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贛紅茶統(tǒng)制運銷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17 17:36
本文關鍵詞:皖贛紅茶統(tǒng)制運銷研究
【摘要】:皖贛兩省紅茶包括祁紅、寧紅、河紅。其中寧紅產區(qū)主要在江西修水、武寧等縣,寧紅始創(chuàng)于清道光年間,道光末年開始聞名于世。河紅是江西鉛山、上饒等縣所產紅茶的總稱且自近代以后幾絕跡于世。祁紅的產區(qū)主要位于安徽省祁門、東至、貴池、石臺、黟縣以及江西浮梁一帶,其所產的紅茶因品質較高是我國茶中之精品,被譽為“紅茶之王”。祁紅始創(chuàng)于光緒元年(1875年),自投入市場后反響極好,在我國出口茶葉中占據了重要地位。無論是在國內各產紅茶區(qū),還是與新興產茶國家如印度、錫蘭等國所產之紅茶相較,祁紅都首屈一指。近代以后,我國茶葉貿易日趨衰落,祁紅、寧紅也難逃命運,加之皖贛兩省的紅茶生產因循守舊導致成本劇增,紅茶外銷舉步維艱。造成這種局面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19世紀70年代以后,印度、錫蘭、荷屬東印度等的紅茶大量投入國際市場,皖贛紅茶的國際銷售環(huán)境不容樂觀。另一方面,皖贛兩省紅茶的生產、制造、運銷等因循守舊,處處受限難以獲得長足發(fā)展。民國時期政府當局對祁門茶業(yè)改良頗為注意,1914年農商部創(chuàng)設了安徽模范茶場;1932年11月又改名為安徽省立茶業(yè)改良場;1934年9月,全國經濟委員會、實業(yè)部以及皖贛兩省府對其進行改組合辦,即祁門茶業(yè)改良場,旨在研究紅茶的生產制造。必須指出的是茶業(yè)改良場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技術方面,同時對舊茶園的整理恢復以及新茶園的開辟等方面改良場的工作也很有成效。但是其實施范圍有限且在諸多方面未能涉及,例如祁紅的運銷方面始終未能擺脫舊有體制,紅茶銷售仍受茶棧、洋商等的剝削。皖贛兩省地方政府看到茶業(yè)的不斷衰敗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農民的經濟生活,為振興農村經濟、謀求紅茶發(fā)展的新出路,皖贛地方政府于1936年發(fā)起成立了皖贛紅茶運銷委員會。該會的宗旨是擺脫洋行操縱,為民謀利。由地方政府發(fā)起成立的紅茶運銷委員會,在當時的主要目的就是從茶棧洋行的手中奪回長期被把持的紅茶運銷權力。皖贛紅茶運銷委員會的成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舊式的洋行茶棧必然會群起反抗。但是在利益的作用下,洋行茶棧最終還是妥協(xié)了下來,且地方政府、茶農茶商、茶棧和洋行、中央政府在此次紅茶統(tǒng)制運銷中均扮有不同的角色。本文側重于分析皖贛地方政府對紅茶實施的統(tǒng)制運銷,并對此次紅茶統(tǒng)制運銷進行評價。實踐證明,這場由中央政府支持,地方政府發(fā)起成立,茶商積極參與的統(tǒng)制紅茶運銷運動,并沒有積極地將茶農調動起來,茶農也并沒有獲得真正的利益。皖贛紅茶統(tǒng)制運銷并沒有取得其所預期的效果,我國茶業(yè)的現代化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關鍵詞】:寧紅 祁紅 統(tǒng)制 運銷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F329;K25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緒論10-16
- 一、選題目的、意義10-11
- 二、學術史回顧11-14
- 三、研究方法14
- 四、創(chuàng)新與不足14-16
- 第一章 皖贛紅茶統(tǒng)制運銷的緣起16-30
- 第一節(jié) 紅茶產制運銷中存在的問題16-22
- 一、紅茶生產制造存在的問題16-19
- 二、紅茶運銷過程中的問題19-22
- 第二節(jié) 國際因素的影響22-26
- 一、國際市場的競爭22-23
- 二、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影響23-26
- 第三節(jié) 農產品合作運銷運動的展開26-30
- 一、農產品合作運銷的背景26-27
- 二、農產品合作運銷運動的開展27-30
- 第二章 皖贛紅茶統(tǒng)制運銷的主體30-47
- 第一節(jié) 皖贛紅茶運銷委員會30-32
- 一、運銷委員會籌組30-31
- 二、運銷委員會成立31-32
- 第二節(jié) 皖贛紅茶統(tǒng)制運銷的主要參與者32-47
- 一、給予支持的中央政府32-34
- 二、積極倡導的地方政府34-36
- 三、被動參與的茶農、茶商36-37
- 四、妥協(xié)的茶棧、洋行37-47
- 第三章 統(tǒng)制運銷中的皖贛紅茶產銷47-57
- 第一節(jié) 嚴格檢驗紅茶產地47-50
- 一、檢驗區(qū)的劃分47-48
- 二、檢驗方式48-50
- 第二節(jié) 監(jiān)督紅茶質量50-52
- 一、登記茶號50-51
- 二、監(jiān)督制茶51-52
- 第三節(jié) 改善紅茶運輸狀況52-54
- 一、規(guī)定運輸路線52-53
- 二、調整茶箱運價53-54
- 第四節(jié) 統(tǒng)制紅茶銷售54-57
- 一、設立品質評定委員會55
- 二、規(guī)范對樣茶的管理55-56
- 三、減少洋行各種雜費56-57
- 第四章 皖贛紅茶統(tǒng)制運銷的評價57-73
- 第一節(jié) 皖贛紅茶統(tǒng)制運銷的成效57-68
- 一、提供了資金支持57-58
- 二、降低了產制成本58-62
- 三、改良了運輸條件62-65
- 四、提高了紅茶價格65-66
- 五、縮短了銷售周期66-68
- 第二節(jié) 皖贛紅茶統(tǒng)制運銷的不足68-70
- 一、茶商貸款手續(xù)復雜68-69
- 二、運輸改革成效甚微69-70
- 第三節(jié) 皖贛紅茶統(tǒng)制運銷的經驗教訓70-73
- 結語73-75
- 參考文獻75-80
- 致謝80-81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8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許正;;安徽茶業(yè)史略[J];安徽史學;1960年03期
2 張小坡;;近代安徽茶業(yè)產銷格局形成過程中的交通因素[J];安徽史學;2010年05期
3 孫淑松;;皖贛紅茶運銷委員會淺析[J];茶葉通訊;2008年03期
4 魏本權;;茶葉產銷合作與茶區(qū)鄉(xiāng)村變遷:以民國時期皖贛茶區(qū)為例[J];古今農業(yè);2009年04期
5 彭南生;;論20世紀30年代長江中游地區(qū)的茶農經濟[J];甘肅社會科學;2010年01期
6 李連清;;十年來中國近代茶業(yè)研究綜述[J];貴州茶葉;2009年03期
7 陶德臣;中國茶業(yè)經濟史研究綜述[J];農業(yè)考古;2001年04期
8 劉淼;戰(zhàn)前祁門紅茶的海外銷售與市場價格分析[J];中國農史;2004年04期
9 梁仁志;;從“為民爭利”到“與民爭利”:1936年的祁紅統(tǒng)制[J];中國農史;2008年02期
10 張小坡;;近代安徽茶葉栽培加工技術的改良及其成效[J];中國農史;2011年02期
,本文編號:6902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690277.html