策54-61
- 第一節(jié) 南昌行營對國民黨軍政人員的政策54-57
- 一、對軍政人員的監(jiān)控54-55
- 二、對軍政人員的激勵與扶助55-57
- 第二節(jié) 南昌行營針對紅軍俘虜?shù)能娬?/span>57-61
- 一、引誘紅軍士兵投誠57
- 二、處理紅軍俘虜?shù)恼?/span>57-61
- 第六章 政治剿共措施的效用61-65
- 第一節(jié) 對軍事勝利的間接促進作用61-62
- 一、物質封鎖的效用61
- 二、編練保甲的效用61-62
- 第二節(jié) 對軍事勝利的直接促進作用62-65
- 一、修筑碉堡的效用62-63
- 二、大力建設軍事用公路的效用63
- 三、強制推行武裝民眾的效用63-65
- 結語65-67
- 參考文獻67-70
- 致謝70-7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陳明仁;袁任遠;;湖南臨時省政府訓令[J];湖南政報;1950年01期
2 謝藻生;;我所知道的南昌行營(連載)[J];世紀行;1995年01期
,本文編號:7928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792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