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延安時期中共領袖對國外媒體的運用
本文關鍵詞:論延安時期中共領袖對國外媒體的運用
更多相關文章: 延安時期 輿情困境 國外媒體 媒體關系狀態(tài) 媒體關系策略
【摘要】:延安時期,,在國民黨重度包圍的枷鎖下,關于共產黨的各種流言漫天飛揚,其真實狀態(tài)被大量的不良輿論淹沒,極大地阻礙了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步伐,但中共領袖借助以斯諾等為代表的一批外國記者,向世界展現(xiàn)了我黨及根據地的真實狀態(tài),取得了輿論戰(zhàn)場的勝利,這過程中的傳播藝術對當前的國家形象樹立是大有裨益的。因為我們所面臨的輿論局勢較延安時期有著驚人的一致性,甚至是更為嚴峻,中國的國際形象被嚴重的歪曲化,這其中縱然有外國媒介傳播的失實,但從內因角度看,我們的對外傳播策略還存在著不足,而這恰恰能從延安時期我黨對外國媒介的有效利用上尋找到現(xiàn)實的關照。 本文通過系統(tǒng)梳理延安時期我黨面臨的輿論困境及中共領袖與國外記者接觸的種種事實,探尋了構建成功輿論的具體策略:踐行新聞自由理念、主動供給信息、講求發(fā)表時機、讓百姓說話等,并全面剖析當前所面臨的輿論局勢,得出研究的結論:當下與延安時期面臨的輿論局面具有相似性,目前對外傳播中的不足可以找到歷史的成功對應,因此,我們從歷史的策略中追尋到當前對外傳播的突破口。
【關鍵詞】:延安時期 輿情困境 國外媒體 媒體關系狀態(tài) 媒體關系策略
【學位授予單位】:黑龍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206;K26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緒論9-15
- 第一節(jié)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9-11
- 第二節(jié) 文獻綜述11-14
- 第三節(jié) 研究方法14-15
- 第一章 媒體關系狀態(tài):延安時期我黨傳播的構建基礎15-24
- 第一節(jié) 輿論堅冰:國民黨的新聞枷鎖15-18
- 一、延安在中外媒體間的被隱匿16-17
- 二、延安信息在國統(tǒng)區(qū)的被扭曲17-18
- 三、中共報刊在國統(tǒng)區(qū)的被檢封18
- 第二節(jié) 輿論形象:污蔑我黨之言蔓延18-20
- 一、國姓媒體中共產黨形象的歪曲化19-20
- 二、國際輿論中共產黨形象的妖魔化20
- 第三節(jié) 輿論破解:贏得國內外的認可20-23
- 一、共產黨先進性的熱切傳播21
- 二、爭得國統(tǒng)區(qū)公眾的積極力量21-22
- 三、贏得國際民眾的全力聲援22-23
- 本章小結23-24
- 第二章 媒體關系策略:延安時期中共領袖的外媒操作24-35
- 第一節(jié) 說什么:對外媒的傳播內容24-26
- 一、外國記者報道的延安面貌24-25
- 二、外國記者報道的中共領袖25-26
- 三、中共領袖表達的立場觀點26
- 第二節(jié) 怎么說:打破輿論困境的策略26-31
- 一、允許絕對自由采訪用事實說話26-27
- 二、主動提供素材發(fā)出自己的聲音27-28
- 三、注重發(fā)表時機創(chuàng)造效果最大化28-29
- 四、憑借個人素養(yǎng)贏得外媒的認同29-30
- 五、媒介公關意識贏得報道主動權30-31
- 第三節(jié) 怎么樣:運用外媒的歷史影響31-34
- 一、突破了國統(tǒng)區(qū)的新聞枷鎖31-32
- 二、爭得了國際公眾輿論聲援32-33
- 三、積淀了中國革命戰(zhàn)斗力量33-34
- 本章小結34-35
- 第三章 歷史策略今觀:當前國家媒介公關的方法35-51
- 第一節(jié) 當前媒體關系狀態(tài)構建的現(xiàn)實土壤35-37
- 一、來自發(fā)達國家的擔心35-36
- 二、周邊國家的緊張關系36
- 三、爭取第三世界的支持36-37
- 第二節(jié) 當前與延安時期媒體關系狀態(tài)構建的相似性37-40
- 一、妖魔化37-38
- 二、未知性38-39
- 三、利益性39-40
- 第三節(jié) 當前國家媒介公關的具體策略40-50
- 一、主動請進外媒以構建良好國際輿論40-42
- 二、以真誠姿態(tài)給予外國記者新聞自由42-44
- 三、建構報道議題以主動供給外媒所需44-47
- 四、轉變表達視角以接近國際受眾心理47-48
- 五、提升傳播主體素養(yǎng)以贏得外媒支持48-50
- 本章小結50-51
- 結語51-52
- 參考文獻52-54
- 致謝54-55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5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芮必峰;李嘉樹;;西方記者探訪和宣傳“紅色中國”的原因[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2 孟紅;外國記者細說延安時期與毛澤東的第一次會見[J];黨史縱橫;2003年12期
3 ;李長春:中國要為外國媒體提供更多采訪便利[J];國際新聞界;2009年10期
4 潘娜娜;;從多維視角解讀西方對中國的誤讀[J];江漢論壇;2012年04期
5 劉國華;周嬌;;《西行漫記》——公共外交的典型案例[J];理論建設;2011年01期
6 熊忠輝;;試論延安時期共產黨的形象傳播[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7 李昌祖;;政府輿論形象及其影響因子解析[J];浙江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8 賀宇;左伯林;;論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形象塑造及當代啟示[J];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9 童哲;;贏得國際輿論主動權的現(xiàn)實思考[J];新聞前哨;2009年1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王慧;國際新聞報道中的誤讀現(xiàn)象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2 常玲;論抗戰(zhàn)時期中共對國民黨反共政策的應對[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3 李興亮;抗戰(zhàn)時期陜甘寧邊區(qū)的新聞傳播[D];四川大學;2002年
4 張曉鵬;埃德加·斯諾在華新聞活動及影響的研究[D];山西大學;2012年
5 陳一琳;西方視域中的中國形象[D];鄭州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6994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699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